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学教法]语文新课堂教学方式的革新
作者:唐 艳

《文学教育》 2008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新课程实施以来,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和希望,尤其是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针对这些,我们一线教师看到了新课程很多“新”气象,比如“师生平等”、“自主学习”、“情感态度”、“创新能力”等能极大地活跃语文课堂,贴近时代需求,培养创新人才的指导性建议,可面对如此多的“新”,我们急切希望尝试有效的教学方式,于是,各地涌现了许多教学新模式,成就颇多,可问题也不少。
       教学方式转变只重形式,不重实质。
       在大量的课堂教学中存在下列问题: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学,将师生对话肤浅地理解为提问和回答,将尊重学生片面地理解为课堂中表扬一片,将合作、探究性学习简单化为小组讨论交流,将自主学习理解为放任自流,将实践性和综合性理解为各学科大融合……
       教师求“新”心切,盲目模仿。
       新课程实施以来,各类课堂大赛,教学争鸣,专家指导等等遍地开花,看得老师们眼花缭乱,这种经验还未琢磨过味来,那种经验又闪亮登场,老师们活学活用,轮番实验,结果教学方式是否真的得到改善,学生学习方式是否优化,不得而知。
       教师教学方式变革只在公开课,平时涛声依旧,一切只为学生获取较高分数。
       由于形势逼人,许多教师被动学习教学方式的变革,仅仅为了顺应潮流而且认为旧的教学方式似乎更讨好那些中考高考的命题者,能让弟子们收获更高的分数。
       针对上述现状,如何从根本上改革教与学的方式,如何让语文课堂成为教师乐教、善教,甚至提高自身的舞台,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乐学、善学的乐园呢?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解放思想,让新观念深入自己的心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正确地树立语文教学理念,分析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和任务,正确认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语文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总结改革中鲜活的新经验,掌握语文教学的规律,有自己的教学主张。新理念,要求教师不断变换课堂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模式,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中主动、大胆、尽情地动脑、动口、动手,自由发挥自身的学习个性,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的核心就是解放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大胆创新,努力尝试,寻求教学效率的最优化。有的教师虽也有新的教学想法,并未真正应用起来,于是出现还是随大流的做法,没有个性。既然是新课堂就应该在遵循理念和师生实际的基础上对教学方式做大胆的探索,寻找有助于语文学习、人文素养培养、思维发展的教学方式。
       二、从对新教材的全新解读中寻求合适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教材选取了贴近生活、时代的美文时文,同时更注重文化熏陶和生活引导,如增添了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学语文用语文,听说读写在综合性学习中得到合适的训练。教师用书也一改以往的权威面孔,留下一定空间让教师自由处理,从这些可看出编者意图是解放思想、融入生活、推崇创造、注重熏陶等,对此,我们可以大胆革新,一改往日传统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乖乖听讲,还可以按综合性学习中提供的思路,如让学生唱唱戏曲,让学生走进社区,让课堂走出教室,让学生当一把主持,当一回策划,等等。教学方式大大丰富起来,这样实际上就是按照编者意图结合实际实施而已,多姿多彩的教学方式怎么不激发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呢?
       甚至,对于与学生实际有距离的教材可以大胆替换,或合理地改动,创新使用。比如,有一个综合性学习是月球的科学探索,而我教学的是农村中学,很多学生家里无法上网,所能够找到的资料极为有限,可又觉得激发科学兴趣和创造力很重要,于是变通一下,让他们根据自己拥有的资料,对科学的某一个方面写一篇介绍性的文章,并在课堂上做交流。效果不错,这样使用教材的结果是达到了训练目的而且还收获了更多。在讲“紫藤萝瀑布”的时候,我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文本描写景物的一些规律,效果也不错。
       三、教学方式的运用要以训练思维为核心
       在教学中,很多老师追求的是课堂的形式热闹和花哨,其实,这样的危害,莫过于学生的思维丝毫没有得到发展,因为知识还可以通过后来老师的炒成饭来弥补,可思维呢,恐怕受到的损失就难以估计了。不管采用哪一种教学方式,最终的目的都应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思维的敏捷度、深度、广度、准确度得到训练,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等等,尤其是学会创造、学会找到自我。而我们热闹的形式背后,学生思维发展了吗?能独立“行走”于社会吗?会创造吗?因此,我们在放手之前应该给学生一个能锻炼的情景,在合作探究之前应首先想想采用合理的方式,让合作不只流于形式,让合作矗立于自主之上,探究之前让学生先说说他们的需要,让学生明白如何去探究不同类别的问题,更应该想想这次探究对学生思维发展是否起作用。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管是采用“洋思”的自主方式教学,还是采用“启发”式的设问教学,或者“三步”自读法,都先想一下,是否符合教学需要、学生实际,是否能真正训练学生某方面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头脑转动起来,形成头脑风暴,有时候,教学方式在课堂随机生成,它渗透了教师的灵感创造,也是学生需要使然,它也是师生互动,心灵交汇的结果,这个时候,突发奇想的创新,往往是训练思维的最佳方式。所以,好的教学方式不以热闹为量化指标,而应该观察学生的眼神,如果是由困惑到豁然开朗,由好奇到发现后的欣喜,那么,我认为这节课老师采用了最佳教学方式。
       四、教学方式运用要多根据教学反馈的效果及时调整
       在以往,教学似乎成了一种套路,记叙文怎么上,说明文怎么上,议论文怎么上,老师都有点烦了,何况学生呢?新课程淡化了文体知识,但并不是说就没有文体之分了,在教学时,除了要让学生感觉到课堂的变化和自身的主人地位以外,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也是重要的目标,所以,我们要随时注意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一方面看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达成情况,另一方面,总结经验教训,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比如,我在教学议论文时,以前只用讲解,认为这部分的内容是属于接受性的知识,不用去改革教学方式,结果,几节课下来,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我很着急,反复考虑以后,我把讲解变为让学生做“证明题”让学生将文章观点找出来以后,一步一步来证明这个观点的正确,可以超出课文内容,自己去找证据,证明了以后,接受大家的检验,再对照课文,看看课文是如何证明的,然后简略总结归纳,并用幽默一点的语言,水到渠成得出议论的基本知识,学生自己的思维也得到了训练,又获得了知识,关键是不再觉得议论文枯燥了。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知识依然重要,只是要让知识变成学生主动吸取的营养,也变成学生创新的起点,因此,知识与能力,依然是我们教学方式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五、教学方式的运用还是多听听学生的需要
       不管我们在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方面去做多少努力,最终,我们的受力点还是学生,专家也好,教师也罢,更多的是做一些很美好的想象,一些良好的愿望,可一切是否有效,主角还是学生,我们应该多问问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如有一个玩具商人,由于邀请了一个小孩做公司顾问,研制出了最适合小孩的玩具,结果公司效益大增。我想我们的教学何尝不是如此呢?找最适合学生的需要,能让他们快快乐乐地学习,激发创造的学习方式,我想他们至少有一定的发言权吧!我在每学期会对全校科代表进行调查,了解他们最喜欢上的课是哪一节?特色是什么?最难熬的课是什么样子?希望怎么改革?这样让学生参与进来,我们也有了教学的乐趣。
       总之,教无定法,能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激发创造力的教学方式就是我们的最高追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新课程标准。
       2.刘永康 《语文创新教育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
       3.王世堪 《中学语文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唐艳,四川成都市大面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