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坛扫描]信息16则
作者:舒 坦

《文学教育》 2008年 第1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新闻联播
       茅盾文学奖将考虑吸收网络作品
       在第七届茅盾文学奖颁奖新闻发布会暨获奖作家见面会上,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评委会副主任陈建功表示,随着时代和文学的发展,茅盾文学奖将考虑吸收优秀网络文学作品参评。“上世纪80年代后,中国文学日益分野为两种趋势,一是大众文学,一是纯文学,这两种趋势都是有益的。”陈建功说,过去茅盾文学奖更偏向于纯文学,今后将不断吸收新的元素。当网络文学发展到一定高度,不排除考虑吸收优秀网络文学作品参评的可能性,同时也有望邀请优秀的网络文学评论家作评委。
       迟子建荣获首届小说双年奖
       日前,首届小说双年奖颁奖典礼在辽宁省铁岭市隆重举行。毕飞宇的《推拿》等3部长篇小说、胡学文的《淋湿的翅膀》等5篇中篇小说、刚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迟子建的《一坛猪油》等5篇短篇小说获奖。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在致辞中向获奖作家表示祝贺,指出文学的繁荣和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社会大环境,《小说选刊》杂志社和铁岭市政府联合举办小说双年奖就是营造这一良好环境的重要举措。该奖项每两年举办一届,评委会由国内著名作家、评论家和教授组成。举办者希望其有助于提升文化软实力。(舒坦摘编)
       中国当代最有情调女作家评选揭晓
       由某权威文学机构举办,近百万名文学票友参与的“中国当代四大最有情调女作家”评选结果10月30日正式揭晓。琼瑶、王安忆、简以宁、小妮子等老中青四位女作家高票当选,被认为是实至名归,而另外两位此前呼声颇高的女作家安妮宝贝和张悦然的最后落选,也引起了不少网友的争议和质疑。据举办此次评选活动的主办方透露,此次评选历时六个月,先是由专家组和网友各推选出10名候选人,最后由网友投票结果选出。该负责人表示,因为此次评选的方向是“情调女作家”,所以评选标准更多看重候选作者及其作品是否“小资”,“琼瑶、王安忆、简以宁和小妮子这四位女作家的当选,基本客观反映了这一趋势,当如果张爱玲和三毛都还活着,这个评选结果就很难说了。”
       梁羽生获澳华文化界终生成就奖
       中国香港报人梁羽生11月7日晚在悉尼荣获澳大利亚华人文化团体联合会颁发的“澳华文化界终生成就奖”。现年84岁的梁羽生是国际驰名的新式武侠小说开山鼻祖,自1954年至1984年间,共撰写和发表了35部武侠小说,共计1000万字。梁羽生退休后于1987年定居悉尼,相继撰写了《古今漫话》和《笔花六照》等散文和随笔集。在当天的颁奖晚会上,近300名在澳华人团体领袖和当地华人文化界名流济济一堂,共同庆祝澳华文坛的这一盛事。悉尼一些华文作家还朗诵了自己创作的诗词,表达了对梁羽生的仰慕之情。梁羽生因病未能亲自出席颁奖典礼领奖。澳大利亚华人文化团体联合会是非牟利的文化组织,旨在促进澳华各文化团体的团结合作,促进澳中文化交流,促进澳多元文化的繁荣。
       顾彬再次针砭中国文坛
       以“中国当代文学垃圾论”闻名的德国著名汉学家顾彬,日前亮相某卫视谈话类节目,与《收获》杂志副编审叶开共同探讨“中国当代文学的堪与不堪”。在这档节目中,顾彬口不择言,不但断言“中国当代文学存在很大的问题”,还一一评点了莫言、王安忆、阿城、安妮宝贝等国内知名作家。顾彬认为,著名作家莫言是个落后的小说家。“他现在还用章回小说——那种传统的创作方法来写作,说明他不是一个现代的作家。”顾彬认为,现代作家往往会集中去分析一个人的灵魂,而莫言小说却过于追求故事性,出现的人物太多,反而忽略了对人物的刻画。在顾彬看来,中国古典文学对写作“推敲”的态度,并没有被当代文学所承袭。“中国当代作家,除了一些诗人和散文家外,都不会为了一个词、一个字去斗争。”顾彬说,德国当代作家一天最多写一页,一年也许只够写一百页。“莫言呢?他在43天之内,写出了长篇小说《生死疲劳》,这怎么可能呢?这说明什么呢?中国当代作家根本不重视语言,他们觉得故事是最重要的。可是在西方文坛,语言的重要性更甚于故事。”中国的著名作家大多生活在物质条件优厚的大城市中,而中国当代为数不多的城市小说,也引发了顾彬对当代作家的批评,“中国的当代作家,无论他在上海、在香港还是在北京,他们都写不出中国城市的味道,他们写的北京、上海,包括王安忆的作品在内,都非常抽象。”顾彬也不能理解中国作家明明过着精英的生活,却不愿承认自己是精英,还要伪装成老百姓进行所谓的“底层写作”,“把文学当成过好日子的手段或者游戏,而不是去表达自己真正的内心和生活,这是很有问题的。”
