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学教法]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刍议
作者:昝万俊 张 清

《文学教育》 2008年 第0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语言是人类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重要工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若想将自己内在的知识外化为语言而作用于学生,使他们能够循着你的思路去领会你的意图,从而受到深刻感染,发生情感上的交融共鸣,那么,教师的语言就必须具有以下六性。
       一、准确性和科学性。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因此,教师的语言首先要注重准确性和科学性,这是
       最基本的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针对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用简洁明了、优美动听的语言把规定的教学内容准确无误、要言不繁地传授给学生,整节课的语言表达要确切规范,合乎科学实际,合乎语言逻辑。切忌故弄玄虚,矫揉造作,语调呆板,平铺直叙;不能废话连篇,语病百出,含糊其辞,模棱两可,甚至前后自相矛盾;也不能偏离课题,东拉西扯,漫无边际,胡吹乱侃,以使学生不得要领,学无所得。另外,讲课艺术语言的吸引力也不在于词藻华丽,概念时髦,不在于口若悬河,天花乱坠,而在于“言无不可晓,指无不可睹”,切近学生生活的实际,便于开人心窍,易于启人心智。
       二、启迪性和教育性。教学语言是启迪性和教育性很强的语言,因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结合教材实际对学生进行适度的人文教育,又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另一职责。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是有积极的思想内容,必须符合教育的规律、原则和方法的要求,应崇尚健康、文明、谦逊、礼貌,饱含韵味情味。问题的设计、实验的指导,都应在通俗易懂的语言中蕴藏深刻的道理,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启迪学生的心灵。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去融会贯通的掌握知识;这样才能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提高辨别善恶是非的能力。因此,教师语言的教育因素有助于优化学生人格的认知结构、伦理结构和审美结构,有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使课堂教学真正体现以人为本、教书育人的准则。
       三、艺术性和审美性。教师的课堂语言不能经常是一板一眼的、一本正经的,不能老是板起面孔来照本宣科,进行乏味的说教,而应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和心理动态,讲究语言的艺术审美情趣。首先要做到语音纯正,表意鲜明,抑扬顿挫,和谐悦耳。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增强了,学生才愿听爱听乐听。其次要增强语言的幽默感,德国著名演说家海因·雷曼麦说过:“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事实证明,采用幽默的授课方式,特别是恰当地采用名言警句、一语双关和其他一些趣言妙语,不仅可以激活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和思想顾虑,驱除紧张疲劳,缩短师生心距,刺激学习情趣,同时还有助于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有助于逐步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技能技巧。另外,还要使语言具有感情色彩,要利用发音、重读、语速等因素准确表达文中感情,该激动时激动,该深沉时深沉,该愉悦时愉悦,该悲哀时悲哀,语调亲切,悦耳动听;分析讲述时,要用词典雅,说明透彻,以声传情。这样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才能有打动学生心灵的力量,才能“辞发”而“情动”,“情动”而“理达”,使师生情感交融,产生共鸣。
       俗话说:“话有三说,巧者为妙。”作为教师就应注重锤炼自己的课堂语言,在“巧”字上下功夫,以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和语言表达艺术,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
       昝万俊,张清,甘肃天祝县松山初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