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作家研究]简论花间别调的韦庄词
作者:何玲霞

《文学教育》 2008年 第0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韦庄是唐末五代的一位擅诗擅词的文人,也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在词坛上与“花间鼻祖”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韦庄词虽深受温庭筠的影响,在内容上多表现以女性为主体的春愁秋怨、离情别绪,但其词在内容上更注重个人感情的抒发,在表现手法上多采用白描方式,在词作风格上形成了清丽疏淡的独特风貌,因而在花间词派中成就最大,对中国词的发展的贡献也最大。正是因为韦庄词的独树一帜的词风,后人称其词为“花间别调”。
       一、“花间词派”及其风格
       公元940年,五代后蜀赵崇祚辑录晚唐五代时期温庭筠、皇甫松、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汇编成集,名曰《花间集》,这也是我国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因他们词风大体一致,多为浓艳绮丽的艳情之词,后世称之为“花间词派”,温庭筠被尊为“花间鼻祖”。
       花间词主要是在歌筵酒席之间交给歌女舞伎去歌唱的歌辞,其内容主要是写离情别绪、闺情宫怨,表现以女性为中心的生活情事,词藻华美,写情婉媚,词风浓艳绮丽。欧阳炯在《花间集》序文中概括了花间词创作的背景及其主要特色:“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案香檀。不无清艳之辞,用助娇娆之态”。在歌台舞榭、弦歌宴饮之中,公子佳人聚集一堂,为给聚会助兴,文士们拿出最漂亮的彩色纸张,写下最美丽的文字,然后把这些美丽的歌辞交给当场的歌女去演唱,于是歌女举起她们的纤纤玉手,用檀板打着节拍唱了起来,所唱之辞清新艳丽,正好可以表现那些歌女们的娇娆之态。
       花间词的内容多是写冶游享乐和闺情离思,虽题材狭窄,艺术价值也不是很高,但对了解当时统治阶级的奢靡生活和思想,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虽多为艳词,但是直接影响了婉约派,也为词在日后的成熟做好了基础准备;虽词藻华美,风格浓艳,但也有少数质朴清新、脱去脂粉气的作品,清代刘熙载在《艺概·词曲概》中将花间小词、齐梁小赋、唐末小诗相比较,说它们“虽小却好,虽好却小,盖所谓‘儿女情多,风云气少’也。”评价较为得当。
       二、韦庄词的独特风格
       《花间集》共收录韦庄词48首,共19调。他词风清艳,直率真挚,描绘细腻,疏朗晓畅,在花间词派中独树一帜。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论说:“韦端已之词,骨秀也”,“‘弦上黄莺语’,端已语也,其词品亦似之也”。
       1、在内容上,注重个人感情的抒发,直率真挚。韦庄的词,虽受温庭筠词的影响,多表现以女性为主体的闺情宫怨、离别相思,但他不像温词只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作客观的叙写,缺乏个性与情感,而是主观地直接叙写自己的情感,直抒胸臆,从而个性鲜明,抒情性强。韦庄的《菩萨蛮》五首,可谓是其词作的代表,较能体现这一特点。这五首词,自成一体,环环相扣,虽写于不同时期,每首词的风格和表现手法不同,但是表达的思想感情却异曲同工,都是以深挚的情意写他的思乡、思国之情。第一首主要以男子的角度写红楼别夜时,与美人离别互道珍重的惜别之情,婉转表达了他流落江南时对家乡的思念;第二首用直白的语言表现了在江南漂泊时的生活及对江南的喜爱;第三首是对往事的回顾及感慨,婉转表达了他有家不能归的落寞惆怅;第四首表现的是主客劝酒时强作欢颜的辛酸,隐含了深重的悲哀;第五首是对全组五首词的总结,是对红楼别夜的回忆。在这里,韦庄一改温庭筠“男子作闺音”的范式,而是直接以男性抒情主人公的口吻,直接表达对自己经历发出的伤感,对社会人生的感受,从而增加了词的感染力,形成其特有的艺术风格。
       2、在表现手法上,多用平铺直叙的白描,描绘细腻。温庭筠的词多采用诉诸感官的密集而艳丽的辞藻,极其繁复地表现女性及其生活居住环境。而韦庄词则多用白描手法,疏朗晓畅,使情感明白吐露。如第四首《菩萨蛮》的下阕“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这是客人自劝之词:我忧愁的是像今晚这般欢快的春晚非常短暂,我不再推辞说你又将我的酒杯斟满。这里先用“愁”与“诉”两个动词将“春漏短”、“金杯满”这两个意象加入作者的情感,再用“须”与“莫”两个字使作者的感情得以深化,最后两句则平铺直叙作者此时此刻的心境心情,简单明了。
       3、在词作风格上,清丽疏淡,语浅情深,寓浓于淡。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说:“韦端己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称“端己词情深语秀”,并以“弦上黄鹂语”比喻韦词的词品,这是十分准确的。温庭筠的词喜欢标举精美的名物,选用华丽的词藻,敷设鲜艳的色彩,形成以浓艳绮丽为特征的花间词风,因此刘熙载在《艺概》中评论说:“温飞卿词,精妙绝人”。而韦庄的五首《菩萨蛮》,除第一首仍有花间词派的“浓艳”之风外,其余四首则清新明朗,淡中见色,语淡而情浓,明白吐露。如第二首描写江南好时,用“春水碧于天”来表现江南风景之美:江南水的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用“画船听雨眠”写江南生活之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何等安逸自在;用“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来进一步表现江南的人物更美: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举酒时露出的手腕洁白如雪。接着词人悄悄将题旨引到最后两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表面写作者是没有老所以才不要还乡,实际则是对故乡归不得的沉痛与无奈。韦庄词中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晦涩的意象,较多地运用白描手法,对抒情主人公的心理、情感作直接的显露,实现了浅语与深情的完美结合,从而形成了清秀疏淡的艺术风格。其风格直接影响了南代冯延巳、李煜的词作风格。
       三、韦庄词的成就与贡献
       1、加强了词的抒情性和个性化的显现,拓宽了词的境界。韦庄与温庭筠的词虽同是写男欢女爱、离愁别恨的作品,但温词主要是提供歌伎演唱的歌辞,往往假借女子之口,只作客观叙写,少有真情实感;韦庄则将自身的痛苦经历融入词中,因而蕴情深挚,语淡情浓,使得词从“娱宾遣兴”的工具发展为独立抒情的文体。如《菩萨蛮》五首中表现出的那种飘零之感、乱离之苦、思乡之情,真挚感人,毫无矫揉造作之态。韦词语浅情深的风格,能够在尊重词体自身特点的前提下,较多地吸取诗歌的艺术手法,拓宽了词的艺术疆域。因此叶嘉莹在《唐五代名家词选讲》中评价道:“韦庄词不仅把词这种歌筵酒席之间的没有个性的艳歌发展成为具有个性的主观的抒情诗,……他所写的虽也是男女之情,却有一种品格和操守,它可以从感情的本质上使人们得到一种品质上的提升,而不是寄托的含意和暗示,这种词的产生是五代时期词的又一步进展。”
       2、推动了词在文学史上的诗化进程。在《菩萨蛮》五首中,韦庄都是通过男性主人公的口吻来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感受,他进一步改变了过去单一的“男子作闺音”的写作模式,引入了诗歌中常见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为自己写景寓情、有感而发找到了合适的代言人,不仅增加了词的表现力,形成独树一帜的词风,而且“在我国古代文人词以诗作词的诗化变革的历史源头上,韦庄无疑是一位最早而又影响较大的重要作家”。
       何玲霞,湖北省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部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