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都市]中国,谁在消费奢侈品
作者:胡旭萍 殷洪生

《人民文摘》 2006年 第0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在上海的一个别墅区,最贵的一栋豪宅曾创出1.3亿元的天价。别墅拥有13座岛屿,每户私家豪宅完全独立,家家都有私家游泳池、游船码头、保龄球道和网球场等;而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向外人炫耀的不是他在西雅图华盛顿湖附近的造价7500万美元的豪宅,而是他饲养的一头鲸鲨,这种世界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就生活在他家的墙壁上。够奢侈吧,而现在的中国富人正在向盖茨看齐。你一定会问,在中国,都是谁在消费这些奢侈品?
       一
       在宾利北京的一家店里,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座奖杯,上面写着“全球销量冠军”的字样。这里的负责人介绍,宾利汽车素为英国皇室御驾,宾利在北京的这家店从2001年开始营业,到目前为止已经销售了60多部车。在中国市场,宾利的总销售量是亚太地区第一、销售增幅全球第一,这些数据均超过了目前的日本。
       在这里售价最低的一款宾利车也要488万元。支撑如此高价格的是宾利品牌的名气和制作工艺,很多人买宾利就是看中了它能量身定做的惟一性,而他们的客户80%以上来自私营企业,数百万乃至上千万元的车款很多都是一次付款。
       几乎每家名牌店的销售人员都表示,他们的客户绝大部分是成功商人,他们追求高质量的生活,讲究穿戴的品位。与此同时,有经济实力消费这些奢侈品的,还有月薪至少在2万元到3万元的外企白领。
       在中国良好的销售业绩让更多的外国奢侈品巨头看到了商机。法国精品行业联合会荣誉执行代表刘钊说:“整个全世界的经济这两年不是特别景气,但只有亚洲的奢侈品市场良好,发展速度快。”全球第一大奢侈品集团——法国LVMH集团由于看好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该集团旗下的“路易威登”箱包连锁店已在中国开设了13家分店,不久还要在北京和哈尔滨各开一家。
       来自高盛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04年,中国奢侈品消费额约占全球销售额的12%,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奢侈品消费国。预计在2010年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奢侈品市场的最大买家。
       二
       有人给奢侈品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它是“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叫“非生活必需品”。在中国,消费得起上百万元的奢华族还是少数,绝大多数还是商人、演艺圈人士。可现在不断加入其中的普通人却让奢侈品的消费一族有了新定义,是什么呢?“月光族”(每月都把薪水花光)、“新贫族”(收入不错,却总是处于贫困状态)、“百万负翁”(总处于负债状态),这听着都挺悬的,那么,这些大胆的消费群体又是怎来消费奢侈品的呢?
       上海一家媒体前不久曾对江浙沪三地1289名网民进行了一项关于奢侈品消费的调查,结果显示,68.8%的受访者愿意买奢侈品,56.7%的受访者为此更曾有过特意存钱的经历,受访者在奢侈品上的人均年消费达到22062.8元。更有调查称,内地奢侈品消费者已占总人口的13%,大部分消费者为年龄低于40岁的年轻人,比欧美普遍超前5年。
       有人不禁要问,中国真的已经到了消费奢侈品的年代了吗?
       据中国品牌战略协会估计,中国大陆的奢侈品消费人群目前已达到总人口的13%,约1.6亿人。中国私人财产超过千万元的人数约为30万;中国目前银行的个人储蓄余额约12万亿元,这12万亿元的80%为20%的家庭所拥有,这些家庭似乎都具有消费奢侈品的能力。
       目前中国高档奢侈品的消费人群主要集中在25至35岁的年轻人,这与欧美国家40岁到70岁的消费人群相比有着天壤之别。中国的年轻人消费奢侈品的精神价值远远超过了使用价值,他们对奢侈消费的迷恋和虚荣的膨胀,让许多人为之担忧。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孝正认为,和谐的社会才是美的,我们不希望富的富穷的穷,虽然平均主义并不美,但是贫富差别过大也并不美。他说对待奢侈品的态度必须本着以下三个原则,一是对奢侈品的消费要有辩证的认识,奢侈品的概念在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理解;其次对奢侈品消费的行为不应该过分渲染;最后要澄清一个认识误区,就是消费奢侈品和“省吃俭用”之间并不矛盾。
       (刘可荣摘自《他+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