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新作快评]评江少宾的《旧书店》
作者:金立群

《文学教育》 2008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旧书店》看罢,颇让人有曲径通幽之感。刚读头两段,心中不禁暗想,这大概又是时下常见的一类散文了,刻意描摹喧闹都市中一个寂静的所在,然后略带做作的以之为自己心灵的归宿,一副世人皆浊我独清的味道。
       然而接下来的笔墨,却和我的设想不一样。一幅绝然不同的风景出现了:一个忧郁的女人、一缕朦胧的默契、一段神秘的往事袅袅婷婷、似有若无地浮现出来。这就好像《红楼梦》里大观园的格局,门口首先是一座假山挡住视线,让人以为不过如此;绕过山后,才发现后面竟藏着另一番天地。于是顺路走下去,正当期待着某个高潮或结局的时候,这段风景却戛然而止,旧书店不见了,一些无法言明的寄托突然踏空了,仿佛一个梦,只剩下一些怅惘和不绝的回想。
       从这篇散文可以看出作者的敏感。而敏感的人往往是孤独的。但是有许多孤独的人在面对孤独的时候却采取了一种转移视线的策略,将自我的孤独化为一种自恋的优越感,在孤独中不断地包装自己、打扮自己,刻意弄一些很诗意、很哲学的外套包裹在自己的心灵之外,让人看了反而和真实的心灵愈加隔绝。这样的策略与这样的写作在我看来不啻是一种毒品。
       《旧书店》避免了这个陷阱。它没有将对“旧书店”的关注化为自我心灵的象征或包装,而是笔锋一转,转向了另一个人,转向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转向了一种隐秘、空灵的心灵间的对话。正是这样的对话,吸引了我们。因为这是一种动态的生命过程的呈现,是渴望摆脱孤独的切实努力——“那个角落像埋藏着一个不能说穿的秘密,总能带给我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这样的惊喜不是单向发现的惊喜,而是双向交流的惊喜。
       正是在这样的交流中,短短的文字便带着一种复调:在对话与交流中,不同的心灵、不同的世界同时被展示。那旧书店里抽烟的女人,她看着同样的书,却可能出于不同的目的,而她最后的离开,又荡漾着谜一般的气息。尽管他们之间存在着隐秘的默契,但却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知己”。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轨迹,在他们借着一个旧书店和若干共同读过的书所形成的人生交集背后,还有着更为深广的走向这个交集的过去的各自不同历程,以及离开这个交集的将来的各自不同历程。这可真是一种“和而不同”的境界!
       看到结尾,亦有所悟。那神秘女子或许是在怀念一个人,这个人已经逝去了,她是借着读此人留下来的书,试图真正走进一个她既熟悉又陌生的心灵——“狗日的张西亮,你怎么还不死??”——正因为他还活在她心中,所以她还要通过这种方式与他做心灵的沟通。
       原来,在这旧书店无言的招牌、店面背后,竟还埋藏着这么多的窃窃私语。生命的沟通和交流在这里暗暗延伸——你的世界、我的世界、我与你的默契、你与他的重逢,所有这一切,好像跃动的火星,在都市表面的喧嚣背后,闪耀着一种真正的生命活力。
       金立群,文学博士,湖北经济学院艺术与传播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