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激浊扬清]跟在谁的屁股后?
作者:徐怀谦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5年 第0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这些年来,经济学家们发表了不少惊世骇俗的观点,如“两套住房”论,说小康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北大教授每家都拥有两套房子;“改革代价”论,说市场经济必然要以淘汰三千万低素质的中国工人为代价。最近又学了一个词,叫“后发优势”,说中国搞市场经济虽然比西方发达国家晚了很多年,但我们可以直接借鉴人家的经验和教训,绕过人家当年走过的弯路,从而大大缩短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与“改革代价”论不同,“后发优势”这个词挺让人振奋。打个比方,人家发展了二百年时间才取得的经济成果,我们用二十年时间就完成了,事半功倍,后来居上,这还不足以让人振奋吗?而且从理论上讲,“后发优势”是存在的,“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我们的确可以少走许多弯路嘛。可是在理论上成立的事情,在现实面前,往往满不是那么回事。
       比如,先污染后治理。谁都知道不能走这条老路,可是看看我们的淮河、滇池,看看遍布城镇的冒着滚滚黑烟的大烟囱,我们是一点学费都没少交。比如城市建筑。建筑大师张开济早就呼吁:摩天大楼不等于现代化,可是当政者听不进去,把北京建得跟纽约、香港似的,可惜是个POOR HONGKONG(张先生语)。还有就是发展汽车和房地产。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走上一条改善住房条件、发展汽车工业的路子,我们在几十年后也要建大HOUSE,也要变成轮子上的国家。可惜是把农民有限的耕地廉价剥夺过来,是把人家淘汰了几十年的车型,当宝贝似的引进来。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偏要跟在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屁股后学现代化,这条路子行得通吗?
       像汽车、电脑、飞机这些高技术含量的东西,我们没有自主知识产权,要付较高的学费,那我们没脾气;可是有很多事情,明显与国情不符的事情,也跟在人家的屁股后,争着去付这笔学费,就不能不说是脑子有问题了。比如,从大城市到小城镇的“亮景工程”。从美国回来的朋友说,纽约之所以昼夜灯火通明,是因为人家用的是核电,用之不竭(此说未经考证,但美国电力比中国丰富是肯定的);我们呢,不少城市到了暑期要拉闸限电,却还要搞什么“亮景工程”,不是有病么?而据《环球时报》报道,英国城市节能有方,不搞通宵照明。在英国,极少见到满城流光溢彩、彻夜照明的现象。政府部门和公司都不搞华丽的“照明工程”,夜晚的伦敦,以基本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为准。店铺橱窗的灯打烊后关闭;有些店铺安有定时关灯装置;住宅、公寓楼内公用灯有自动断电装置;3月底至10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实行夏令时,多利用一小时有效日照时间,减少照明用电。如此说来,美国有“亮景工程”,英国却没有,我们为什么不学英国偏要学美国呢?
       在中国还有些新生事物,常常让人头痛,让人不知所措,比如温州炒房团。是呀,你能把有钱人怎么办?人家炒一百套房子,用的也是自己的钱嘛。在这种时候,我们偏偏忘了借鉴西方的经验。像美国,重税控制炒房。它允许一个家庭拥有两套住房,一套普通住房,另一套度假别墅。如果购买第三套住房,即被看作是进行投资,那么这套房子的贷款利率和相关的保险费用要高出很多。你投资的房子出售后,多出的余额要交33%的所得税。这对炒房人来说,绝对不划算。但这样的措施却可以防止炒楼的人把房地产市场吹成一个危险的大气泡。
       读着类似的报道,我常常感慨,可以发挥我们“后发优势”的地方,为什么我们视而不见?有两套国际惯例摆在面前的时候,为什么我们不选择那套适合我们国情的惯例?
       可是当我们了解到一些官员外出考察的内容之后,这个问题就有了答案。他们出国都考察了什么呢?主要是红灯区、商场和娱乐场所。而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倒忘在了脑后头。这些人连国情都不懂,哪里知道什么叫“后发优势”?
       最后要说明的是,本文题目“跟在谁的屁股后”,并不是说我们一定要学美国或是英国。人家成功的经验我们当然要学过来,但中国到底要走上怎样的现代化之路,还得靠我们自己去探索,毕竟中国的国情,只有我们自己最清楚。或者说,该跟在人家屁股后的,我们就要老老实实跟着,不该跟的,就要自己创造出一套惯例来。
       [选自《生命深处的文字》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韦启美图《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