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作家研究]韩东及其创作
作者:尚 艳

《文学教育》 2008年 第0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在当代文学的长河中,韩东绝对算得上是一个有个性的文人。早在80年代初,韩东就以《你见过大海》和《有关大雁塔》为代表,一举奠定了他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的文学地位。韩东诗歌中所表现的精神旨趣与传统文化主流意识决然“断裂”,与郭小川、贺敬之等人红色诗歌中的 “国家权力话语”“断裂”,也与韩东最初所模仿的北岛、江河、舒婷等人朦胧诗中所表现的“精英独白话语”“断裂”,因而被文学界称为第三代诗人。韩东主编过民间诗刊《他们》,与学院派诗歌相对,成为第三代诗歌中突出的代表。他的代表作有诗歌集《白色的石头》、《爸爸在天上看我》。90年代初,韩东转向了小说创作,相继出版了系列中短篇小说集《树杈间的月亮》、《我们的身体》、《我的柏拉图》、《明亮的疤痕》、《西天上》及长篇小说《扎根》、《我和你》及《小城好汉英特迈往》。
       无论是诗歌还是小说领域,我们都能轻易的在其文学创作中看到一个个性化的韩东,一个除去遮蔽在语言上众多文化垃圾、与传统知识体系“断裂”的韩东。评论家吴义勤曾说“从韩东的小说里读到韩东的诗,或从小说家韩东身上寻找诗人韩东,显然都不会令人失望。”韩东是一位文本意识很强的作家,虽然从诗歌转向了小说创作,但是他的文学创作理念以及对写作和现实关系的处理却是一致的。韩东的创作切合了当下的生活状态,以自己的理念入诗,以自己的经验入诗,并将这一切带入到他的小说创作当中,用一种共时的体会与经验处理着诗歌和小说两种不同的题材。虽然韩东在许多场合多次谈到他对诗和小说的理解,他非常担心而且极不情愿人们将诗人韩东与小说家韩东相混淆。但实际上,人们在阅读韩东的小说时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联想到他所创作的系列诗歌,把他的诗歌与小说加以对读,并从中发现二者之间的一些或显或隐的相似。有人把韩东的创作称之为个人化写作,认为他的小说方式与他的人生方式同构、重叠。实际上,一个作家拥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就会有什么样的写作构成。“一位作家的各种可能的写作,是在历史和传统的压力下被确定的。”生活方式不可避免地会对一个作家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并在他的笔下用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
       韩东是一个以经验写作的作家,他的小说大部分都与他的生命状态共时空,他很少写自己经验和体验之外的事情,也很少触及到完全凭想象来天马行空的那种东西。童年时期随父母下放到苏北农村,那里的一切构成了他记忆中“温柔的部分”,并对之难以忘怀。《下放地》、《田园》、《小东的画书》、《农具厂》、《园子》、《动物》、《小陶》、《描红练习》、《富农翻身记》、《吃点心就白酒》、《于八十岁自杀》、《母狗》等系列小说均出现了他的童年记事,并在2003年的长篇小说《扎根》中来了一次完整的总结。他还对系列校园生活及诗人生活进行了描绘,小说中甚至多次出现辞去公职以写作为生的自由撰稿人(如同韩东自己辞去公职以写作为生),《三人行》、《我的柏拉图》、《我和你》和《同窗共读》等都具有跟作者的经历相切合的情节。韩东甚至在《我和你》后记中直接表示:“《我和你》是以我的一段感情经历为主要素材的。我的目的并非是‘清理’或‘了结’。如果确有什么目的,也是指望能通过个人的经验寻求可能的共同经验及其理解,这和小说精神是一致的。”从中可以看出,韩东是一个以经验写作的作家,他的生活经历成为其笔下小说的背景。用韩东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直接面临”,面临生活、面临语言的本身,面临当下,面临自我,面临生活诸多的可能性。他在近三十年的文学创作中埋头寻求一种生活的“真实”或“真理”,不断否定不断怀疑,以否定的方式抵达肯定,以一种无意义的书写挖掘生活中被人们熟视无睹或未被发掘的诸多可能性。
