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艺杂谈]关于“写作错一字扣一分”的看法
作者:王爱成

《文学教育》 2008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据媒体报道,2008年3月11日《中国青年报》刊登了姜伯静同志《高考写作错一字扣一分是在考什么》的评论文章,大意是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备受各界瞩目的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已经“出炉”。与去年的高考大纲相比,今年的考纲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值得关注的是,语文在写作的“基础等级”中加了一个注解,即每错一个字扣一分,重复不计。对此,作者认为:高考“写作错一字扣一分”是“语文教学在倒退”云云。笔者认为没有必要这样评、这样论,高考写作“错一字扣一分”理所当然,高考写作“错一字扣一分”考得就是“基础”、考得就是“严格”,考得就是“写作”和为了“写作好”,不能说是“语文教学在倒退”。对其评论笔者实在不敢苟同,在此对照作者的具体评论谈点浅见。(以下楷体字为作者“原文”,宋体字为笔者“浅评”)。
       在要求改变语文教学现状的呼声越来越强烈的情况下,新考纲没有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所谓“高考写作错一字扣一分”的要求并不是什么“新”要求,去年即已出现。但它的“新”在于今年缺少了在扣分过程中“三分封顶”的要求,明显是一种倒退,极有可能对语文教学产生误导。
       ——在写作中尤其是高考写作中错字扣分不封顶是正确的,这只能有利于语文教学,有利于更好写作,有利于纠正目下不注重文字对错包括社会上甚至出版物中也不太注重文字对错的倾向。高考是国家级的、权威性的行为,高考写作中严格执行“扣分”对于语文教学乃至整个社会重视语言文字都有好处,只能是正导向、正影响。如果真产生误导,也只有对那些思想本来就不正确的人会产生误导。
       从教学理念上看,语文教学发展趋势应该是更宽容、更人性;从考试目的上看,语文考试的发展趋势应该是更自由、更活泼。总之,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但是,“写作错一字扣一分”的新规很明显与上述思想背道而驰。
       ——从教学理念上看、从考试目的上看以上这些话说的可能是对的,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但这些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和惟一目的。从当前学界的观点来看多数人已达成共识,语文教学既具有工具性特征,又具有人文性特征,其立足点在成“人”教育,发展个性,养成健全的人格,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语文学科,既是工具,又是载体,既讲究工具性,又要有人文性,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是其基础,人文性是其升华。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同的阶段是表现出不同特征和要有一定侧重的。一般说来,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注重的是语言文字,在中学阶段的语文注重的是语言文章,在大学阶段的语文注重的是语言文学。作为综合和重点考察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水平和写作能力的高考写作,“写作错一字扣一分”的新规不但与“语文教学发展趋势应该是更宽容、更人性;语文考试的发展趋势应该是更自由、更活泼”的趋势和思想没背道而驰,反而更符号这些趋势和思想的实现。试想,如果在高考写作中对错字都不管不问、不扣分或少扣分,最基础和最基本的东西都不要了,谈何“更宽容、更人性”,谈何“更自由、更活泼”。对写作错字尤其是高考写作中的错字都不管不问、不扣分,本身就违背语文学科和语文教学的规律,那才是真正的“背道而驰”。
       “语文考什么”历来是教育界争论的焦点,只考内在的思想情感不行,只考外在的文字形式也不行,所以才有了现在语文高考的试题模式——基础知识+阅读+鉴赏+写作。可以这样说,现在语文高考的试题模式是一种思想情感优先的折中形式。虽说是折中,但思想情感的优先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到了高三阶段,学生的思想深度培养明显要重于文字记忆培养。
       ——“语文考什么”,说到底这要由国家确定,此就不多说了。至于“到了高三阶段,学生的思想深度培养明显要重于文字记忆培养”,这也是事实和应该的。但这要注意学生的思想深度培养明显要重于文字记忆培养,不等于说“不要”或可以忽视学生的文字记忆培养。
       高中语文教师都清楚,高中阶段看一篇文章的好坏主要看其思想内涵和文学修养,至于错几个字甚至十几个字都可以原谅,甚至可以把它对文章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因为我们需要一种文学上的宽容来鼓励学生在思想上的进步,需要用尽可能多的分数来鼓励学生对思想的追求。如果按照“写作错一字扣一分”的新要求,将一篇思想上乘只不过有几个错字的文章一下子扣去十几分,那么这篇文章岂不是被废掉了,这篇文章的作者岂不是被毁掉了吗?这与语文教学的理想化追求岂不是渐行渐远了?
