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外国文学]《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形象浅析
作者:陶 琼

《文学教育》 2008年 第0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简·奥斯丁(1775-1817)是跨世纪的优秀小说家,她与夏洛蒂·勃朗特和乔治·艾略特等优秀女作家一起揭开了英国小说史上妇女创作艺术的新篇章。《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丁创作艺术的最佳典范,《傲慢与偏见》具有典型的奥斯丁情节:一位合意的单身汉来到有未婚女孩居住的乡村,小说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尽管在交往过程中障碍重重,还是要想方设法让这两位男女结婚。简·奥斯丁描写的“人”是远离大自然的室内人,她笔下的人物不像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及其他19世纪小说家们塑造的人物——富有狂热的激情或强烈的情感。她所刻画的是上层社会具有“理性”的人:虽时而不安或心烦意乱,但决不会沉溺于狂热之中而表现出无理智行为;既没有激烈的心理冲突,也没有内心的狂怒。但这并不代表简·奥斯丁的人物是木纳、毫无感情可言的木偶,她笔下的典型人物伊丽莎白便极具迷人的魅力。
       伊丽莎白自尊自爱,她常常为缺乏教养的妹妹们的行为而羞愧,为母亲的无礼和愚蠢而汗颜,她聪颖而且有胆识有才智。伊丽莎白的迷人之处还在于她拥有集刚柔于一身的特性。她相当迷人(正如达西所承认的那样),富有女人的真正魅力。而且她性格率直,做事爽快,这使她高于一般的女士,总之,她很明智,有集刚柔于一身的特性。她自制力极强,不屈从于包括达西和凯瑟琳夫人权势的威胁,洞悉生活的表面排场,并不为之所动。她深知人的诚实和幸福要比生活安逸、衣食无忧、财富显赫更有意义。她谙熟人性的弱点、被曲解的行为和观念、及被夸大的事实;她明白像凯瑟琳夫人与彬格利小姐这样的人会毁掉他人的生活,因而她能迅速地剖析这些自满、愚蠢、自负、和怀有恶意之人并挫败这些人的锐气。尽管她身上的这些坚韧特性使她与众不同,甚至不合群,但这也是她吸引读者的地方。她拥有足够的女性“温柔”而使她富有同情心。她不是完全“男性化”或“纯理性”, 同时她也具有女性的直觉和脆弱。
       奥斯丁塑造的伊丽莎白是作家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她从不把嫁一个有钱的丈夫当成生活目的。她向往真正的爱情,建立在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的爱情。她不把自己当成商品。伊丽莎白违背母意,不受钱财的诱惑,断然拒绝她父亲财产和庄园的法定继承人柯林的求婚,理由是:“你不能使我幸福,而且我相信,我也绝对不能使你幸福。”后来她又一口回绝了达西的第一次求婚。尽管达西出身名门,每年有一万英镑的收入,还拥有彭伯里那么大的庄园,但他不尊重她的感情,损害了她的尊严,她就不接受他的爱情,甚至宣称:“哪怕天下男人都死光了,我也不愿意嫁给你。”正是她的这种自尊、自爱的精神震动了达西迫使他进行了深刻的反省。我们可以设想,如果伊丽莎白并不具有这种超功利的独立意识,而是马上就接受了达西的求婚,那么他们婚后也是没有什么幸福可言的。伊丽莎白这位女性人物独特的个性魅力四射、流光溢彩。在她身上,充溢着女性对自由爱情的渴望以及共同的对自由平等、独立人格的渴念;在她身上,辉映着女性叛逆与追求的光芒。
       总之,伊丽莎白不仅是《傲慢与偏见》中令人着迷的女性,而且也是19世纪的小说中最为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之一。她的聪慧、机智、自信、自尊与作者是相似的,但女主人公幸运的爱情和完美的婚姻,却是简·奥斯丁寻求而不得的梦。奥斯丁通过对伊丽莎白这位女性的塑造,明白的向读者表明了自己对待婚姻的态度。这种态度的心理基础正是对个人幸福的追求,对人格尊严、平等独立的坚持,对情感需要在婚姻关系中的肯定。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爱情关系中,正如在其他一切社会关系中,只要涉及到两个人以上,权力就出现了。”在十九世纪初的欧洲,贵族青年在婚姻选择中,出于对文化领导权继续掌控的需要,门第财产仍是衡量的首选;平民女子仍然不能摆脱男性附庸的悲惨处境,像简一样才貌双全的女子本就凤毛麟角,俘获贵族男子倾心更是难如买彩票中头奖,她们只能盼望能如夏洛蒂一样找到“可以免于贫困的避难所”,两情相悦的爱情只是一种奢求。《傲慢与偏见》中的大团圆,更像是作者奥斯丁抒发自身爱情理想的美丽幻象,但在当时却没有现实成长的土壤。女性不仅需要经济的独立,更需要文化、心理的强大自觉,在这一点上,《傲慢与偏见》时至今日仍有巨大价值。
       陶琼,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07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