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名篇探赏]《我是你儿子》恬淡而永恒的亲情
作者:孙玉红

《文学教育》 2008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血浓于水,这句话总是出现在危急关头或者紧要时刻,平常的日子里亲情在友情和爱情的夹击下已经浑然不觉,就像饿了吃饭一样完全忘记了因为什么大快朵颐狼吞虎咽,是一种习惯到无觉的状态。
       父子在亲情关系中更是一对波澜不惊的矛盾体,远远没有母子来得那么直白而夸张。通常可以对着母亲叫喊撒欢儿皱眉不耐烦,对父亲多数时候是缄口点头默然认命。在若干个来自于家庭的矛盾关系中,父与子的勾连似乎是最少的但却是最坚固的最强大的最有力量的,在孙睿的《我是你儿子》中我深深领悟到这一点。
       作品中的父亲叫杨树林,在30岁时各种巧合让他娶到了小他9岁的卖菜姑娘薛彩云。结婚九个半月的时候杨树林的儿子杨帆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当初为人父的喜悦还没来得及从杨树林的脸上退却的时候,薛彩云提出了离婚。这个消息没有引起杨树林的多大震惊和不快,坚定执著认死理儿的杨树林没费吹灰之力得到了儿子的抚养权,这是他婚姻幸福的终点也是父子悲欢的起点。
       一场漫长的生活之旅开始了,一个父亲由年富力强到逐渐衰老的过程开始了,一个儿子由呱呱坠地到年轻力壮的进程开始了。就这样,像一本以时间为顺序的泡沫剧开场了,所有的辛酸欢乐在父子相依为命的平淡生活里上演了。
       父亲是超级保姆、护士、奶爸。在大便秘结的问题上,杨树林成了专业保健师,严格遵守时间和动作要求帮助儿子做第五套广播体操,儿子大便顺畅后精打细算的爸爸舍不得扔了多瓶开塞露,拿了当冬天防止冻裂的护手霜,因此爸爸的糙手背得到了儿子臭屁眼的上好待遇。杨树林的欢乐就是儿子拉出了橙黄的干稀适度的大便,手背是否冻裂绝对是不在意的小事一桩。接下来儿子脑袋形状不够圆的问题让杨树林大费周章,眼睁睁地看着儿子脑袋偏右侧睡才放心,几个月的努力终于看到儿子像西瓜一样圆圆的脑袋才安心睡一个囫囵觉。就这样,像阳光雨露呵护小苗一样,杨树林呵护照顾儿子远比阳光雨露更上心更负责任更有耐心。
       爸爸是儿子心中的一座山,那么强大伟岸,那么有本事有能耐。把玩具拆烂组装起来却如木偶一样胳膊腿儿僵硬这让儿子心中满是不快,爸爸这时三下两下就把玩具组装得灵活自如,听着“爸爸你真厉害”的赞语杨树林飘飘然起来,“你爸爸除了生孩子不会,什么能难得住”。其实,这是很多爸爸的经历,举手之劳的小事在幼小的儿子心中便树立了山一样高大的父亲形象。这一形象在很长很长时间内对儿子对父亲都是一个愉快的令人温暖的记忆。
       父亲和儿子较着劲,不知何时成了拧巴父子。昨天还是幼儿园的听话宝贝,今天就成了淘气捣蛋鬼。对于儿子的成长,杨树林自是打心眼里高兴,打眉眼里乐和。可是考试成绩的一塌糊涂,和疯孩子的打闹调皮,学校里制造的恶作剧,这一切看在眼里听在心里的爸爸循循善诱的本事已经控制不了儿子疯长的个性。于是,杨树林打了儿子第一个嘴巴,随之而来就是小半年的父子俩赌气不说话,父亲一封情深深意切切的信打破了父子间沉默的格局。拧巴着的那股劲可能随着那碗黄瓜面条和父子打电子游戏的兴奋烟消云散。谁还会记得n年前和父母吵架或者某件当年看起来天大的事生了天大的气呢?都是我们成长的痕迹,父亲不会记得他挥起巴掌就出现的隐隐后悔,儿子当然也不会耿耿于怀那重重抬起迟疑落下的巴掌留在脸上的力量。亲情割不断,更不是种种小事能拧巴到散的。