       作家声音
       刘庆邦称写作不能从众
       作家刘庆邦日前在《解放日报》发文称:写作的过程就像旅游的过程,这种审美过程是不能从众的,不可赶热闹的。你听说哪儿很热闹,你去了,只能是扫兴而归。因为那里的热闹已经把美淹没了,你看见了热闹,却不见了美。这种审美,成群结队大拨哄也不行,因为欣赏美需要安静,需要专注。人一多,容易受到干扰,心不容易静下来。最好是一个人,慢慢走来,走走停停,发现美好的景致,就多看一会儿。比如我在秋天的野外看到一片银灰色的茅草穗子,秋风阵阵吹来,茅穗起起伏伏,明明暗暗,如荡漾的水波,美丽极了。我对大片的茅草久久注视着,不知不觉间,我看茅穗,茅穗仿佛也在看我。我看到茅穗里面去了,茅穗也进入了我的内心。那一刻,我和茅穗已融为一体,分不清我是茅穗,还是茅穗是我。迷离恍惚间,我走神不知走到哪里去了,现实世界似乎不复存在,我进入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回过神来我意识到,这就是美感,我享受到了一次美感的过程。美感不是快感。快感多是生理性的和物质性的,美感是精神性的,超越性的。
       范小青认为文学是生命中的一盏灯
       近日在温州举办的“当代中国文学高峰论坛”上,作家范小青讲了两个她所经历的真实故事。今年初,在南方各地发生罕见冰雪灾害的一个风雪交加的日子里,范小青接到一个邀请,到苏州一个镇上参加当地文学社活动。艰难的路程,让她迟到了。然而,到了目的地以后,她吃惊地发现,会场上热气腾腾,30几位镇上的文学爱好者来了,他们中有派出所的,有银行的,有当地农民,还有外地农民工。对于这些文学社的社员来说,他们的作品或许永远走不出去,最多能在自己出的一本刊物上发表一下,或者在晚报发一个小豆腐干大小的文章。然而,文学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个部分。一个原籍在大城市的老人退休后回不了老家,一度得了抑郁症,参加镇上文学社活动后,病也好了,并且带着其他老同志一起给农民工学校上课,他的人生观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贵州有一家《山花》文学杂志,其主编何锐曾多次向范小青约稿。每次打电话,他那浓重的地方口音都使得她只能听得懂“范小青、何锐、拿稿子来”等简单几句话。然而,就
       在今年“鲁迅文学奖”的颁奖会期间,他不幸摔倒地上了,被送到医院抢救后医生认为情况十分危险。2天后范小青从苏州赶去看望他,在重症监护室里,当他的女儿告诉何锐“范小青来看你了”后,他的第一个动作,就是伸开手来,意思是说“你拿稿子来”。范小青说,这两件事都让她很感动:一个人不读任何文学作品,一样可以成长,一样可以成功;但是对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来讲,如果这个民族这个社会没有文学,简直不可想象。对于那些镇上的文学社社员来说,文学就是他们生活中的一盏灯;对于何锐来说,文学编辑工作就是他生命中的一盏灯。只要拥有这盏灯,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拥有很多很多。
       迟子建期望80后作家骨子里的叛逆
       茅盾文学奖尘埃落定,女作家迟子建凭借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捧得大奖。日前,她在北京师范大学敬文讲堂上侃侃而谈,言谈笑语之中,她透露了自己对于文学和时代等问题的诸多看法。在谈到关于后辈作家的写作现状时,迟子建说:“在我和格非聊天的时候谈过,其实我们这一批60年代的对于比我们年轻的70年代、80年代的作家寄予很高的期望,当然这种期望并非居高临下或者倚老卖老,因为我觉得他们身上的锐气或是勇气可能更强。但是就我看到的这样的一些作品,可能因为是流行性的东西,我觉得在感观上的东西多于灵魂上的,这是非常危险的。我觉得形式和语言充其量只是一个人的穿着,我期望80后、90后哪怕70后,他们有一种灵魂上的骨子里的叛逆,而不是感官上的。但我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感受到,可能我视野狭窄,这也是挺遗憾的一个事情。”
