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学教法]谈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
作者:张 平

《文学教育》 2008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一次调查中,有位学生家长说:“课程改革虽然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这句话久久地在我心中回荡,使我深感责任的重大。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曾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呢?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在课堂上度过的时光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都由我们教师来引领,我们又该如何引领孩子们的时光呢?
       1、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自我
       语文学科人文性的体现,其基点就在于情感。试想,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又怎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我思量着,要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
       在生活中,无论遇到多么大的痛苦与挫折,自己都会调整好心绪,深挖教材、教学环节及教学过程当中的每一个情感因素,把自己对于课文内容、生活和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情感,用自己的语言、眼神、动作传递给学生,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曾告诫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程改革的摸索实践中,我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营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3、教学活动要注重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母亲的呼唤》这篇课文用饱含深情的语言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殷切关怀和孩子对母亲的无限爱恋。教学中,我先请大家回忆妈妈亲切的呼唤来调动学生情感,开启了学生感情的闸门,情感得到升华,思想受到教育,文与道同行,相得益彰。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文本对话:在我的课堂中,经常会有这样的问话,“如果你是某某(课文中的人物),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引导学生去想象,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
       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要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自我。
       生生对话: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探究和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吧!在我的课堂上,有许许多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都是学生自己通过课外书、网络、家长等多种途径搜集来的。他们往往期待着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的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
       2、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收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让他们既领悟到书的精妙所在,又在无形中认识了许多生字。总之,我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
       3、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我总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旁、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张平,湖北省黄石市黄厂街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