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新作快评]评李琦的《苍茫之地》
作者:邹建军

《文学教育》 2008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李琦的《苍茫之地》,标题就预示了它的主题:对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之思考。表面看来,诗中所写只是自己与友人到小兴安岭看了一下,似乎只是纪游诗与风景诗;诗作最为核心的内容,是寻求一种原始的、与自然一体化的生活方式,其实也是对人类未来命运的一种思考。
       其一,以他者的眼光观察自然与思考人生,表达对自然与人生活方式的独到理解。诗人没有采取自我抒情,而只是以自己的眼睛来记录对他者的观察:友人在老家的情感波动、那里人们自然而美好的生活、与自然一体化的美好人性、小孩子与山上的野果、蘑菇之间的关系,以此表达与自然在一起的生活方式是诗人的至爱。诗人并没有像从前的政治抒情诗那样,老是直接地抒写我想如何、你要如何之类的情感,而将客观的自然风物写入诗中变成种种意象,以此将诗人的观感与思考进行自动呈现。表面上没有任何对话,潜在的对话却处处可见:在抒情主人公与他友人之间:“友人说,看,我的小学/他目光温柔,声音都有些异样了”;在抒情主人公与“质朴的人”之间:“这边远之地,语言系统独特/当我在看门犬的叫声前止步/房东说:不用怕,告诉它了,是客人”。诗人将描写、叙述与议论相结合,一切都出自于诗人敏感的眼睛,主观往往转化为客观的形象或主客一体的意象,让抒情既不过于空洞也不过于实在。朴素的生活与情感是诗作的核心主题:友人那种让自己的故乡作为一生的写作基础,让她深深地感动了;与山里那些质朴的人在一起,诗人深感自己是一个“失足之人”;看到那些采山的孩子们,她是那样高兴,“真想让这雨后森林的清新/永远覆盖在他们/不断变大的,衣衫之上”。诗人总是以一种与自我对比的方式进行思考:“跟友人去看他的故乡/他说的多好/带最亲的人,到最亲的地方”,在诗的开篇即将自我与友人拉开了距离;看到那山里的新鲜蘑菇,想起在城里它们那种干燥与紧张的样子;她“真希望那些沾紫带红的小手/一把一把摘去的/是我已有暮气的岁月”。这样的表达独到而深刻。
       其二,抒情结构曲折多姿。诗中具有多种多样的质素,并不只是情感,也有想象,并且将情感、印象、民情风俗、自然风光与生活情景有机地统一起来,在诗中造成了丰富多样的生活与自然形态,表达的内容与自然、哲学、历史、宗教与伦理有关,在所有这些方面都体现了诗人的思考。有对自然风光的描写:“秋风如长发飘舞,山色班澜/河流蜿蜒清澈,让人联想”;有对友人一生的回视:“他将用在这里学会的/那些带着松脂香气的汉字/写出了那么多故事,五味杂陈”;有对人与自然伦理关系的叙述:“守林人望着被暴雨打歪的白桦/心疼地叹息,像是数落不争气的女儿/你呀,光看着漂亮,真不中用”。诗作的空间感也比较强,多种多样的事物构成了诗的整体空间。在《与质朴的人在一起》中,诗人说她们的身上有青草与溪流的气息,“门前山水,是他们感情笃厚的世交/飞禽走兽,是他们深谙习性的近邻”;他们与白桦树、狗、蝴蝶等一起,构成了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空间,其实正是诗人所向往的诗意时空。诗中也有着时间的流动。既有眼光风光的描写,也有对用树枝钓鱼的少年生活的回忆;“当我看到树林里翩跹的/蝴蝶/它们心中有数,气度从容/正优雅清盈地,飞过一生的时光”;不仅有自己与像神仙一样小孩子的对比,也有将城市里出售的干蘑菇与山里的新鲜蘑菇的对比,这种对比正体现了一种时间上的变化。诗人的情感随自然山水而流动,从小兴安岭开始,从友人与故乡的关系发展到诗人与人们的关系,再发展到自我与那些孩子之间的关系,也存在一种情感上的变化。艺术结构相当独到而曲折,正是诗人的一种追求。
       其三,艺术表达上的匠心独运,具体体现在新鲜而奇特的比喻、独具魅力的艺术细节与自然而深厚的语言三个方面。“我们跟着惆怅的友人/如同跟着一片被风裹到远处/已屡被刮伤的叶子/颤抖着回来,拜望从前的根”、“叶芽一样的孩子/像一群未及长大的神仙/他们醉心于秋天的丰硕/我醉心于他们的童年”,这样的比喻,不仅独到而且深刻。“这是秋天,雨后初晴/蘑菇争先恐后,撑开各自的花伞/浆果兴奋而羞涩,面颊绯红”,这样的细节描写对于那里的自然风光是很有表现力的。语言十分生动自然,丝毫没有矫揉造作与故意扭断句子的现象,许多诗句都自有深厚的内涵,即使是描写风景与叙述情节的句子,也都秀美可读;语言干净利落,没有拖泥带水之感。
       李琦是一个有着丰富创作经验的诗人,其诗风几经变化,实现自我的转化与提升。能够写出如此丰富与深刻的诗行,说明诗人的艺术修养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邹建军,著名批评家,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外国文学研究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