       韩东小说多出现一些日常生活的细节,他的长处在于此。在小说中,他精心地从一些很小的事情,从很紧密的人物关系,展开密度很大的叙事,将一种写实主义的精神发挥到极至。比如他的《我和你》,就是细写男女之间从恋爱到结婚到分手的整个过程,类似超级写实主义,事无巨细地、不厌其烦地将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展现出来,带有工笔画的意味。尤其让人关注的是在《我和你》中韩东通过对恋人之间性心理的凸显,表明爱在不爱的地方,在这篇小说中,韩东揭下了笼罩在爱情之上的美丽而神秘的花环,露出爱情的本真面目。在他的另一篇小说《扎根》中,通过对父亲下乡的回忆性描述,他复原了一个时代的朴实无华而又真实的图景。那种叙述扎实、平实、准确、有力但内敛的语调,实在是韩东基本功高超的证明。
       韩东小说没有什么先锋性的技术动作,相反,他的小说却给人一种出乎意料的朴素和简洁。小说中没有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没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只是运用平淡冷静的口吻客观地叙述。韩东曾经说过,他对小说的形式没有什么太大的野心。虽然我们看到韩东是以一种松散闲适的、漫不经心的方式构建小说,可是在松散的生活流式的叙事背后让人感知的却是一种紧绷的张力,感到的是作者主观的强烈介入,即对进入小说中的事实的选择、有意断开故事发展的惯常轨迹而转向他所进行的故事可能性的操练上。不同于先锋小说痴迷的追求所引进的叙事圈套、叙事迷宫、语言的狂欢、碎片拼接,纯粹玩弄叙事的技巧进行着系列实验,也不同于新写实作家们对生活在凡俗人世的平民们柴米油盐琐碎事情的揭示与写照,韩东是以冷静、客观的方式观照着生活的种种,以一种更为本色的方式进行叙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写作者本身的主观努力与介入,用晓华和汪政们的话来说就是“在他写实的姿态下对闲适进行了替换,提供的是一些通过主体的开掘而诞生的另一种现实。”
       韩东是一个以自我经验写作的作家,决定着我们必须以自我体验和心灵去感受他的小说。韩东在文学创作中一直关注着人类灵魂的卑微与小聪明、小龌龊,对普通人物的生存状态与他们的心理过程做出了种种努力的揭示与逼近,揭示了人类生存的某种本质性的东西——障碍。这也是我们在阅读他的小说时经常感受到一种触及内心力量的原因所在。
       韩东对自我经验的坚守,对主流话语的主动拒绝与游离,对意义的拒绝,对日常生活的偏爱,对庸常百姓无奈被动接受生活状态的描摹,对历史不同与他人的表达,对性爱分离的深刻揭示,对人精神世界的冷静审视,都使我们看到了一个个性化的韩东,一个与政治、商业“断裂”的韩东,一个开辟了新的言说当下状态、写出了一群灰色人物的韩东。
       韩东在创作中始终面向自我,采用客观冷静的态度面对现实,不动声色地书写生活的“原生态”,在文本和生活的双重建构中揭示他所认为的真实。当然,他是智性的,也是感性的,用他那细腻的心去触摸去感受日常生活中人们的悲欢离合与喜怒哀乐,用日常生活的细节试图把握和揭示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在小说中,韩东总是念念不忘童年那段随父母在苏北下放的岁月,在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小城好汉之英特迈往》中,他再次将目光投向了自己的青少年时代,这也再一次证明韩东是一个坚守个人经验的作家。但是韩东对自我经验的坚持也为他带来了作品素材的偏狭,他所谓的“虚无”也不是绝对的,他在小说中所惯常使用的细节化琐碎的真实给他的文本带来了枯燥之感,叙事主体的过分介入也消弱了文本的可读性。同时,我们也看到,在当代文学中,韩东所表现出的疏离主流意识,走向边缘,坚持一种较为纯粹的写作方式,无疑为我们展示了一段独特的文学风景。
       尚艳,湖北经济学院新闻传播学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