       作品信息
       东西《没有语言的生活》在韩国出版
       最近韩国银杏树出版社出版了东西的小说集《没有语言的生活》,小说集共收入《没有语言的生活》、《慢慢成长》、《原始坑洞》、《目光愈拉愈长》等五个中篇小说。韩文版的《没有语言的生活》,封四醒目地印着王家宽的心理活动:“树叶落了明年还会长,我的耳朵割了却不会再长出来。”银杏树出版社这样推荐该书:“父亲王老炳的眼睛瞎了,与聋了的儿子王家宽相依为命,在乡村过着没有语言的生活。后来,他们收留了卖毛笔的哑巴蔡玉珍,组成一个‘看不见、听不到、说不出’的家庭。尽管他们有交流上的困难,但是他们彼此借助对方的健康器官,协调合作,完成了一件又一件正常人才能完成的事情。三个人,虽然都有缺憾,却有三颗相互关照的心灵。在这个语言过度喧哗、争吵不休的世界,他们的沉默反而给了读者巨大的启示。这是小说的故事,也是构建寓言的城堡。”据悉,该出版社还签下了东西长篇小说《后悔录》的出版合同。《没有语言的生活》是东西的小说名篇,曾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根据该小说改编的电影《天上的恋人》曾获第十五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
       余华《兄弟》在法国获奖
       法国《国际信使》周刊10月23日宣布,作家余华的长篇小说《兄弟》获得“首届《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小说同时入围亚洲布克奖决选名单。尽管《兄弟》在国内引起了比较大的争议,但小说在国外颇受欢迎,目前已经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兄弟》法文版出版之后,获得了《解放报》、《费加罗报》等法国主流报刊的高度评价。《费加罗报》评论“《兄弟》在温柔和垃圾之间,在闹剧和道德之间,700页的书仿佛驶向了地狱。对此,读者大为不解、感到惊讶,又被征服,理不出其中的矛盾:一个激动人心的淫荡故事,一个清晰的妄想,一个昏暗的闹剧,一个品位低俗的纪念碑,一个敏感的灵魂述说着……《兄弟》尖刻而深远,需要一个天才才能在这样两个叙述中保持平衡。”首届“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由法国《国际信使》周刊设立,法国各出版社推荐了130部外国小说参与竞争,共有10部外国小说入围终评,最终根据评委会投票,选定《兄弟》获奖。
       邱华栋《教授》揭“教授”之丑
       11月4日,作家邱华栋创作的最新长篇小说《教授》在京首发。作家刘震云、张者、王刚,文学评论家白烨、王干等出席首发式。《教授》讲述的是一群大学教授的生活。小说通过一个文学教授的眼睛来打量一个经济学教授“声色犬马”的生活,又通过一个经济学教授的婚姻变化折射出当代社会观念的激烈变化在知识分子生活中产生的影响,披露了校园中的学术丑闻、新富人的奢侈生活、校园师生恋、夜总会中的大学生情状等。据邱华栋介绍,他有许多教授朋友,小说故事就是他在听到的教授逸事基础上虚构而成。邱华栋说: “我无意影射任何一个教授,也没有对教授这个群体抱有任何敌意。但这些年有些大学教授的确出了问题,不是论文抄袭,就是学术腐败。我不是要批判什么,我只是尝试把他们的生活呈现出来。”
       刘保昌著《聂绀弩传》出版
       近日,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保昌撰写的《聂绀弩传》由长江出版集团崇文书局出版。聂绀弩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极负盛名的作家,是卓越的杂文大家,又是卓越的诗人。他的一生,不断地打破命运对他的种种局限,辗转海外,四海为家,几番身陷囹圄,时作狮子之吼,经历复杂,道路崎岖,为救亡呐喊过,更多地却是致力于启蒙。他不是一个享受了人间快乐平安的“幸福者”,不是一个营造家庭温暖港湾的“好家长”,不是一个言听计从的“服从者”,不是一个善于辨别政治环境的“气象家”。他是个一生失意的“失败者”,是一个四处碰壁的“倒霉蛋”,是一个不满现状的“批判家”,是一个受到排挤的“横站者”……本书向我们全面展现了聂绀弩的传奇人生。
       海外文坛
       渡边淳一新作中文版集中亮相
