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学教法]发掘和利用课文中的美育资源
作者:江先就

《文学教育》 2008年 第0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美育是审美教育,培养人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原国家总理朱镕基曾说过:“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因此,美育应当渗透在各科教学过程中,特别是语文课,更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为语文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这为美育提供了形象的理论的教材,我们应充分发掘和利用课文中的美育资源,寓美育于语文教学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
       一、发掘和利用课文中的自然美资源
       自然美是指大自然中一切美的东西,包括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美。初中语文中的自然美,真可谓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如《春》之作者把美的情致注入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自然景物中,让人领会到春到江南的艳丽、柔和、温馨、生机勃勃的美;《沁园春·雪》清晰地勾画出一幅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图,使人领略到分外妖娆的北国风光的美。这样的例子在课文中举不胜举。课文中赏心悦目的自然美,具有丰富生活、陶冶情操、磨砺品性、启示哲理、奋发精神的审美教育意义。利用课文中的自然美资源有多种方法:一是有感情地朗读、创设教学情境等方式,引导学生目视、耳听、口诵、想象,使之获得“如临其境”的美好感受,在审美的愉悦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自然美的熏陶。二是选择有自然美点的课文,让学生进行仿写、扩写、缩写,体味自然美。三是启发学生以课文为“例子”,去观察、发现家乡的自然美,诉诸笔端,创造出美,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发掘和利用课文中的人物美资源
       人物美是社会美的主体。初中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有催人向上的人物形象美。如《木兰诗》中的深明大义、勇敢刚毅、胸怀柔情、勤劳的木兰;《我的老师》中的热爱学生,温柔、热情、公正的蔡芸芝;《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品质纯洁高尚、意志坚韧刚强、气质纯朴谦逊、胸怀美丽宽广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这些人物,无不闪耀着美的火花,是学生学习的楷模。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指导学生或分析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或分析正面描写,或分析侧面描写等,让闪光的人物形象占据学生的心灵,培养其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发掘和利用课文中的语言美资源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大多是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名家名篇,蕴藏着丰富的语言美资源。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雪地捕鸟的全过程,作者用了“扫”、“露”、“支”、“撒”、“系”、“牵”、“拉”、“罩”等动词,语言准确、生动。《白杨礼赞》描写辽阔坦荡、气象雄伟、色彩鲜艳的西北高原,长短句兼用,错落有致,活泼多姿。《岳阳楼记》骈散交错,语言节奏富于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意趣无穷。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诱发学生的语感和美感入手,引导他们咀嚼词句,理解语意,体会语言的内涵美和形式美,不断提高其欣赏语言的能力;我们还要指导学生拿起笔来模仿美、表现美,写出富有时代气息的文章,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
       总之,语文课文中的美育因素处处皆是,语文学科具有得天独厚的美育功能。除上述自然美、人物美、语言美外,初中语文教材中还储藏着结构美、意境美、科学美等因素。我们应该而且必须发掘和利用课文中的美育资源,在语文训练中进行审美教育,净化学生心灵,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其感知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塑造出一个个完美的人格。
       江先就,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大湾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