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新作快评]评张杰的《夜马》
作者:邹建军

《文学教育》 2008年 第0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当代的自然山水诗应当如何写?青年诗人张杰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境界。组诗《夜马》是一组思想容量很大的诗,自然也是一组很耐读的诗,我们读了以后,觉得值得思考的东西很多。此诗的主题是什么?好像具有多重主题;但我认为诗人主要是探讨自然本身的神秘,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动物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人与动物的共处,不是其最深刻的主题;更深刻的主题,是诗人将自己的观照对象置放于天地之间,通过对种种天象与地象的描写,让“前世”与“今生”实现了对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与人世之关系的深沉思索。
       首先,诗人将天象与地象放在一定的时间里进行组接,让整组诗具有很强的空间感;而所表现的又不仅是那么一种空洞的概念,而是种种具体的事物,让人感觉到在人类所生存的空间中,总是时时充满着种种生机与危机。在《夜马》中,诗人写“行星正迎向广暗夜空”、“长庚星升起飘浮的默念”;在《7月9日夜两点雷雨交加》中,写到了天上的沉雷和闪电,又写到了正浓的夜雨和黑暗;在《深山一夜》里,还写到“满山星光”与“桶状的山峰”,如此等等。诗人将自己的诗情放置在一个广阔的空间里,诗情高远而深沉,因此表现的不是那种小小的儿女私情,而是一种宏钟大侣。诗人自然不只是故意将天地放大,而从自我的艺术感觉发出,将自己所见到的自然山水与天地万象生动地呈现出来;从而让我们认识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与大自然所拥有的风雨雷电等现象是不可分离的。此诗中的空间意识非常强,所展示的那种种以自然天地之象为中心的空间,也是非常独特而新鲜的。
       其次,诗人以动物与植物意象为主体,在广阔的空间中展示了世间的生命万象,让读者从中能够感觉到人间的种种生机与活力。在《泥层沉密的手指停在半空》中,不仅有一两声“杜鹃的啼鸣”,也有一只蚱蜢“从高高蒿草上跳下”,还有那一丛野菊花撑着把把“黄小伞”;在《深山一夜》中,以“蛙鸣”与“小虾”来表达自己的内心;在那里,还有扑光的“青蛾”,也有在石路上走过的“山蜗牛”,还有“群山的林涛”,等等。诗人将动物与植物意象放在现实与未来的双重时空下,表达人类自己对自然的神秘与神奇之感,让诗中充满着一种少有的新鲜气息。在诗中,诗人除了展示诗人自己的生命意识,并借此表现了大自然本身所拥有的生命情怀,这其实正是一种泛神论思想的体现。当然,更重要的是在此诗中表现了浓厚的生态意识:生态是生命的基础,没有自然生态,如天上没有飞鸟,地上没有花草,那即使还存在一些生命,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再次,一个文化人对于自然万物与人间生活的思考,也是此诗的主题之一。在第一首诗中,诗人在与夜马的对话中,写到了作家“普里什文”;在最后一首诗,诗人又写到了俄国无政府主义者克鲁泡特金。这就表明诗人对于中外文学与文化的熟悉,给有的诗句带来了一种思想的内核。如果是一个没有读过书的农民看到大自然,也许只是有感于它的天气变化,以及枯枝败叶;而此诗中的所有内容都是诗人的一种发现,而这种发现是有其主体性的。同时,在诗中有两个主体的意象值得关注:一个是抒情主人公,一个是夜马。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只有第一首是写到了夜马,其他三首则没有写到;其实,每一首都是以自我与夜马对话的方式来展开的。这种“你”、“我”对话的形式,能够非常独到地表达自己的思考,也方便于自我内心的展示,并且让诗好像戏剧表演一样,具有一种对话性与动作性。抒情主人公不仅思考自然山水,也思考那只“夜马”,思考自己的命运。不过,在此诗中占主体的情感,是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第一首最后“小于我们的,又大于我们有多少”;第二首说雨“似乎直落进万千人的梦里”;第三首里多年后的清晨,那里将空无一人,只有“泥层沉密的手指停在半空”;第四首讲的夜半山鬼驱使“群山的林涛”“把我们山篷一样冲散”,都表明了在大自然面前,人类往往是无能为力的这样一种思想。人类只有保持对大自然的敬畏,才能更好地认识大自然,也才能够更好地生存。
       《夜马》是一首出色的自然山水诗,没有多少历史性内容,也没有什么象征性哲理,没有批判、没有歌唱,只是将自己对于大自然的神秘之感表达出来,将自我的生命与大自然的生命进行对比,其所隐藏的内容却是相当深厚的。
       邹建军,诗评家,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