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探索争鸣]文学欣赏课对医科院校学生的重要意义
作者:王丽莉

《文学教育》 2008年 第07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文学欣赏是一门以提高和培养学生对现实世界以及整个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造能力,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们的生活情趣为主要目的的一门教育科学。我校自2006年开设文学欣赏课以来,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这门课具有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形象生动等特点,对于大学生,尤其是医学生而言,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培养他们的思想品德,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突破思维定势,扩大视野,对他们以后的职业生涯大有裨益[1]。
       一、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思想美,有助于培养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多种经济形式的不断产生,意识形态、思想领域趋于多元化。高等学府的围墙挡不住外面世界的喧嚣与诱惑,大学生们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负面影响。因此,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是新时期大学教育中的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
       高尔基曾经说过:“文学的目的是帮助人了解自身,提高人的自信心,发展人追求真理的愿望,同人们的庸俗习气进行斗争,善于发现人们的优点,激发人们心灵中羞、愤怒、勇敢精神,竭力促使人们变得坚强而高尚,并能以圣洁的尚美精神来鼓舞自己的生命。”
       文学欣赏涉及了古今中外众多的文学作品,所选作品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从不同角度体现了高尚的理想、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人类美好的感情,或表达了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或显现了在恶势力面前刚直不阿、临危不惧的英雄气节,或对黑暗现实进行无情的揭露和抨击。这些思想和情感既是作品的灵魂和精髓,也是引导教育学生如何正确认识人的尊严和使命、人的权利和义务、人的理想和品格的生动教材。这些优秀作品如同肥沃的思想土壤必将为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子提供丰富的精神养料[2]。他们从中能深切感受到作品的思想美,在审美体验中得到情操的陶冶、道德的完善,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开设文学欣赏这门课,其教育作用比长篇大论的政治说教更直接有效。
       二、文学作品对人性的深刻分析,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人文素质。
       从广义的角度讲,医学就是全方位研究人的学问,其范畴不仅涉及人的生理功能、病理活动,还包括人的精神世界。医务工作者所接触的是形形色色、千差万别的人群。大千世界最复杂、最难于把握的东西莫过于人,人心的飘忽不定,人性的复杂脆弱,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的影响。传统医学的实践证明,精神因素对人的生理与病理所生的作用不容忽视。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方面的转化,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因素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病人作为特殊的群体,即便身染微疴,其精神状态亦有别于正常健康之人。病情必然影响心情,反之心情又会对病情产生正面或负面的作用。作为医生应该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具有深厚的同情心、细腻的感受、敏锐的洞察力以及较强的理解力,这样才能捕捉病人不断变化中的心理状态和精神活动,在了解病情的前提下,及时把握病人的精神状态及心理变化,在诊治过程中对身病、心病双管齐下,借助精神因素增强疗效。
       青年学生由于人生经历的局限,缺乏深入社会生活的机会,缺乏对人性的深刻体察与理解。开设大学语文是促进他们提高人文素质、了解社会、深刻认识和理解人性与人心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一条捷径。文学欣赏是以文学为主的人文学科,文学是人学,也是人心之学,它从各个角度展示人们的心理活动、社会活动,全方位揭示人们的思想感情。
       文学欣赏所用教材,选择了历代名家的各种文体,根据不同阶段培养学生的目标和需要,用不同方式对作品加以组合,在一定的教学设计下编成。文学大师们从不同角度探讨剖析人性,目光犀利,入木三分。他们善于在时代背景下,凸现人物的命运,在命运的际遇中凸现人物的个性,在特定个性的基础上,揭示人性的普遍性以及其存在的社会合理性。他们的作品如同一面面镜子,折射出人类社会的丰富、复杂和矛盾。这些优秀作品,通过教师的理性分析,通过学生自身的思考与消化,能引导学生直面人生,认识人性,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感染他们,加深他们对人性的了解与理解,培养他们深厚的人文精神。这一点在医学院校中显得尤为重要。
       三、文学欣赏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智能。
       文学欣赏对提高医学生的智能有很大的帮助。人的智能包括智力和能力两个方面。智力就是指人的大脑形成和决定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能力就是在智力基础上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本领, 表现为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智力和能力构成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智能系统。当代医学生智能的高低,取决于上述种种基本能力,取决于智力和能力的统一。我们能否极大地开发他们的智能,是培养现代医学人才的关键。当然,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不是哪一门学科单独能完成的,发展医学生的智能,要靠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各门学科的共同努力。不过,文学欣赏在培养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上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大家知道,传统的中医学讲究望、闻、问、切,西医也注重望、扪、叩、听,二者在诊断方法上的共同特点就是以观察为基础,注重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因为每个病人都有不同的年龄、体质、发育等个体特征和不同的临床表现,医生必须首先观察了解病人的气色面容以及各种症状体征,然后在现代科技和现代医学提供的一些诊疗仪器帮助下结合临床经验和医学知识分析、归纳观察到的情况,找出病因,把握病情,做出诊断和治疗[3]。可以说,在所掌握的医学理论和医学技能差不多的情况下,医生的观察越敏锐、形象思维能力越强,做出正确诊断和治疗的可能性就越大。这就说明,形象思维在医疗实践中同抽象思维一样重要,也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因此,文学欣赏课对培养具有现代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的医学人才来说就非常必要。
       四、文学作品的特点有助于医学生扩大视野,突破思维定势。
       文学欣赏课是一门可以起到文理渗透、文化与科技交融作用的基础课程。在文学作品中,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人类社会诸多抽象复杂、难以表现的事物,在文学家笔下往往呈现出生动鲜明的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说“愁绪”这是现代人在生活压力之下常常体验的一种心理感受,它无形无迹,难以描摹[4]。然而,在古代文学家的笔下,“愁”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形态。李白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似乎有了长度,可以丈量;李清照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似乎有了重量可以称量;李煜说:“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愁”似乎有了韧性;李煜还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些生动的比喻不仅使抽象的感情得以具体化,而且还显现出了“愁绪”的众多、永恒和流动。同样的“愁绪”居然可以以不同的思维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来抒发,这些生动形象的诗词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人们打破思维定势,以发散性思维思考问题,这对自然科学工作者特别有益,许多科学大师曾谈过类似的经验,即文学艺术的修养使他们视野开阔,联想丰富,很多创造性成果得益于这种思维方式的意外启发与推动。
       医学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医学院校的学生,其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生应该养成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一名医生如果仅仅局限于特定的思维模式,在观察诊治疾病的过程中就难免“胶柱鼓瑟”之弊。清代大学士陆以湉在《冷庐医话》中即提出“医须周察”,他认为:医生观察病情,应该全面细致;诊断病情,应该善于透过纷繁的表象抓住其实质;处方用药,应该善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独辟蹊径。文学作品的多点思维、丰富联想,有利于启发和培养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文学欣赏对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的长远目标来看,有着重要的意义,医学院校应该开设文学欣赏课。
       参考资料:
       [1]陈军 张宏《新编文学欣赏》[M]科学出版社 2006.9
       [2]赵霞 大学语文对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J]西北医学教育1999.6
       [3]曾凤 医学和大学语文的联系[J]中医教育 2004.3
       [4]王志新 潘德建 浅谈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M]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5
       王丽莉,河南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文化教研室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