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古典重读]试论《古诗十九首》的主题
作者:余兴凯

《文学教育》 2008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古诗十九首》最初见于梁·萧统的《文选》卷二十九,作者均为无名氏,写作年代大约在东汉末年桓、灵之际[1]。《古诗十九首》虽各自成篇,但合起来,确是一个息息相通的整体。它围绕着一个共同的时代主题,所写的无非是生活上的牢骚和不平,时代的哀愁和苦闷。这正如朱自清在《古诗十九首》中所说:“断章取义,让‘比兴’的信念支配一切……”。
       从“所思在远道”,“独窗不能寐,梦想见荣辉”,“音响一何悲”等诗句中,《古诗十九首》的主题类似曹丕的《离居赋》的内容:
       惟离居之可悲,廓独处于空房。愁耿耿而不寐,历冬夜之悠长。
       惊风厉于闺闼。忽增激于中房。动帷裳之晻暧,对明烛之无光。
       封建社会制度的残酷,无法满足两地相思男女的情意,致使两者心理上产生动荡情绪。曹丕的《离居赋》的思想内容牵动了《古诗十九首》的主题,以游子与思妇“相隔万余里”为波动主线,心理情感上把男女之情的思妇愁怨围绕在“思念、埋怨、猜疑、自慰”的心理流程上。
       一
       《古诗十九首》里的主人公都是游子或思妇,他们生活在东汉末年,那时一个政治黑暗、外戚宦官专权、危机四伏、大动乱即将来临的社会。在这社会大动乱前夕,失意士人内心的要求和现实生活的矛盾,反映出在黑暗、动荡的社会,他们内心深为愤懑,而又不能指斥社会现状和批判现实,只有没落的空虚和绝望的感情。
       环境,造就了游子的愤懑之情,感叹孤寂的生活。促织的题名、忧郁的歌声,产生了悲哀之情,荒凉之感,游子思妇心中由于激起一股对穷奢极欲的统治阶级不满的愁怀情绪,而表现出“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的思想情绪。
       在《青青陵上柏》这首古诗中,由物起兴,陵上柏青青,涧中石磊磊,都是长存的,唯有那些学士的人生不常在,感叹人生短促:“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羁旅他乡,听曲感兴,由别人的欢悦而激起自己的感伤,“欢乐难具陈”,也暗含着对社会不公的愤懑,由歌声而怨自己愤世嫉俗的心绪无法向人倾诉,“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在秋夜的傍晚,蟋蟀在东墙角落低鸣着,面对仕途上的不幸,感叹别人忙于工作,自己却偃蹇无成。诗人在人生的征途上,看到事物的盛衰,感到流光易逝。人生短促,打算建立一番功业,而这种打算又被一种社会现实和自然规律带来的无法摆脱的阴影所笼罩,同时对诗人又弥漫着一种在苦闷中追求聚合的压抑气氛。“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一个赶着车子在悠悠的长道上茫然不知所之的孤独者的求索形象,这些都暗含着游子遭遇的人生短暂和一事无成的感叹。
       思妇对社会也抱有不平情绪,敢怒而不敢言。夫妻间本来是鸳鸯合欢,可又被时空所限制,让他们“在水一方”;“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夫妻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妻子的怨恨由此而发:“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站在楼上看着园中的柳树郁郁,墙外草色青青,不由产生失望的情态。新婚的妇女由于未婚时所处环境较不理想,希望婚后依附于丈夫过上幸福生活,可是事与愿违,反而相隔千山万水:“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坡”。织女隔着银河以望牵牛,咫尺天涯,可望不可及,只能含情脉脉,遥遥相望,无限相思,情侣间远而天涯近,“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一个“悲”字,隐藏在作者后面的,是对和他生活在同一时代的被压抑的人们寄予无限的同情,因而产生的冲破黑暗的想象。
       二
       羁旅他乡,胸怀故土的游子,心系家园,漂泊不定又落拓失意的生活使他们在心理上无法消失,自然而然产生思妇、思家的独特思乡情结。强烈的思妇心情引起了无限的惆怅和忧郁,感慨而怨恨,求欢悦促自慰。
       “戚戚何所迫”,浩瀚动乱的社会,宦游子弟与文人学士的仕途不遇,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心中所欲说,而口中说不出。人生一世简直像卷地狂风里的尘土,一忽儿就无踪影。人生这般短促,“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时光流转无穷无尽,但人的生命却如朝露一样短促,“年命如朝露”。君不见那些年代久远的无主野坟,已被耕为田地?“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就连那坟前的松柏不也被当作柴火折断烧了吗?可怜见到的,人死之后大概都是如此吧。想到这些,不禁悲从中来。望见荒坟,本已生出许多悲哀,进入墓地,更觉荒凉凄惨阴风刺骨。那墓畔的白杨萧萧作响,不尽的悲愁一齐涌上心头,简直使人到了无法存活的地步。