       ——这段文字问题太多。且不说是不是“高中语文教师都清楚”,“至于错几个字甚至十几个字都可以原谅”,这样的高中语文老师对学生也太不负责任了吧,这恐怕不是事实。就“因为我们需要一种文学上的宽容来鼓励学生在思想上的进步,需要用尽可能多的分数来鼓励学生对思想的追求。”就对错字甚至很多错字不管不问甚至不扣分,实在是说不过去。这实际本身对培养学生的严谨作风和思想进步就不利,谈何其它,又怎样鼓励。试想如果一篇文章或文学作品错字连篇就很难说是好作品了,若错字连篇又怎样能表达所谓“思想上的进步”。推而言之,如果是法律文书或产品说明若错字连篇那问题就更大了。大家可能有所体会,就是文学名著如果是盗版的尤其是那些校对不好甚或错字连篇的,是会直接影响阅读效果或欣赏水平的。因此,正如当年毛泽东主席所说,消灭和纠正错别字不是小事。再怎么追求“语文教学的理想化”,也要从不写错字和改正错字做起。退一步讲,就是按照作者所说“写作错一字扣一分”的新要求,真是“一篇思想上乘只不过有几个错字的文章”也不会“一下子扣去十几分”的,此“帐”算得不对,这篇文章也不会被废掉的,这篇文章的作者更不会被毁掉的。事实是只能有利于和提醒广大师生乃至整个社会更正确地运用语言文字和搞好“写作”。此举有百利而无一害,更不会“与语文教学的理想化追求渐行渐远了”。
       并非在鼓吹对文字的漠视,但我认为有些无形的东西比文字更重要,否则就会僵化。所以说“高考写作错一字扣一分”是倒退一点也不夸张。为了提高自己科目的平均分,语文教师会更加注意文字的记忆而忽视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为了提高自己的成绩,学生会把大量时间用于“写字”上。语文教学将会成为“文字”教学,这简直是一种本末倒置。这不是倒退是什么,不是误导是什么?
       ——此段文字更离奇。作者口口声声说不是“在鼓吹对文字的漠视”,但此评本身自始至终就是在表现对文字的不重视。作者自“认为有些无形的东西比文字更重要,否则就会僵化”,岂不知再“无形的东西”、再不僵化的东西也要有文字并且是正确的文字来表达,否则也就无所谓“重要不重要”了。因此说“‘高考写作错一字扣一分’是倒退”的说法,不是“一点也不夸张”,而是绝对的在夸张。作者说“为了提高自己科目的平均分,语文教师会更加注意文字的记忆;为了提高自己的成绩,学生会把大量时间用于‘写字’上。”笔者认为这没有什么不好。而不好的是作者认为“为了提高自己科目的平均分,语文教师会更加注意文字的记忆”就“忽视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说得有点武断。如果“更加注意文字的记忆”就会“忽视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那就太“形而上学”了。如果“为了提高自己的成绩”,学生下功夫解决“文字”不过关的问题(当然也不一定非把大量时间用于“写字”上,但起码要不写错、能掌握、会运用),也无可厚非。就是这样语文教学也不会只成为“文字”教学,而是要写好“文章”、“文学”等的基础,更不是“本末倒置”。所以,什么“倒退说”、“误导说”就更谈不上了。
       结论是:“高考写作错一字扣一分”不是“语文教学在倒退”,而是“利学之举”和正确的选择。
       王爱成,山东潍坊医学院人文社会副教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