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章写法]写自己是作文训练的必由之路
作者:黄雪娟

《文学教育》 2008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写自己,就是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的喜怒哀乐、写自己的见闻思考。让学生写自己,是作文训练的必由之路和重要途径。
       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个人在这方面的思考。
       第一、把写自己纳入作文系列训练之中。
       作文训练,让学生写自己,让学生直接述说自己的故事、经历、感受、领悟。命题要有一定的开阔度,少用或不用一统性命题,并向半命题、不命题过度。如教王海桐的《北大我美丽羞涩的梦》一文时,我想起了罗大佑的校园歌曲《童年》和学生们以前学过的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想到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闪光的童年,在记忆库里有美好的往事,或有痛楚和不幸。于是,该单元的习作我就安排以《难忘的……》为题和以“讲述自己的故事”为话题进行作文训练。又如教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一文后,想到人的情感是丰富多样的,有亲情、友情、爱情、乡情、爱国之情……情感是内在的,同时情感又需要倾诉、需要分享。于是,我让学生们围绕自己或家庭生活或学校生活,体验情感,敞开心扉,尽情抒写心曲。写自己、写亲人、写朋友、写家庭或学校发生的难忘的事,或借其中一件小事发表看法,想说点什么就说点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不限文体,题目自拟。
       这样,学生们写起作文来有“材”可写,交上来的习作内容有实感、情意真。
       第二、鼓励学生写日记、随笔,组织各种形式的交流、评比,成绩突出者给予奖励,多形式“发表”。
       日记是灵魂驰骋的天地。写日记,既是对一天生活进行回顾和总结,更是练习作文的好办法。它可以加深对生活的认识,陶冶自己的情操,点燃智慧的火花,充实人生。它更可以锻炼和提高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而写日记、随笔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可以写人记事,可以写景抒情,也可以发表议论。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完全从心底流出,我笔写我心,我手抒我情,不受文体字数的限制。著名作家老舍曾经讲过这样的话:“写日记是学习写作的‘基本功’。最好的窍门就是‘每天必写’,‘天天拿笔’,哪怕是写几十个字也好。”很多著名作家也都是从写日记开始,逐步走上创作道路和科学道路的。我国明朝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写的《徐霞客游记》,就是他整理自己考察名山大川时写下的1070天的日记而编著成的。我国著名作家马烽写的许多小说,都是他从自己的日记中提取的素材。于是,我鼓励学生勤写,养成一种持之以恒的好习惯,天天写出新内容,天天写出新水平,并征得本人同意公布其作品,在班内组织各种形式的交流、评比,我还鼓励学生把好的习作拿去校级刊物发表。
       第三、引导学生丰富自我生活,开阔视野,逐步引导,为学生走出自我圈子、放眼家国世界、走出模仿写实、进入拓笔“创作”之境暗设津梁。
       老舍曾说:“生活是最伟大的一部活语汇。”朱熹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从半亩方塘的清澈而想到源头活水,由此感悟出了人生的哲理。可见,走进大自然,走到社会中去,能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走出自我圈子,在绚丽多姿、千变万化的天地间放飞心灵,丰富自我生活,进入拓笔“创作”之境。于是,我每学期有目的地开展活动,如朗诵比赛、歌咏比赛,利用班会课让学生上台表演自编自导的节目,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文娱活动,组织学生到外面参观、访问,鼓励学生假期多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公益活动等等。这既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又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然后有计划地要求学生把每次活动的所观、所想、所感写出来。学生李海阳写了一篇《暑假打工记》,文章内容记的是自己暑假打工的生活,因为是自己亲身体验过的,文章中打工生活的辛苦写得细腻而生动、心理感受描写得真切感人。该生告诉我,如果没有那一段打工生活的经历,他肯定写不出文章里那样的感受的。
       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多看书,从书中得到借鉴。有人说:“书就像船只一样,载着我们从狭隘的内港驶向广阔的海洋。”古语又云“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识器。”读书然也。读是写的基础,读能提高思想境界,提供一些写作材料,读能萌发写作思路,树立写作楷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经典名著。调查研究表明,当前学生的课外阅读尤其是经典名著阅读很不理想——包括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基于此,指导学生课外多读些名人论著,多读些古今中外的名作以及一些语法、修辞逻辑和写作知识的书等,并要求学生随身准备一本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下来,像背书似地牢记在脑海里,随时积累写作素材。
       第四、让学生明白观察的重要性,从而重视观察,留意身边的各种事物,有感而发,积极写作。
       俗话说:“勤观察,笔生花。”老舍先生的写作经验是“写东西,要观察。”所谓观察,顾名思义就是观看,另外还包括听听、问问、想想等各种感官的体验。它是各种能力的前哨,是心灵的通道。它为思维、记忆、联想、想象铺设一道桥梁。深入生活,仔细观察生活是获得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之一。南宋诗人杨万里如果没有对夏日西湖荷花美景的细致观察,就不会写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优美诗句。于是,我要求学生在每天的生活中,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带着感情去体味,把自己融入景中去感受,又把景摄入自己的心中,再现于笔下,此时已是景情与物交融而成的东西,写出来的文字定是感人。以朱自清的优秀散文《荷塘月色》一文来说吧,全文描写的是清华园里一个普普通通的荷塘,然而,在作者笔下却是如此的优美静谧、令人神往。作者抓住月色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和荷塘四周的不同景物的特征,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觉器官去把握,通过描写来多层次地唤起读者联想和美妙的想象,达到寓情于景、状物抒怀的目的。要是作者没有细致地多角度观察,没有对生活有深挚真切的感受,很难写出如此境界的散文。我向学生指出,平时因为不善于观察,从而忽略了很多东西,对有些东西熟视无睹,结果,尽管是自己熟悉的题材,写出来的习作仍然是干巴乏味、空洞无物。于是,学习《荷塘月色》以后,我开展了一次“发现校园美”的活动,让学生留心观察,挑自己最喜爱的一个景点进行描述。这样,学生们描述时就能说出各自的认识、感受。
       有一次,我以“讲台桌”为例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去观察,并与“课桌”进行比较,然后叙述出来。经过练习,学生们明白了观察事物要深刻,不仅要看到事物的表面,还要看到事物的本质,看到事物之间的差异。
       严格而言,每一个成功的作家都是在写自己,只是内涵、外延、境界不同而已。从这个意义而言,让学生写自己,不仅是中学生作文训练的入门途径,也是学生进入作文天地直至艺术殿堂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郑惠生.大学生离经典名著有多远——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三[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9):60-66.
       [2]郑惠生.中学生离经典名著有多远——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二[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2):82-90.
       [3] 郑惠生.城乡小学生离经典名著有多远——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二(上)[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11):102-106.
       黄雪娟,女,广东汕头市潮阳区棉城职业技术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