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艺杂谈]电视散文的审美特征
作者:臧秉武

《文学教育》 2008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电视散文是近些年兴起的一种独特的电视文艺形式。电视散文,是通过特定的屏幕声画形象,散点式地反映创作者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忆的生活情景和刹那间的思维活动,运用独特的电子制作手段,将散漫的思维碎片组合在一起,营造散文意境,具有浓郁抒情氛围的电视文学样式。是文字、摄像、音乐、色彩、灯光、播音、画面组接、构图等多种电视元素的完美结合统一。它以优美、形象的特点,给人以诗意的享受。正如《电视诗歌散文》栏目的编导高洁所说,“希望能通过她为那些愿意静下心来倾听的人们展示些什么:被洗净的天空、被过滤的大地、碧绿的植物和芳香四溢的花、生动的风及具有灵性的雨以及生活的本质和生命的感悟。希望通过电视散文,能使我们脑海清澈、心绪平和。”一部体现真善美,能让观众不断回味的电视散文必须具备多方面的要素,但文字美、画面形象美、电视声音美是最主要的。
       文字美。文字是电视散文的原材料。当把文字搬上荧屏后,电视散文的文字就成了电视画面的一种补充。精美的文字是一部好的电视散文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美好的画面和动听的声音就失去了依托。用优美的文字撰写的电视散文能让观众体会文字以外的东西,即使不看画面,也有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一点和传统的散文有相同之处。文字应该是整部作品的点睛之笔,给整部作品注入精神和灵气。所以说好的文字稿,往往能起到深化内容、渲染气氛、激发情感、升华主题的作用。在文字稿的撰写过程中,要把自己对叙述对象的感受、观点,用文字准确地表达出来,这需要真情实感,鲜明生动,而不是矫揉造作、无病呻吟。只有这样才能升华主题、提炼主题,感染观众。一篇优秀的文字稿,不一定用多少排比句,用多少成语典故,引多少经,据多少典,更不是华丽辞藻的堆砌,它应该是读起来上口,品起来有味,是语言美感和镜头艺术美感的完美结合。我们来欣赏一下电视散文《毕业了》里的一段精彩的文字:
       “大一的时候,觉得生活是橙色的。太多新生活扑面而来,新鲜而灿烂,热情而紧张。橙色的记忆里,有第一次见到知名教授的激动,第一次加入社团的好奇,第一次考试的紧张……
       大二的时候,生活是绿色的,青春拔节生长,旺盛得像正在生长的树,梦想也一点点接近现实。跟老师讨论问题时,看见他脸上满意的微笑;跟老外对话时,给自己打了个满意的分数;开始熟悉校园里任何一处美食,也常常在BBS上待到很晚……
       大三的时候,生活变成蓝色。我们冷静了下来,明白自己离未来究竟有多远,并要为此做出选择:出国、考研,还是工作。所有与这个决定相关联的一切都可能会变化,包括我们的爱情,那还年轻没经历过风雨的爱情。
       大四的生活,像有一层薄薄的灰色。在各种选择里彷徨,每一个人都忙忙碌碌,一切仿佛一首没写完的诗,匆匆开始就要匆匆告别。
       但那灰色里,却有记忆闪闪发亮。那些彩色的岁月,凝成水晶,在忙碌的日子里,它们是我们的资本,也是我们的慰藉。”
       这段文字按照时间顺序,运用排比等修辞方法,将四年大学生活以及主观感受清晰而完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一言一语都能将原本沉积在记忆深处的平凡而又不可或缺的生活细节挖掘出来,非但不让人觉得繁琐,反而更令人怀念,勾起回忆,真实表现了即将离开大学校门的莘莘学子对大学四年生活内心的真实感受,有留恋,也有期待,有欣慰,也有不足,能引起人们,特别是大学生情感的强烈共鸣。可以说《毕业了》这部作品之所以会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它具有了感人至深的文字。可以说文字是电视散文的生命。
