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茶客留言]茶客留言
作者:王慰希等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5年 第0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王慰希(湖北大悟)
       我2004年冬在一张小报上看到转载《杂文月刊·选刊版》的一篇文章《外行领导内行》,感觉写得很好,说出了我的心里话,因此我2005年就订阅了贵刊。每期杂志我都要读一至二次,有的文章我要读三四次,越读越解渴,越读心情越舒畅,我想说的自己却说不上来,或者不敢说的话,替我讲了出来,所以十分感谢贵刊!
       贵刊编辑在2005年4月(下)写的一篇《谁在读杂文》,说得太好了:“凡是读杂文的一言以蔽之都是好人”,“惟有心地纯正的人,忧国忧民的人,有血性有气节有思想有品位有良知有正义感的人,才会认认真真地读杂文……”正因为这样,才显出《杂文月刊》的奇妙、珍贵、可爱,他是启迪教育人们的好教材,也是党政领导的好参谋,所以我提两点建议:一是将每期《杂文月刊》送给党政要员一人一份,因为他们的工作太忙,要看的东西太多,可能未订阅这样的好杂志,送给他们一份起到当参谋的作用。二是全国每个劳改场所送给一份,特别是关押贪官的劳改所,让他们读一读,使之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使《杂文月刊》起到启迪教育人们的作用。
       李宜倩(江苏南京)
       从《杂文月刊·选刊版》创刊开始,我就对她产生了深深的崇拜和依依不舍。她那一篇篇如清风流水,辛辣讽刺,不平则鸣,尖锐批评,幽默嬉笑的文章,读后让人拍手叫快。例如2004年12月号邵燕祥的《说隐瞒》和陈章的留言(见2005年2月下的茶客留言),充分反映过去一个时期的隐瞒风、浮夸风和个人崇拜造成的极其严重的恶果。《杂文月刊·选刊版》看多了、读久了让我懂得了人间真诚,人生的奋斗。无论是智者的言论,还是平民百姓的俗语,都给我深深的启迪,催人奋进,引人深思。我不得不感谢这本杂志的作者,还有远在石家庄的编辑。
       李静娟(上海市)
       我们全家都是贵刊的忠实读者。的确,随着国家高层对民生的关注,媒体的声音似乎大了,而你们又冲锋在前。最近刊登的朱学勤先生的几篇文章,堪称好杂文。这些文章深度剖析了一些“深水区”问题,耐人深思。在此,不再赘述。望贵刊能多刊登些这样优秀的文章。看了这些杂文,有感而发,很想说几句。我也是来自农村的最底层,通过奋斗来到了大城市,深知农民做事的不易,生活的艰辛。现在中国的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已经为0.45,成为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而此种差距并非是市场经济所带来的知识能力强的一部分勤劳智慧的人劳动所得,而是一些官员,依靠权势,利用制度的缺陷,不费吹灰之力,聚敛了大量钱财。中国4000多名外逃贪官,带出去的钱财约合500亿美元就足以说明。这些令人瞠目的数字可以在中西部建造多少个希望小学?救济多少个生活在贫困边缘的家庭?而今,教育的不公又将他们拒之门外,现在中西部辍学的孩子很多,因为贫穷上不起大学、中学甚至小学,使他们又成为新的文盲、贫穷群体,形成恶性循环。知道了这些,每一个有良知、有责任感的人都会痛心疾首。其实不要说农民无能、无素质,他们也曾努力过、挣扎过,可是到头来又如何?
       作为一名读者,我会一如既往地关注并更坚定地支持你们。
       刘德金(重庆荣昌)
       作为广大的弱势群体之一员,像千千万万的劳苦大众一样,整天为生计而奔忙,惟一不变的爱好就是喜欢读书,喜欢思索……每次从邮递员手里接过自费订阅的《杂文月刊·选刊版》,我的心里总是热乎乎的,一股暖流霎时涌遍全身。那上面许多锦绣文章,虽短小精悍,却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寓情于理,使我从中获得了不少的教益,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杂文月刊·选刊版》成为我生活中真正的良师益友。如陈鲁民的《学会感恩》(2004年第3期)、魏海玲的《教会我感恩的人》(2005年第4期)等名篇佳作更是如此。
       当我读完郭松民的《我为梁任公一大哭》(选刊版2005年第6期)之后,掩卷幽思,不禁为梁启超的那种为了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与尊严,甘愿摒弃个人恩怨的凛然的民族气节唏嘘不已。梁启超和他的老师康有为一样,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情怀的理想主义者。其名篇《少年中国说》,至今读来仍让人热血沸腾,击节赞叹!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救民众于水火,同时希望祖国早日独立富强,他们殚精竭虑,义无反顾,以天下为公,以天下为己任,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至于个人荣辱得失,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以为,梁启超的这种爱国主义精神,直到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景金荣(甘肃宕昌)
       最近有幸见到贵刊,使人耳目一新。贵刊虽然年轻,但内容非常丰富,既有知识性,更有趣味性,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贵刊在版式设计上也富于变化,插图美观,各位编辑的敬业精神和很高的素质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