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原创天地]轿子、轿夫与吹鼓手
作者:杨修才

《文学教育》 2008年 第0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先说说轿子
       轿子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交通工具,它永远不可能随时代的飞速发展而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
       但是它会不断进化:从用两根竹竿绑上一把简陋的椅子(也叫“滑竿”)到用两根竹竿绑上一座精美的“亭子”(有盖无屏,算是半封闭的)到用两根竹竿绑上一座华丽的“房子”(已经是全封闭的了);从由两人抬到四人抬再到八人抬(该是抬轿的最高等级了——只听说“八抬大轿”,似乎没听说过有“十六抬大轿”),但是这些都早已经是古董了。
       随着人类文明和科技的发展,到今天,轿子已经进化到了它的顶峰——不再叫“轿子”,而叫“轿车”(我觉得轿车是轿子进化的顶峰,因为只有它与轿子形神兼备)了,它比“八抬大轿”更高级——除了科技含量极高外,更难得的是它不再需要“八抬”(那可是需要八个轿夫的),只需“一抬”(只需要一名轿夫了)了。轿夫面临失业!
       ——轿夫默然。
       再说说轿夫
       轿夫是随着轿子的出现而诞生的。他的作用是抬轿子,所以他的特点是很会抬。
       轿夫抬轿需要把抬轿子的“棒子”(也叫“杠子”)搁在肩膀上。所以优秀的轿夫都很会甚至都很喜欢“抬杠”那也就不足为奇了。因此世人是完全不必大惊小怪的。
       轿夫抬轿子需要团结和默契,才能把轿子平平稳稳地抬向前进。为了步调一致配合默契,轿夫们在抬轿子的行进过程中有时会呼一些号子来调节他们的步伐。那“哼哟哼哟”的号子,完全就是一曲优美的劳动者之歌——这充分表现了文学是起源于劳动的。
       那“劳动者之歌”也是在不断进化的——先是旋律由简单到复杂,接下来是演奏的乐器由最原始的(轿夫的口鼻)到非常先进的(鼓乐管乐应有尽有)。鼓乐管乐是需要专人击打和吹奏的,轿夫(至少绝大多数轿夫)不可能同时胜任。
       ——吹鼓手就应运而生了。
       接着就说说吹鼓手
       吹鼓手就是会吹管击鼓的乐师(大家不要马上联想到南郭先生)。所以,“吹鼓”和“鼓吹”是对他们技能的概括,本来是不含贬义的。现代人赋予了它贬义,应该是和“吹鼓手”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吹鼓手其实也是人类文明(主要是精神文明)发展的产物。当轿夫用口鼻奏出的单调的“哼哟”声已不能满足人们的听觉享受的时候,吹鼓手就成了轿子的影子。他们除了协调轿夫们的步伐节奏外,主要还在于营造一种热烈的氛围——毕竟现代社会是需要热烈氛围的,越热烈才越引人注目。
       所以,吹鼓手的作用日益增大,吹鼓手的价值急剧飙升,吹鼓手的架子......
       有必要说说轿子的出行
       轿子的作用是迎来送去。
       在这迎送之间,是有许多讲究的。出行坐轿的可都是有点儿身份有点儿地位的。所以,每逢他们出行,不管是来迎还是去送,派轿子都得讲一定的排场。什么叫“排场”?“排”是“安排”,“场”是“场面”。“排场”就是说要安排一定规模一定档次的场面。场面是需要支撑(谦辞叫“绷面子”,敬辞叫“捧场”) 的。
       用什么来支撑排场?一是轿子;二是轿夫;三是吹鼓手。轿子当然最好是全封闭的;轿夫当然是多多益善;吹鼓手当然是善于鼓吹的(有元曲为证: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到此,吹鼓手的作用俨然有凌驾于轿子和轿夫之上之势(所谓“得意忘形”本是指艺术创作的高尚境界,是一个褒义词。但是现代人往往只知道只采用它“高兴得物我两忘。形容人浅薄,稍微称心就高兴得失去常态。”之贬义,我觉得也与吹鼓手不无关系)。就像寓言里所说的苍蝇,坐在车轮的轴心上,嗡嗡地叫到:“车子的前进,都是我的力量。”
       该说说轿子、轿夫和吹鼓手三者的关系了
       轿子是中心。轿夫是轿子前进的动力,平均分布在轿子的前面和后面。吹鼓手就比较自由了,他需要在轿子的前后左右奔忙不休——因为“鼓吹”必须是全方位的!轿子是物,轿夫和吹鼓手是人。为了轿子能前进,轿夫劳力,吹鼓手劳心。这只是分工的不同而已。
       古人云,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本是为了同一个目的,人,却在无形中有了高下之分,且大有后来居上之势——这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果吧。
       轿子最终发展成为了轿车,轿车自身就是可以支撑排场的。
       因此,吹鼓手的“鼓吹”作用将会逐渐消失。然而,不管多么高级的轿车,都需要轿夫来驾驶。所以,轿夫在短时间里尚不至于失业——轿夫应该坦然了。
       作为一名轿夫,完全可以心安理得吧!
       杨修才,重庆市綦江县三江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