       画面形象美。画面形象是电视散文形成自身样式的基本成份,没有画面形象也就不称其为电视散文,文学的联想性在画面中得到栩栩如生的复现,这是电视本质的体现。画面是电视散文的外包装。如果说文学散文已经具有自己独立的审美价值,那么,通过电视工作者包装的电视散文,其审美价值的增值便取决于画面了。画面形象的逼真是电视诉诸感官的特性,无论叙事的环境、活动中的个人相貌、风花雪夜的气氛、人际之间的眉眼交流、以及心理活动的外化形象等,都可以栩栩如生的加以呈现。电视的画面使电视诗文从个体的阅读文本变成具有传播广泛性的视觉形象,文字的死板变成灵跃的影像画面,妇孺皆可领受它的魅力。好的画面形象可以为文字插上翱翔的翅膀,让思想飞的更高、更远。主题表达得更深刻,让观众思考、感悟到编导的匠心和对人性、人生等方面产生的深层次的思考。如《毕业了》这部作品虽然没有很多的画面和复杂情节,但是简单的搭配和节奏的变换使得几个简单的画面在屏幕中并不显得单调,反而让人深入其中,流连忘返。虽然画面不多,却每个镜头都是精品,所以才不至于看上去反复乏味。美丽的校园,悠远的小路,青春洋溢的同学都是画面中不争的主体,也正是他们,构成了毕业之时所有的伤感,正是他们,把毕业演绎出来,展现在我们眼前,构成画面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此外,电视散文的画面也有别于新闻的镜头语言,不但要将散文文字稿中提示的图像完整地呈现给观众,还要反映一种情感、一种强烈的主观情绪。如最近央视三套为庆祝建军80周年播出的电视散文系列《不能忘却的长征》中,作者运用画面形象,栩栩如生的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的种种壮举,爬雪山、过草地、强渡大渡河……表现了红军战士那种百折不挠、所向无敌的英雄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吃苦奉献的大无畏牺牲精神,在欣赏的同时,也激励人们学习红军的长征精神,战胜困难、挫败气馁、攻克难关。由于电视散文通过画面语言直接诉诸于视觉,所以它比传统的散文对人的情感的冲击更直接、更强烈,也更有效果。
       电视声音美。电视声音由语言、音乐、音响三要素组成,它们与画面默契的组合共同承担着传播功能。
       语言要素包括解说词、同期声讲话和内心独白等。可以说,在电视散文中,语言要素是电视声音的主体,它由散文文本提供脚本,它把原本给读者看的变成说给观众听的。有声语言与文字符号相比在抒情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因为有声语言能够传递最丰富复杂最细徽的情感信息。比如作者的一声叹息,写出来就一个“啊”字,念出来就有了丰富的情感内涵。散文作者常常直接抒情议论,这些内容在读者和听众那里产生的情感冲击力是不同的,尤其是优秀解说员用富有魅力的语音语调来诠释作品内容,给听众的感染力是文字无法相比的。
       电视音乐分为实况音乐和背景音乐。实况音乐是电视画面所展示的场景本身的音乐,是同期声音乐;背景音乐是作曲家为电视画面配写的音乐,这是电视音乐的主要部分。作曲家根据散文作者的情感、编导的意图和画面的景象等进行创作,使电视音乐与画面融为一体,形成声与画的和谐组合。
       音乐是电视散文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音乐是电视节目的灵魂”。有时原本看来很普通的画面,加上了音乐就加进了情绪,就有了生命。好的音乐可以表达文字和画面语言所没有表达出来或根本无法表达的一种情绪,使画面语言产生惊人的力量,使片子收到最佳的效果。一部电视散文作品,在文字留白时,画面配上音乐,就会有圆润的感觉,特别是在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世界、烘托主题气氛时,音乐的力量是巨大的。一部成功的电视散文片,音乐功不可没。例如《毕业了》这部作品的音乐部分主要由画外音和音乐两种形式对画面进行完善。轻轻的音乐伴着富有情调的朗诵,使散文的意境透进电视作品中,让观众感同身受;每段文字过后又有一首反映文字感情的歌曲,使得每一小段都能完整地呈现大学中每一阶段的生活,以及这段年华在毕业生心中留下的痕迹。这部作品中用过的音乐作品有:老狼的《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恋恋风尘》,周华健的《朋友》,水木年华的《今天我们要走》和吴奇隆的《祝你一路顺风》。这种音乐的搭配更能引起对大学生活的回忆与留恋,能激起观众的强烈共鸣。再如黑龙江省电视台播出过一部获奖的电视散文片《呼兰河的女儿》,整部片子只有二十几张照片加上箫红故居,但配上恰如其分的音乐,让人看过后,潸然泪下。
       音响作为电视声音的一个要素指的是除了语言、音乐之外的一切声响。它对电视散文的意义也不可小视。风声雨声流水声,马嘶鸡鸣燕呢喃,种种声响赋予电视画面以生气,真实再现现实生活的图景,给观众以真实感、现场感、亲切感。正因为如此,电视散文要借助音响完成意境的创造和情感的抒发。准确丰富的声音也是一种形象,与文字构成彼此呼应的紧密联系。作为非常重要的背景音乐的配置,更使电视散文多了令人产生遐想的空间,为散文增添灵性、诗性。
       臧秉武,山东泰山学院教育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