       儿子有了和父亲一样的势均力敌的力量。杨帆一篇《我心中的北京》,让杨树林精神大振神采飞扬,甚至自己买了若干本送给他熟识的每一位亲属和同事,竟然还因此大头地承担了一场同学聚会的全部费用。如果说杨树林在儿子上高中之前无意间成为过儿子的偶像,那么近成年的儿子由此开启了令父亲骄傲的历史。在北戴河之行时,爸爸非要搭着儿子肩膀在海边合影,看完报纸和别人搭讪证明自己跟得上时代,这都是有意识地在儿子面前维护自己的父亲尊严。而我们知道,一旦强烈有意地去证明什么,说明需要证明的事情已经岌岌可危濒临崩溃。这一点,在杨帆上大学之后完全得到印证:儿子的视域比爸爸开阔新鲜。不知道电脑怎么开机,不知道“双击”是什么概念,不知道汉字是怎么打出来的,这些都需要儿子电话里已厌其烦的指导。而偷偷往回家的儿子包里装煮熟的鸡蛋,有事没事赶在半夜给儿子打电话只问“你睡了吗”,大老远坐车到学校只是送一锅炖好的牛肉,这一切除了对儿子的关怀与爱之外不是爸爸对儿子不能自已的依恋吗?就像刚送进幼儿园的小孩哭哭闹闹找妈妈,那个时刻爱的概念只是一种天然的依恋。
       儿子成了爸爸生活的重心和主宰。这在杨帆有了工作,杨树林失业后自然而然成了被默认的规律。月薪3500的杨帆不再向爸爸伸手要生活费,这让杨树林失落的心里更有了负担感压抑感,就像作品中说“儿子从挣钱那一刻起,父亲在这个世界作为父亲的价值便消失了”。因此,杨树林极力地找工作证明年过五旬的父亲仍然是社会需要和不可或缺的角色,但简历投不出去面试没有机会,这样的结果可能加剧父亲作为父亲衰老的速度。终于杨树林找到了工作,在儿子的公司做看门人。想着和儿子同进同出,中午在餐厅共进午餐,杨树林的兴奋没来得及得逞就被杨帆拒绝的眼神和姿态封闭了。为了保持儿子高级白领的形象,为了服从儿子眼神中传递的意义,杨树林干脆带午饭在值班室吃,每次看见儿子熟悉的身影也马上转过头去装作没看见或者忙于找点什么。哪怕是装作陌生哪怕是吃饭说话,爸爸已经成为儿子意志的坚决顺从者执行者。有那么一天,爸爸像儿子小时候一样听话,儿子像爸爸一样说话有分量起决定作用,我们说——父亲老了儿子大了。
       儿子和父亲的角色位置此消彼长,这是生命的自然规律。也有那么一些事,再次证明了儿子的脆弱和父亲的沉着,毕竟时间给人留下的不仅是衰老,也是经验阅历品质。当杨帆腰疼受不住的时候,杨树林带他去医院给他做早餐并且叮嘱该做什么注意什么,父亲形象又现实地高大起来。而杨树林拿着肾衰竭医院检查单平静告知儿子时,杨帆的紧张担心忧虑完全是一个儿子内心脆弱的袒露。更让我们感动的是杨帆除了担心之外,对父亲的承担,用自己的1/2肾脏换得父亲的健康与新生。先后进手术室的儿子与父亲相逢的那一瞬间,我们的心灵跟着震撼与颤抖,那是人间至情的爆发,是小男人和大男人的相约承诺,是杨帆对杨树林那句朴实得让人落泪的“爸爸,我是你儿子”。
       一个情字活一生!爱情的激烈火热灼人,是那种发烫得让人眩晕让人着迷让人失魂落魄的感情。友情呢,温暖的感动的涓涓细流的,倾诉痛苦分享快乐平淡中见温馨。亲情是什么?不会发烫不会淡掉,不会执迷不悟不会表白诉说,就是那种熟悉到感觉不出来不需要倾诉的自然而然。正像作者谈及创作初衷时说的,不想用爱情友情的夹杂来烘托亲情,亲情单纯的去写足够了,这种单纯成就了父子亲情的真与挚,美与诚。
       孙玉红,黑龙江大庆师范学院中文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