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古典重读]《孟子》中的成语及其特色
作者:张传良

《文学教育》 2008年 第0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孟子》是继《论语》之后的又一部儒学巨著。有人说《论语》二十篇只一万五千来字,却出了三百条成语,若按字数和成语数的比例来说,可算是成语最多的一部书了。《孟子》字数虽比《论语》多,有三万五,但它也凝结了成语二百条,若按字数与成语数比例,我们可以说,《孟子》是继《论语》后成语最多的另一本书了。
       我们将《孟子》里的成语归纳一下,按篇目顺序排列,其成语大致有:
       第一篇 梁惠王章句上
       不违农时 不远万里 秋毫之末 洞察秋毫 明察秋毫 饿莩遍野 弃甲曳兵 坚甲利兵 尽力而为 放辟邪侈 妻离子散 深耕易耨 始作俑者 嗜杀成性 率兽食人 挟山超海 畜妻养子 仰事俯畜 以羊易牛 引领而望 缘木求鱼 寡不敌众 五十步笑百步
       第一篇 梁惠王章句下
       出尔反尔 大旱云霓 创业垂统 箪食壶浆 疾首蹙额 鳏寡孤独 流连忘返 救民水火 水火之中 水深火热 匹夫之勇 入境问禁 事齐事楚 凶年饥岁 与民同乐 怨女旷夫 幼学壮行
       第二篇 公孙丑章句上
       出类拔萃 阿其所好 恻隐之心 乘时乘势 浩然之气 反求诸已 具体而微 解民倒悬 事半功倍 袒裼裸裎 闻过则喜 恶湿居下 心悦诚服 坐于涂炭 以力服人 揠苗助长 易如反掌 与人为善 至大至刚 善为说辞 无敌于天下
       第二篇 公孙丑章句下
       地丑德齐 地利人和 采薪之忧 平治天下 舍我其谁 此一时彼一时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第三篇 滕文公章句上
       胁肩谄笑 守望相助 取长补短 绝长补短 南蛮鴃舌 洪水横流 吊民伐罪 饱食暖衣
       第三篇 滕文公章句下
       洪水猛兽 乱臣贼子 不忘沟壑 强而后可 通功易事 枉尺直寻 威武不屈 为富不仁 一傅众咻 淫辞邪说 逾墙钻穴 富贵不能淫
       第四篇 离娄章句上
       规矩准绳 豪门巨室 陈善闭邪 不虞之誉 好为人师 仁心仁闻 求全之毁 三年之艾 守身如玉 授受不亲 声音笑貌 天下无敌 孝子顺孙 恶醉强酒 养生送死 自暴自弃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第四篇 离娄章句下
       赤子之心 不为巳甚 己渴己溺 居安资深 被发缨冠 视如寇仇 视如土芥 私淑弟子 左右逢源 掩鼻而过
       第五篇 万章章句上
       翻然改进 勃然大怒 藏怒宿怨 岌岌可危 洁身自好 枉己正人 齐东野语 先知先觉 一介不取 源源不断 源源而来 自怨自艾
       第五篇 万章章句下
       勃然变色 抱笑击柝 充类至尽 辞尊居卑 金声玉振 却之不恭 市井之臣 顽廉懦立 知人论世 于今为烈 市井之徒
       第六篇 告子章句上
       舍生取义 先得我心 杯水车薪 一曝十寒 专心致志 心之官则思
       第六篇 告子章句下
       动心忍性 独夫民贼 寸木岑楼 法家拂士 教亦多术 困心衡虑 以邻为壑
       第七篇 尽心章句上
       春风化雨 曾经沧海 安富尊荣 存心养性 不愧不怍 不言而喻 当务之急 独善其身 放饮流歠 孤臣孽子 广土众民 过化存神 鸡鸣而起 进锐退速 敬老慈幼 久假不归 举一废百 愧天怍人 良知良能 摩顶放踵 如此而已 穷不失义 弃若敝屣 视若敝屣 死于非命 习焉不察 言近指远 仰不愧天 一毛不拔 引而不发
       第七篇 尽心章句下
       大而化之 顿开茅塞 发棠之请 饭糗茹草 负隅顽抗 来者不拒 食前方丈 同流合污 再作冯妇 春秋无义战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我们将《孟子》中的这些成语放在一起比较归纳一下,发现有三种较明显的现象:
       首先,《孟子》中提倡仁政,指斥暴政,关注生命,关心民生的成语占有很大的比重。比如,为富不仁、食前方丈、饿莩遍野、嗜杀成性、率兽食人、救民水火、水火之中、凶年饥岁等成语,或从正面直接斥责统治者奢侈无度吸民脂膏的贪婪,或从侧面讥讽抨击统治者逞己之欲涂炭生灵的罪恶。孟子比孔子晚了一百年,正是战国末期,那时诸侯抢夺,兵连祸结,民填沟壑;各国国君为了战争,严刑酷法,横征暴敛,民命倒悬。孟子自认是孔学的继承者,从斥暴责贪的成语中可以看出他宗孔崇仁、贵王贱霸的思想体系。孟子不仅继承了孔子的“仁政”思想,而且更加发展了“仁政”思想,他比孔子对民生关注得更深刻,对暴政指斥得更尖锐。
       其次,《孟子》中有不少涉及到“义”的成语。“义”被孟子看作是以“仁”为出发点而采取的办事原则或对事物的评价标准。前人说:仲尼只说一“仁”字,孟子开口便说“仁义”,而“有功于圣门”,认为孟子将儒学往前发展了一大步,依据便是孟子提出了“义”。规矩准绳,凡事都要遵守标准、法则;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即道义、正义,得之失之,就会成败两重天;舍生取义,为了正义舍弃生命也在所不惜;地利人和、怨女旷夫(内无怨女、外无旷夫),是社会和谐天下安定的根本保障;视如土芥、视如寇仇,则从正反两面说明只有君臣同心同德、和衷共济,才能君臣康泰、社稷平安的道理。战国后期,诸侯争战,恃力逞强,天下纷乱,国摇民苦,孟子为此而东西奔走,其宣传的仁政,尽管无人买帐,然而祈求安定,恢复祥和又是当时的呼声。可以说,孟子正是顺应了社会的需求而提出“义”这个“心之制,事之宜”的。
       再者,《孟子》中有关修身洁行、益智养德和敬老睦家的成语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比如,洁身自好、守身如玉、闻过则喜、反求诸己等,都是修炼高洁品德的诤语;专心致志、困心衡虑、幼学壮行、绝长补短等都是励学益智的良药;独善其身、枉尺直寻、与人为善、守望相助等,都是避害图存的哲语;孝子顺孙、敬老慈幼、养生送死等,都是教人齐家的格言。儒家的人生态度是入世,“经邦济世”是入世的目的,而若要达到目的就必须“以修身为本”。孟子所认为的“修身”向内心修养方面追求,即为致知、正心、诚意;向社会方面推开去,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而“独善其身”又正是“兼善天下”的前提。正由此,孟子才把修身看得如此重要,《孟子》才有这么多关于修身的成语。也正由此,前人才有“孟子有大功于世,以其言性善也”的赞语。
       张传良,江苏省(邳州市)运河高等师范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