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名篇探赏]用童心读《呼兰河传》
作者:刘青梅

《文学教育》 2008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呼兰河传》是萧红后期的代表作。当我手捧着这本书时,仿佛一个小女孩在我耳边低语:“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一句一个祖父的呼喊,多少年来,她深深地把祖父怀念。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童年的生活中,去感受她与祖父一起生活的那段幸福、快乐的美好时光吧!
       萧红是她母亲的第一个孩子。在她的记忆里:她一生下来,就给了祖父无限的欢喜。等她长大了,祖父非常地爱她。一天到晚,走不动了,祖父就抱着她;走动了,祖父就拉着她。门里门外,寸步不离。祖父走到哪里,她就跟到哪里,无论她怎样淘气,怎样顽皮,在祖父眼里都是好的。祖父从来没有吵过她、打过她。而总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孩子似的。
       在她眼里祖父是个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对她非常宽容、慈爱、谆谆教诲、平易近人的人。
       曾记得,她跟着祖父学种田: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她也跟着祖父在后园里边。祖父戴一个大草帽,她戴一个小草帽。祖父栽花,她就栽花;祖父拔草,她就拔草。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她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的,西一脚的瞎闹。有的菜种不但没被土盖上,反而被她踢飞了。祖父铲地,她也铲地;其实哪里是铲,也不过爬在地上,用锄头乱勾一阵就是了。也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做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祖父浇菜,她也抢过来浇,奇怪的就是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无论是她把菜子踢飞,还是将水扬在天空中,甚至把苗当草锄掉。祖父都没有生气,而是把她叫来,不停地笑着,细细地讲解。
       萧红觉得在祖父身边,在后花园里,她就像一只快乐的小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飞到哪里就飞到哪里,她一会去捉蜻蜓、一会去逮蚂蚱;一会去摘黄瓜、一会去采玫瑰花。并把采来的一大堆玫瑰花,趁祖父不注意时,偷偷地在祖父的草帽上插了一圈。自己忍不住,一边插,一边偷笑。刚插完,就跑得远远地笑。当祖父回到家里,这头花引起了祖母大笑,父母看见了也跟着笑,自己在床上打着滚笑。祖父摘下帽子,看着这二三十朵红通通的玫瑰花,笑了十几分钟,才停下来。
       她还跟着祖父学唐诗:一开始,祖父教她《千家诗》,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祖父念一句,她念一句,至于都是些什么字,什么意思,她全不管,只要觉得念起来那声音好听,就很高兴地跟着喊。喊的声音常常比祖父的声音大。祖父怕她喊坏了喉咙,常常警告她,母亲也曾经吓唬她,但那都无济于事,挡不住她学诗的热情。萧红的学习完全是凭自己的兴趣。每当祖父教她一首新诗,一开头她若听了不好听,她就说:“不学这个。”祖父于是就换一个。换一个不好,她还是不要。如果是她喜欢的,她就高兴起来,觉得这首诗实在是好,非学不可。她就会感到越念越觉得好听,越念越有趣味。念了几十首之后,祖父开始讲诗了。
       就这样,她睡在祖父旁边,祖父一醒,就让祖父念诗,祖父就念。是每念必讲的。早晨,她和祖父念诗,一直念到太阳出来,祖父说:“起来吧。”她说:“再念一首。”祖父说:“再念一首可得起来了”。于是再念一首,一念完了,她又赖起来不算了,说:“再念一首。”每天早晨都是这样纠缠不清地闹。晚上躺下也是要求念诗,往往念着念着就睡着了。半夜醒了也是叫醒祖父念诗,念了一阵,念困了再睡去。天天都是这样极有兴趣地学诗。
       她还跟着祖父学烧鸭子吃。有一次,一头小猪掉井里了,人们把小猪吊上来,那小猪早已死了。祖父把那小猪抱到家里,用黄泥裹起来放在灶坑里烧上了,烧好了给她吃,祖父把烧好的小猪一撕开,立刻就冒了油。她边吃边说:“真香。我从来没有吃过这么香的东西。”第二次,又有一只鸭子掉井里了,祖父也用黄泥包起来,烧上给她吃。在祖父烧的时候,她也跟着学,帮着祖父搅黄泥,一边喊着,一边叫着,好像拉拉队似的给祖父助兴。她觉得:鸭子比小猪更好吃,一个鸭子还不够呢!
       萧红在她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里,为我们展示了她充满欢乐的童年生活。也使我想到无论境遇怎样,经历过的都将是人生的财富,喜也好、悲也好,只要心中有爱,生活就是美好的。
       刘青梅,河南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