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学教法]一篇文章中两条线索的把握
作者:周学伦

《文学教育》 2008年 第0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提起文学作品中的线索,大家并不陌生。它可以是一个人物或一个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件或一个地点,还可以是一个时间或一种感情。它贯穿全文,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主题深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篇作品一条线索,阅读者较容易把握,如果一篇作品中有两条线索,那就增加了阅读的难度。那么,怎样把握两条线索,更好地理解作品呢?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几篇经典文章给了我们很大启发。
       一、构成两条线索的物稍有变化。它不再单纯是一个人或一个事物,一个时间或一个地点。它往往是两个事件,有时也可以是两个人。《红楼梦》中有两个人物,不占很多文字,但却举足轻重。一个是刘姥姥,二个是贾雨村。刘姥姥的出现引出了大观园一应事等,最后帮助落难的贾府;贾雨村的出现引出了贾府的起起落落,最后给贾府以致命一击。这两个人构成了《红楼梦》的两条线索。白居易的叙事抒情诗《琵琶行》中的两条线索,一个是琵琶女沦落江滨,一个是诗人自己谪居浔阳。
       二、有的作品两条线索不同时出现,前边先是单线,然后再双线合壁。《智取生辰纲》以“生辰纲”为纽带,以黄泥冈为交接点,安排了押送生辰纲和智取生辰纲明暗两条线索。这两条线索,并不是同时出现的。前一部分,作品采取单线发展的形式,集中地描写了杨志押送生辰纲与军汉以及两个虞侯、老都管的矛盾;走与歇的矛盾;什么时候走,什么时候歇的矛盾;紧走和慢走的矛盾。正是由于双方矛盾的激化,才有了后面买酒喝的顺理成章。到了第二部分,作者才采用明暗线索交织进行的方式组织安排了文章的情节,杨志押送生辰纲与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一明一暗两条线索交融在一起。作者安排情节极具匠心。斗争的双方,一方由主动变为被动,一方由被动变成主动,明暗两条线索也随之发生变化。作者这样安排情节,使得故事情节更为紧凑,扣人心弦。
       三、有的作品两条线索同时出现,紧密结合,交织在一起。鲁迅著名作品《药》,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华老栓为小栓买药治病,暗线是夏瑜被杀。明线:一个秋天的后半夜,华老栓到刑场买“药”——当天早上,小栓在茶馆吃“药”——当天上午,茶客在华家茶馆谈“药”——第二年清明,华大妈为小栓上坟。暗线:夏瑜在刑场就义——夏瑜的血在茶馆被吃——茶客在茶馆谈夏瑜——夏四奶奶上坟。明线是主线,突出群众的愚昧麻木;暗线是次线,揭示革命者的悲哀。两条线索以人血馒头交织以至融合,突出群众的冷漠而带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深化了主题。
       四、两条线索一明一暗,一主一次,明线从现象反映主题,暗线从本质上反映主题。课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对鲁达的正面描写是明线,对郑屠的描写是暗线,两条线索的交汇点在郑屠的肉铺前。鲁达在酒楼听金氏父女哭诉后,了解郑屠劣迹,救助他们脱险,三拳打死镇关西,赞颂了鲁达见义勇为、行侠仗仪的品质。郑屠强占金翠莲,强占后又抛弃、勒索根本从未有过的典身钱,一个小小的屠户,竟然如此胡作非为,从根本上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的黑暗,所以才有后来的官逼民反的结局。鲁迅先生的《药》,也是这种情况。
       五、理解课文不能顾此失彼,只看到一条,而忽视另一条,更不能把两条线索弄反了,明的变成暗的,暗的变成明的。阅读白居易的《琵琶行》,如果你只注意明线琵琶女沦落江滨,那就会对作品的主题理解出现偏差。只有全面把握两条线索,才能教全面的概括出主题,即:通过对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艺的描写和悲凉身世的叙述,表现了诗人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同时抒发了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苦闷与感慨。在教学中,学过鲁迅先生的《药》之后,我曾让学生把《药》中的明暗两条线索调换过来,再写成文章,比较表达效果。结果学生们一致认为主题的深刻性明显变了,革命者的悲哀突出了,群众的冷漠减弱了。
       可见,较好地把握两条线索,既能使教者轻松、全面地把握文章结构和主题,从容施教,又能迅速提高学者的阅读鉴赏能力。
       周学伦,河北唐山市丰润区综合职业教育中心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