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直面现实]关于“禁止××入内”
作者:阮 直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5年 第0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国人见了关于“禁止××入内”的字样,那颗曾受到过歧视的心就容易犯酸。如今别说在咱自己主宰的这块土地上,就是在世界的任何一个长草的、长毛儿的地方,谁也不敢公然立一块牌子上边写着“禁止华人入内”,当然了,谁也不敢写“禁止犹太人入内”、“禁止美国人入内”,这不是我们强大了,而是世界文明了。但若写上“禁止闲散人员入内”、“禁止非工作人员入内”就不会有人觉得那是歧视谁,污辱谁吧?
       人的尊严、人格生来就应该是平等的,这是人家西方现代文明的核心部分。我们接受人家这种“人格”、“人性”、“自由”、“平等”的理念,不过百年的历史。
       1919年以前,一样的人,咱老百姓到县衙打官司还得要叩拜县官老爷,我看那比“不得入内”更歧视人。但封建社会里官就是“父母”,要跪着、要磕头,无论心理舒服不舒服,也得受着,不过也没人笑话,因为凡是“入内”的都得跪着说话,没人觉得人格低下了,在国人的传统道德观中,官就是至高无上的权威。
       如今我们的人格尊严意识都在觉醒,无论是民工,还是女工,都一样应有公民的尊严,特别是大学里,那是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这些人更应该具有现代的人文意识和人与人平等的法理价值观,可是在沈阳市某大学的校门口,竟公然竖起了一块“禁止民工入内”的牌子。
       这与当年在上海租界立的“禁止华人与狗入内”我看区别不大。大学管理校园,有保安人员把门,你可以禁止一切与学校没有瓜葛的人员入内,但惟独不能标明某部分人入内。就像我们如今有的政府机关,其实也是禁止民工入内的,但人家就没挂牌,而是采取了武警守大门,你入内先登记的管理方式。这一登记制,别说禁止了民工入内,连大学生、大学教授没事也不能入内。但没人觉得有武警把门的政府机关歧视了谁。
       看来沈阳那所大学立牌子的人脑袋是有过外伤史,否则怎么会不知今夕是何年呢?就是旧中国的大学也都没干过这样的蠢事吧。当然,这样昭然若揭的蠢事我们也很少有人干,但这不等于我们在骨子里真的就不歧视农民了。不信我们去一个城里的重点小学、重点中学去看看那里有没有禁止民工的子女入内?某大公司、大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公然写出,只限当地城镇户口者应聘,这算不算“禁止民工入内”?某些星级宾馆本是自由出入的,若风度翩翩者,一旦内急,到里边方便一下,也没人阻拦,但民工打扮的人,你进去一下看看,保管有门童问你,干什么?你敢说我去解手吗?这算不算“禁止民工入内”?有些大酒店门前也立一块牌“衣帽不整者谢绝入内”,有哪个民工能做到衣冠楚楚,气宇轩昂?所以民工还是被“禁止入内”的。
       这样的禁止无非是人家没有划定出某一阶层的人员,所以谁也不好去对号入座。其实,我们这个社会别说民工受到了歧视,好多人在好多范围却被实行着“禁止入内”的“管制”。
       让谁来领导全乡的老百姓“与时俱进干革命”,这事本应由大众参与更合情、合理,可是人家禁止你入内去参与,县里下令,派来乡长为民作主了;一个机关的行政改革,本来所有公务员要共同“入内”参与的事,可是“班子”几个人一策划,方案就出来了,领导在台上问:大家同意不同意?大家无言,那好,鼓掌通过。这无非是“禁止入内”的另一种表现方式罢了。
       “禁止入内”并非立在门口的一块牌子,我们观念中,体制上的“禁止入内”多了,都需要我们去一块一块摘下来才行。如今我们敏感的“禁止入内”不过是某部分弱势群体的人,那么我们对一些有特权的人享受的“优先入内”就不觉得是对他人的歧视了,这恰恰说明我们每个人的灵魂深处还有等级、贫富、职业等“歧视”的意识活着。
       [选自《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