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新作快评]评韩少功的《书事》
作者:金立群

《文学教育》 2008年 第1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流,但同时也有主流之下的暗流。《书事》正是这样一篇有关“暗流”的散文。在那样一个普遍视知识为无用的年代,仍然有许多人渴望读书,热爱知识。而这样的文章我们其实也接触过很多。然而接下来有一个问题——为什么那些人能够逆时代主流,坚持读书学习呢?一般而言,这些文章都会告诉我们,因为他们始终坚信知识就是力量、知识能改变命运、知识总是有用的。不过,以上两种对书的态度,虽然相反,其实背后却有同样的价值支撑——有用的就是好的,好的就是有用的,反之亦然。不论是要读书还是不要读书,他们都相信——必须去做“更有用”、“更有价值”,也即在功利性上具有更大效用的事情。
       然而读罢这篇散文,我却有一些不一样的感觉。这里的孩子爱书、读书,乃至于偷书、换书,他们对书的极端执着却与这些书的“用处”毫不相干,以至于多年以后回忆起来,“当时不知自己读了什么,对书名和作者也从无用心。”这篇散文中的孩子们为什么爱读书?并不是因为心中有一个自觉的长远的信念、规划或意识。他们读——只是因为被禁止。而被禁止就激起了少年的好奇心和叛逆心。就在这禁止之下的“偷偷摸摸”中,他们的乐趣、他们的激情油然而生,而他们的自我成长意识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积淀。
       由此,围绕着那些被禁止的书,围绕着那些被禁止的行为,孩子们发展出了另一个世界。之所以说这是另一个世界是因为它和主流世界有着截然不同的存在逻辑:读书的兴趣和好奇、偷书的智慧和勇气、换书的义气和公平取代了主流世界里的高度理性及话语权力秩序,创造了一个独立、独特的少年世界。那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啊:“一个没有考试、没有课程规限、没有任何费用成本的阅读自由不期而至,以至当时每个学生寝室里都有成堆禁书。”——而看到这段话我便想到了现在:现在该是一个鼓励读书的时代吧。可是在我们的校园中,却再也看不到这样的读书热情了——如果不是为了考试,不是为了文凭,不是为了工作,谁会去读书呢?他们又在多大程度上是凭着自己纯粹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读书呢?和那个宣传读书无用的年代相比,我们这个时代算不算真正的尊重知识尊重书籍呢?书籍与知识,或被打倒或被膜拜——只有天真的孩子们才发现,才知道:书籍与知识是他们的玩伴。
       作者是敏锐的。这篇散文之所以吸引我就在于它没有走上说教的老路,就在于它所表现的“暗流”其实直到今天仍然是“暗流”——不知有多少孩子在他们生命成长的某一个阶段也会萌生出对知识的普遍好奇和兴趣,也会把知识当玩伴——然而这样的普遍好奇和兴趣却被家长和学校引导了、规范了,从而或者消失了,或者化为了一股隐蔽的暗流。
       《书事》的特别味道就是:它并非仅仅指向那个宣传“读书无用”的年代,同时也指向了今天这个读书“非常有用”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