       “人生行乐耳”,在仕途上游子的感叹屡屡出现。“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青青陵上柏》),离家远行,比一般“过客”更不能久住。“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秋季天高气爽,冬至将来,众星更巨觉分明,心中不免又激起“众星何历历”的感叹。“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明月皎夜光》)昔日的朋友已飞黄腾达,不相援引,把我忘弃,今昔比之,云泥各判,又怎么不感慨呢?“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回车驾言迈》),人生旅途的悠远渺茫和登上仕途的艰难、茫然、惊疑、惆怅的复杂心情和盘而来。盛衰的物变,懊恨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天时、命运的不幸有了人生短暂之感。回过头去,朋友成了“虚名”,只好算白交往一场。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游子所遭遇的挫折和生活的艰难,思妇成了主要心理矛盾,然后面对着行行色色的现实只有十足的思念。为了追求解脱,渴望自由自在地翱翔,“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那不是其乐无穷吗?可只是一厢情愿,都是虚无缥缈的空想。羁旅他乡,“涉江采芙蓉”,所思的远者,是远道而离居的家世里的同心人,“兰泽多芳草",也是一片空白,唯一的只有伤春思妇。“去者日已疏”,而在世的亲人随着距离与时间的拉长,会产生“日以亲”的情怀,且越来越思念,向往欢聚一堂。想回到故乡,却没有可行之路,“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只是依旧浪迹他乡,倍加思念故土和亲人。想以物相赠表示一番情意,可又“所思在远道”。
       现实社会的状况如此残酷,何不欢悦地渡过青春年华呢?“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放松吧,不为仕途利禄而叹息。“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生年不满百》)既然苦于昼短夜长,为什么不手持灯烛,夜以继日地游乐呢,勉励大家抓紧一切时间,不“浪费”分分秒秒地去游乐,享受人间喜悦。“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已不是现实。
       仕途上一事无成,感慨、忧郁、思妇、欢悦的情绪也无法摆脱现实状况,只有自慰。“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无为守穷贱,轗轲长苦辛”。由相思而采芳草,由采芳草而望旧乡,由望旧乡又回到相思,兜了一个圈,真是无可奈何到了极点。想到除了“忧伤以终老”,又何为呢?“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回车驾言迈》),以一种理性的追荡拨开悲哀的云雾,以美好的向往代替了现实的桎梏,稍得宽解;但这个美好的东西(即“荣名”)却是个幻影。幻影的追寻,也只不过是作为心灵的慰籍罢了。“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图个眼前快活好。“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虽然有及时行乐的颓废思想,但人生短促,也要尽可倾其所有以得纵情欢乐。毕竟“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三
       在《古诗十九首》里,未嫁女子所处条件有两种情况。一是“昔为娼家女”,她虽不同于后来的娼妓,但无论如何她总是习惯于繁华热闹的欢乐生活。“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从建筑的宏伟状丽。门窗装饰的华美来看,它决不是“寻常百姓家”,即使不是皇宫,也必然是“侯门深似海”的权贵之家。住在楼里面的人肯定是贵族阶层。二是如“冉冉孤生竹”一样身世孤苦的女子。
