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学教法]浅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作者:吴丽仙

《文学教育》 2008年 第0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创新是人的本质特征,教师要坚信每位学生都有一定的创新潜能,都能成为某方面的创新人才。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而且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而语文教学正是为教师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等而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因此,教师应创造各种条件,帮助学生主动地全面发展自己的创新意识,并大力发挥他们的创新精神。
       一、更新观念
       多年来,我国教育模式一直为应试教育。这种教育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个性的发挥;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意识的培养;这种教育严重阻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影响学生潜力的发挥。在这种观念下培养出的学生只重视对知识的记忆储存,记一些文字常识,背诵一些课文,而不重视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不注重学生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培养。教育出来的“好学生”只能是高分加听话,丝毫没有创新。因而非常有必要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观念。我们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观念必须更新,代之以创新教育、主体教育的观念。从传统的教授知识为主转向培养学生会学习和创造为主。
       首先,要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在语文课堂上,经常是老师一个人在台上讲,课堂气氛是沉闷的,老师怎么说,学生就怎么听,没有一点自己的见解。现在呢?老师教什么,怎么教,都要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而这种发展包括学生的知识、能力、创新,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和欣赏每位学生,鼓励学生对问题提出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独立探索;鼓励学生学会合作,相互竞争,共同创新。
       二、课堂教学中,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
       1、优化教学目标、培养兴趣、养成习惯。
       学习语文主要不是学习一套知识,而是学习一种技能,养成一种习惯。但遗憾的是,许多语文老师习惯于在知识的传授上津津乐道,对课文作挖掘的讲解,将教学目标不仅停留在“教材里有些什么”,而不是去努力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我认为: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是必要的。以教材为凭借学习语文知识更是必要的,但它只是学习语文的基础,绝不是语文教学的归宿。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文的能力作为重要的学习语文的目标。实际教学中必须重视迁移运用能力,尤其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要通过教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习惯、兴趣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中。
       2、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保护学生怀疑精神,唤起创新意识。
       创造是人的天性,每个人都是一个天生的创造者,都拥有潜在的创造才能,这种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消除对创新的神秘感,告诉学生们不要墨守成规,能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地提出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新观点、新设想、新方法都是创新。
       要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做到两点:①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美国的课堂,学生们可以随时打断老师的讲解,提出问题或发表自己的见解,只要言之有理,都会得到鼓励。相反,我们的课堂,教师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习惯于按课前写好的教案机械地组织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新观念、新创见,提出的不同看法和质疑,都可以视为谬误。这样的课堂,学生不敢说,更不愿说,在这样的压制下培养不出创新人才的。学生只有在创造性的班集体和宽容理解创新的气氛下、环境中,才能激发起他们的创新意识,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如讲《孔乙己》一课,学生们对“孔乙己到底是怎么死的”这一问题,自由对话:有的说“冻死的”,有的说“是饿死的”,有的说“因偷东西被人打死的”。这时,有个学生说:“他是笑死的。”同学们用一双双疑惑的眼睛望着他,我也深感意外,仍以激励的目光让他说下去:“孔乙己自命清高,一心想往上爬,希望像肥皂泡一样破灭了。在深冬的一个夜晚,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孔乙己用那件破夹袄裹住病弱的身体,浑身瑟索,在又冷、又饿、又病的痛苦呻吟中渐渐停止了呼吸,恍惚间,眼前一现,忽见报贴已挂,确知中举了,他得意地大笑起来:‘哈哈哈……我孔乙己果有今日也!’一头从土坑上摔在地上,断断续续发出笑声……。”大家用热烈的掌声对这位同学的创造性发言表示祝贺。因此,只有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把课堂这个丰富的舞台让学生去展现,才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激发和保护学生的怀疑精神。怀疑是求新的前提,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创造。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对现成结论和书本上的答案大胆质疑,指导学生尝试从新的角度或从原来思路相反的角度思考,并尝试用新的方法解决问题。因此,对于学生们的各种看法和见解,即使是错误的,也不能粗暴否定,而是从积极方面加以引导,将学生创新的潜力的火花得到燃烧,有怀疑才有创新精神。
       教学实践已经证明:我们只有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才能使学生智力、能力得到发展。因此,语文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教师要彻底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大胆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同时写作指导中,要培养学生在作文中能标新立异,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挑战要求,才能培养出符合要求的创新人才。
       吴丽仙,福建省仙游县第一道德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