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名篇探赏]《春之声》的音乐性
作者:曾 光

《文学教育》 2008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王蒙于上世纪80年代发表的《春之声》,在当代小说史上一直为人们所推崇。在小说中,真正的主体不是所谓的主人公岳之峰,而是声音,各种各样的声音——火车车轮与轨道有节奏的撞击声、车厢门开关的碰击声、旅客的谈话声、列车员和乘警的提醒声、录音机里的音乐声。还有岳之峰内心独白的声音。小说从火车“咣的一声”开始,至岳之峰“觉得如今每个角落的生活都在出现转机……春天的旋律,生活的密码,这是非常珍贵的”的内心话语结束,所有的声音构成一曲多声部的合奏,贯穿始终的中心旋律便是岳之峰的内心话语,其他的声音借岳之峰的内心声音得以连带显现,同时。岳之峰的内心声音也在周围声音的触发下不断滋长变化。这些声音纵横过去、现在、未来,涵盖外国、中国、城市、乡村。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它们相互缠绕、相互攀援,共同生长为一棵茁壮的发出美妙歌声的音乐大树。
       小说结尾处提到了奥地利著名作曲家约翰·斯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这支舞曲一方面是对题目的照应,另一方面也暗和了整个小说的叙事节奏。《春之声》这支圆舞曲通过生动流畅的旋律和自由灵活的节奏,生动地描绘了大地回春、冰雪消融、万物复苏的景象,歌颂了春天的美好之景和作曲家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它由一个基本主题和五个插段穿插着组成。在结构上具有回旋曲的特点(ABACDEFA"结尾)。而王蒙的小说《春之声》便如同一曲由文字组成的《春之声圆舞曲》,其情感起伏、结构变化无不和这支舞曲一一对应。首先。小说开头摇晃的火车勾起了岳之峰对童年和故乡的甜蜜回忆,这个回忆如同舞曲中简短而热烈的引子,开始了岳之峰一路上的意识流动。接下来贯穿全曲的基本主题(A)出现了:岳之峰由火车行驶过程中发出的撞击铁轨的声音,联想到“我们祖国的胳膊有多么发达的肌肉”,感到“火车开动以后的铁轮声给人以鼓舞和希望”,表达出对改革开放的新祖国的歌颂。这段联想轻快活跃、温馨怡人,和乐曲的明快流畅相呼应。给人以春意盎然之感。紧随其后的是色彩仍然明朗的第一个插段(B):在城市与农村、外国与中国的横向对比联想之后,用火车车轮的声音“从低沉的三拍一小节变成两拍一小节,最后变成高亢的呼号”,形象地演奏出中国正在加快自己的发展步伐,大步追赶世界先进国家的时代强音。接下来是基本主题(A)的重复出现:火车上的南瓜香味让岳之峰想起了火车站前的广场上丰富的特产销售,这和过去物质匮乏的生活有着明显对比,正是改革开放让人品味到生活中“埋得很深很深”的“甜味”,正是改革开放让人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期盼。在明快的基本主题重复之后,乐曲缓缓进入第二个插段(C):火车站到处都是多得令人晕眩的人群,不如人意的火车站食品卫生。人们自私的利己思想,所有这些都是改革开放时无法回避的中国社会现状,让岳之峰“有点垂头丧气”,得出了这段行程“会是艰难的结论”。人物的感情和乐曲同时变得低沉缓慢。这时,全曲的第三个插段(D)出现了,旋律跳动,显示着无穷无尽的活力:那个抱着小孩的妇女用流利的北京话对岳之峰表示感谢,她的微笑让岳之峰如沐春风,觉得应该用画来表达那种美好——文明与友善,而这种人性的美好正是一个国家真正进步的体现。接下来,车厢里只能点蜡烛照明,列车员提醒旅客提高警惕,旅客们聊天的闲言碎语,拥挤不堪的车厢,面对不如意,一些人用咒骂来代替实干的人生态度,如同舞曲中的第四(E)、第五插段(F)的主题,略带一丝暗淡的色彩,仿佛是偶尔在天空中飘荡着一丝阴云。但很快,朝气蓬勃的基本主题(A")再次出现:那位抱小孩的妇女在车厢嘈杂的环境中依然坚持学习德语,倾听着《春之声圆舞曲》,这种孜孜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养的主动追求正是改革开放冲击人们精神生活的结果,它的出现一扫前面的阴郁气氛,生机无限的春天又回到了人们的身边。
       小说内容众声合奏,结构回旋起伏,首尾衔接,一切暗合着《春之声圆舞曲》的声乐版本,使得小说本身也成为一曲文字的音乐,不仅是人物心情的真实体现,而且烘托出整个时代气氛,优美的文字韵律一样引人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