       日本著名作家渡边淳一继《紫阳花日记》推出后再掀“渡边热”。日前,他的三本新书《熟年革命》、《夜潜者》、《白色猎人》的中文版由文汇出版社相继推出。其中,《熟年革命》是渡边淳一今年上半年才完成的新作。据悉,《紫阳花日记》至今销量已高达10万册。《熟年革命》中的“熟年”(matureaged)一词来自日本,泛指年龄介于45岁至64岁之间的族群。他们拥有自主消费的能力,勇于追求新鲜时尚,但又面临工作、退休、身体健康、家庭婚姻等问题或危机。该书倡导的“白金风格”生活方式在日本风靡一时。所谓“白金风格”指的是既不像金子一般抢眼也不像白银那样普通,提倡已到熟年的人们要让自己更璀璨。渡边淳一风趣地说,该书尽情地把他生活的实感和愿望合二为一地表达了出来,面对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同样很有意义。小说《夜潜者》通过描述男女的不伦之恋,精确而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中家庭关系以及人际交往的种种病灶,凄苦的笔调令人震撼。《白色猎人》是极具“渡边式”心理分析特色的日记体形式的小说,展示出日本传统文化中对“极至”的狂热追求,以及对往生超然冷漠的民族特征,在日本出版后的十几年间重印50余次。
       岛田庄司获日本推理文学大奖
       
       被誉为“日本推理小说之神”的岛田庄司日前荣获第12届推理文学大奖,该奖是推理文坛唯一的功劳奖,专门嘉奖贡献卓越的作家或评论家。作为新本格派推理小说的开山鼻祖,向来崇尚“回归柯南·道尔”的岛田庄司影响了东野圭吾、宫部美幸等一大批当代推理文坛的大腕作家。岛田庄司1948年生于广岛县,从武藏野美术大学毕业后,从事过各种工作。33岁那年,他以本格推理小说《占星术杀人事件》初试啼声,从此技惊四座。该书出版二十多年来,一直被推理界引为“历史性的名著”,岛田也始终以其新本格派的独特风格“牵引”着众多追随者。场景宏大、诡计离奇是岛田作品的最大特色,他继成名作《占星术杀人事件》后陆续发表的《斜屋犯罪》、《异邦骑士》、《异想天开》、《北方夕鹤2/3杀人》等作品均为不朽之作。岛田笔下塑造的御手洗洁和吉敷竹史两大神探个性鲜明,成为无数推理迷心目中的经典形象。很多作家也以岛田庄司为偶像,创作了大量“岛田风格”的推理作品,使得新本格派在世界推理舞台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法国最大文学奖花落阿富汗移民作家
       法国最具盛名的文学奖龚古尔奖11月10日公布,获奖者是来自阿富汗的移民作家阿提克·拉希米,他执导的影片曾获得戛纳电影节的奖。今年第105届龚古尔奖的得主阿提克·拉希米(AtiqRahimi)凭借他的第四本小说《耐心之石》获奖,这本书也是他第一本用法语写作的书。拉希米出生在1962年的阿富汗,1984年到巴黎寻求政治庇护。让拉希米成名的是他导演的电影《大地与尘埃》,此片获得了2004年戛纳注目单元奖。《耐心之石》写的是一名阿富汗妇女受骗上当的故事。在10位评委中,7名选择了这本书。《世界文学》主编余中先表示,龚古尔奖的主要标准就是文学价值,选择的是上一年内出版的作品,法国龚古尔奖的得奖作品很多元,并不局限或偏向于某一特定题材或作家,而在法国,很多非法国籍的作家一直得到重视,因此此次移民作家获奖也并不奇怪。
       第六届托尔斯泰奖揭晓
       近日,第六届“雅斯纳亚·波里亚纳”奖,即托尔斯泰文学奖颁奖仪式在莫斯科大剧院辅楼大厅里举行。2003年,作为纪念伟大作家诞辰175年的活动之一,托尔斯泰“雅斯纳亚·波里亚纳”庄园纪念馆和韩国三星电子集团共同设立了这一奖项。该奖与大多数文学奖项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试图做一些力所不及的事情:它既想超越时间的限制,遴选经典;又想“与时共进”,奖励新秀,所以它最终分成两项,一项是“现代经典奖”,一项是“21世纪奖”。今年将“现代经典奖”授予彼得·克拉斯诺夫在1986年创作的《高高的云雀》。克拉斯诺夫在莫斯科鲜为人知,然而在乌拉尔却无人不晓。而“21世纪奖”被授予作家、文学研究者柳德米拉·萨拉斯基娜的传记作品《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传》。该书是今年最惹人关注的图书之一。它曾获“年度图书”称号,并入围“大书”系列最后一轮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