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探索争鸣]王夫之教育思想初探
作者:袁习渊 陈永富

《文学教育》 2008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一、王夫之论教育内容
       王夫之认为科举所考的即是学校所教的,科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校的教学计划。并认为经义第一,其次为策问,又其次为词赋。经义注重微言大义的发明,策问注重经世致用的建议和古为今用的史论,词赋强调对时事得失的讽咏和忠爱情感的抒发。下面着重阐释经书的教育价值。
       (一)学《
       依王夫之看法,学易有四种功用或价值。一为“占”,知凶吉。二为言,学者可以根据卦像的暗示去讲习讨论事理的得失。 三为动的功用,学者可以根据阴阳消长与时位的变化去指导正当的行动。四为“制器”的功用,根据阴阳刚柔,虚实错综的象去制作器物或创立社会制度。总之,有预知凶吉、修辞立成,知道行动,创制器械和制度的功用,还有吸取道德的教训。
       (二)学《
       王夫之认为主要价值是酌古治今,他读《尚书》,即是以此为目的。酌古治今,是借解释古代事理讨论今日朝政的得失。考古论今,古为今用。
       (三)学《
       学《》的主要价值在鼓舞青年的道德情感。他认为豪杰或英雄,即是“能兴”的人,即是能鼓起正义感或道德情绪的人。相反地,无正义感或道德情感的人,拖沓委靡,其思想劳动为米薪禄位、田宅妻子所局限,积年累月,醉生梦死不能自拔与流俗,而学《》的价值则在使青年荡涤其浊心,扫除其暮气,振起其道德情感,使其立志做一个英雄豪杰,并进而做一个圣贤。
       (四)学《礼》
       什么是“礼”?礼即是“节”,是客观事物和主观心情的自然节度或准则。此两者是合一的,学《礼》的价值有:一是道德价值,有涵养心性的价值,纠正个性偏差的价值,有克制私欲以培养德行的价值。
       二、王夫之论教育制度
       (一)论学校
       王夫之不主张贵族子弟设立宫廷学校,尤其反对外戚子弟设置特殊学校,因为这样便使他们和平民子弟隔离开来,养成骄横优越的情感,并使其无机会洞察民情和结识俊士。关于皇帝讲习的场所如辟雍、灵台、明堂的性质,他认为:明堂即太庙,辟雍即是学习乐的别宫。灵台即是游观的高台,都非学校。但承认这些宫室有间接的教育功能。
       对国子监,王夫之谈的比较少。他很强调国子监“祭酒”人选的重要性。依他看来,国子监祭酒是全国最高学府的领导者,其学识人格对于全国学风有极其深远的影响,所以其人选特别重要。
       王夫之主张私人讲学,奖励私学设置,认为私学有国学所没有的许多优点。宋代国学发达,但政府以利禄引诱青年学习,所以知趣卑下而血液浅陋。相反,程朱创办的私学或书院无进退荣辱的禁制,师生有追求圣道的共同愿望,所以士气昌盛而学业精进,这是私学或书院的优越性。他说一个国家幅员辽阔,秀士极多,交通不便,决非太学所能容,青年就学亦甚困难。虽有州县学设置,但其目标在追求利禄,注重诗文,非有志青年所屑学。所以应该奖励私学以补国学之不足。
       (二)论科举和选举
       王夫之认为选举法只能行于周初封建时代,不能行于秦汉的郡县制度之下,依他看来,在郡县之下实行选举法有很多困难。郡过远距首都,郡守受贿赂不易察觉。不能真正选拔人才,为了保自己的官位,推荐圆滑善变的人等等。但是王夫之赞成“九品种中正”的选举法,拥护魏晋的门阀制度,断言英才秀士多半出自名门望族之中,士族子弟在本性上、教养上、习惯上远胜于工农劳动群众的子弟,肯定士族或统治者应世世代代为统治者。
       王夫之在教育目标上反对陆王学派的悟道或明心性的幻想,而强调“践行”、“践迹”的重要性。在教育方法上强调行动,轻视宋儒以及陆王学派的主静教育,不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有积极的作用,可以说是先见之明,我们在学习他教育思想的时候还能有很大的启发。王夫之对待教育取士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以地主阶级的立场来看待问题,把贵族与平民完全分开,轻视工农劳动群众,认为贵族、士族为世代的统治者等都是不可取的。但是他的思想有许多合理的科学的观点,对今天的科教兴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王夫之的这些主张是中国教育史上珍贵的遗产。我们应该科学地继承它,发扬它,用以指导我们社会主义教育科学和教育事业。
       袁习渊,云南瑞丽市一中教师;陈永富,贵州师大在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