       新婚(或已婚多年)女子总不愿“独自守空房”,团聚的日子是新婚妇女梦寐以求的,可是封建的压制,让他“相隔万余里”,只能由客观存在的事物去揭起她们的思念情意。“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动物都有怀念乡土的情感,难道游子你没有思念故乡(暗指思妇)的感情吗?“兔丝生有时,夫好会有宜,夫妇婚后,丈夫远出,回想过去,离家远嫁,结婚不容易,丈夫是否在适当的时间回来?由于听曲感兴,不自觉地引起遐想、深思,反复沉吟,体味曲中的涵义,手在弄着衣袋,足为之踯躅不前,完全被歌者深沉的悲哀引起,无义自遣的怅惆心情与歌者成为“双飞燕”,暗示与丈夫同居。这样的心情所谓“驰情整巾带,沉吟聊踯躅。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为了表现夫妇间亲切的爱情,“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为了表现对丈夫远来的书信给自己的安慰,表示爱情的忠贞,“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欲归不能,“乐”也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
       思妇所思念的丈夫总是久盼不回,于是在心理上就产生埋怨的情绪:“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昔日美好的环境,如今是独守空房,从何而乐呢。听者和歌者都置身在一个幽深黑暗的午夜,一曲悲歌概括了思妇的愤懑、惆怅的心情,沉痛的遭遇和不幸的身世也油然而生。“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婚前两者遥隔“千里”,好不容易结了婚。为了表示一番心情也是“馨香盈怀袖”,可是不可及,“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婚后丈夫羁旅他乡,寒冷的冬季到来,也许困难重重,于是乎相思成梦。可是想飞到她所思念的人的身旁,是无可奈何的心情,只有远望寄意,聊以自遣。低徊而无所见,内心感伤。思妇因而“独宿累长夜,梦想见容辉。眄睐以适意,引领遥相睎。徒倚怀感伤,垂涕沾双扉”,在寂寥的寒夜里,四顾无人,怀人念远的心情无所寄托,只有仰望着遥远的星空,“愁多知夜长,仰视众星列”。其结果却是欲归不得,“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随着思妇与游子的久别未见,不知远在他乡的丈夫(或“欢友”)处境,心绪如何,只有猜疑。就游子说,可能另有所欢,仿佛白日被浮云所掩蔽。“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外面的美女是否会进入丈夫的心扉?
       柳永词:“为伊消得人憔悴”,思念、埋怨、猜疑一切都是空白,只有自慰。在“衣带日已缓”的情况下,“思君令人老”。还是“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保重自己的身体不再为远在他乡的丈夫而愁思苦想。“伤彼蕙兰花,含英杨光辉”,自己就像那即将盛开的蕙兰花朵,正是青春活力旺盛时期,何必去苦苦思念呢。“亮君执高节,贱妾亦何为”,期望丈夫能够守节情不移,不要另有所欢而抛弃了自己。思妇充满难言的辛酸和苦衷,但除此以外,惟有耐心等待而已。
       四
       虽然游子和思妇天各一方,但从《孟冬寒气至》和《客从远方来》两首古诗中我们可看出双方都是相互依恋着的。丈夫从远方托人带一情意绵绵的书信给故乡的妻子,“上言常相思,下言久离别”,显示丈夫对妻子的一片深情和相思之意。“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渴望远方的音讯,祈盼亲人的还归,陡然收到丈夫的半匹织成素色花纹的丝织品,就像一枚石子,蓦然投入了她的心潭,遂飞溅起一朵朵感情的浪花,荡漾出一环环思绪的涟漪。“双鸳鸯”,“合欢被”,可见他们是恩爱夫妻,从中看出丈夫的“心”,是在倾诉渴望回家欢聚的强烈情绪,是在表白的坚定态度,对于一个思妇,还有什么能比这件事更使她惊喜、欣慰而激动呢?
       《古诗十九首》的思乡焦点集中在妻子身上,思乡和怀内密不可分,乡情和男女恋情融汇在一起。作者设想思妇在家中采芳思夫的愁苦心情,又通过思妇对丈夫的设想,抒写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的远望、当归的惆怅,生动地反映夫妇二人心心相印的深情笃意。“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则是总结两人的心绪。它既是思妇在家的痛苦悲吟,又是游子在外的深沉喟叹。它使游子和思妇悠悠情思在广阔的太空中互相传递,连成一个整体两个层面。——游子深沉、含蓄、浓郁的思乡之情和思妇喜、愁、哀的悲愤情绪联成一个整体。
       注释:
       [1]李炳海《〈古诗十九首〉写作年代考》,《东北师大学报》1987年第1期,第70~76页。
       余兴凯,贵州省紫云县猴场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