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探索争鸣]试探师范生如何进入教师角色
作者:张 成

《文学教育》 2008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实践环节薄弱,从教信念模糊”,这是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的“学生培养与就业工作普教系统咨询会”上,“用人”学校对从校园里走出来的师范生的总体评价;同时这也是我们当今师范教育面临的一个问题。那如何避免师范生走出校园面临就业的尴尬局面,如何迅速进入教师角色。就此,笔者对“实践环节薄弱,从教信念模糊”的原因进行透视。
       师范生实践环节薄弱的主要原因就是师范生实践能力欠缺,这说明,我国高等师范教育没有摆脱传统的知识理论型培养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根据教师任职资格的基本要求而开设培养课程,以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课程专业设置和安排,从而使师范生达到一定的知识水平。传统的教学模式固然在培养师范生知识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师范生的培养不能与其他理论型专业的培养模式一样,师范生要走向讲台,要能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师范教育必须要注重教学的实践过程。只有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要能培养出一批能研究中学课本、能编写教案、能从容不迫的上讲台、能写一手粉笔字、能说一口普通话。这些能力素质的培养的关键就是让学生参与这些教学实践环节,让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师范生才能很快胜任教师职位。
       师范生“从教信念模糊”,关键原因在于师范生在教育实习阶段没有完全参与到教育实习过程中。师范生教育实习环节是师范生进入教师角色前的重要的磨合阶段,也是师范生获得教学经验的重要环节,更是师范生了解一线教师的教学过程,从而使师范生树立良好的教学信念。但是师范生在教育实习过程中,由于教育实习所在的学校没有将师范生实习纳入正常的教学环节,因此师范生不能深入教学一线,而大多只是听听课,看看教案,帮助指导老师批改学生试卷和作业,没有真正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从而未形成正确的教师观念。这不仅仅是学生的原因,也是师范院校缺乏对师范生进行相关思想道德教育。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如何培养出一批教学实践能力强,从教信念坚定的高素质师范毕业生,就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调整建立“实践型”教师需要的课程体系。师范教育课程设置需要整体地考虑到师范生从教与职业发展的长远性。要设置体现师范教育特点的并且具有较完备的学术性专业课程;同时要制定师范生实践计划,分学科、年级、时段地开设全方位的实践能力训练课程,使师范生在学习阶段具有明确的实践意识。从而师范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才能主动结合自身进行实践尝试。
       二、搭建教育实践平台,提高实践能力。对于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重要环节就是师范教育中的“试教和教育实习”,师范院校要为师范生搭建全面的试教平台;建立以试教培养为辅,教育实习为主的教育培养模式,完善试教和教育实习的综合评定;引进先进的试教实验设备;探索师范院校与地方中学建立双向反馈机制。让师范生在实践环节中充分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
       三、开展师范生的道德品质的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从教观念。在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师范生的出发点和最高目标就是强化师范生为基础教育服务的观念。要摈弃那种脱离了为基础教育事业服务的观念,师范院校必须提倡这种“从教信念”的思想观点和心理素质的教育方针。只有这样,才能使师范生毕业后以高涨的从教热情服务于基础教育,深入教育事业的前线,才会培养出许许多多专业素质高,从教信念坚定的优秀人民教师。
       当然,培养高素质的师范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师范教育体系,在实践中探索,才能完善我们培养师范生的教育体系,培养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张成,湖北长江大学文学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