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艺杂谈]成语误用指谬
作者:韩延明 杨希祥

《文学教育》 2008年 第0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央视某著名频道在为2007年春节晚会所作的广告语中激情造势:“有谁崭露头角?有谁乔装打扮?有谁粉墨登场?有谁重出江湖?让我们拭目以待!”听完这段广告,在兴奋之余总感觉有些别扭,静心一想,原来问题就在“粉墨登场”这一成语的使用上。
       广告词中“粉墨登场”这一成语的使用究竟有何不妥?还是让我们来考证一下它的准确含义吧。“粉墨登场”语出臧懋循的《元曲选后序》:“而关汉卿辈至躬践排场,而傅粉墨。”《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对这一成语作了明确的诠释:“粉墨登场:用粉墨化装,登台演戏。今多用作贬义辞,比喻坏人登上政治舞台。”《汉语成语词典》注曰:“粉墨登场:原指化好妆上台表演,现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很显然,从成语发展演变的过程上看,它的本义已逐渐消失殆尽;从感情色彩上看,它明显属于贬义词。
       “粉墨登场”这一成语的使用频率很高,现摘录几例:
       ⑴“及至北平攻陷,这些地痞流氓自然没有粉墨登场的资格与本领,而日本也并未准备下多少官吏来马上发号施令。”(老舍《四世同堂》七)
       ⑵“在夜宴的烛光中,君主、武夫、士子粉墨登场,穷形尽相。”(杜文玉《夜宴·浮华背后的五代十国》)
       ⑶“很多生产减肥仪器的厂家纷纷挂起特许加盟的旗号粉墨登场。”(中国化妆品网《走出美容的误区》)
       以上几例对成语的理解是全面准确的,使用是正确的。然而,生活当中误用、滥用“粉墨登场”的实例却屡见不鲜。不仅如此,成语的频频误用还严重混淆了人们的视听,不少人(包括新闻媒体)对误用现象见怪不怪,甚至以讹传讹,致使成语的误用、滥用泛滥成灾。从治学角度上讲,这是绝对不能容忍的。请看以下误用实例:
       ⑴“一支‘蓝盔部队’粉墨登场,那就是城管监察分队。”(《市场信息报》)
       ⑵“北欧足彩即将粉墨登场。”(《新闻晚报》)
       ⑶“这次竞赛,他做了充分的准备。演讲那天,他一粉墨登场,就博得阵阵掌声。”(《写作导报》)
       从“粉墨登场”的误用联想开去,人们在生活中误用成语的现象时有发生,令人堪忧。究其原因,主要是不少人对成语缺乏全面的理解,甚至望文生义,主次不分,是非不辨。我们知道,成语有它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在浩瀚的成语群里,不少成语,特别是出自古文献的成语,随着语言的演变,时代的发展,已渐渐失去了它们的本义,取而代之的是它们的引申义或比喻义。例如:
       ⑴难兄难弟:语出《世说新语·德行篇》,传说东汉陈元方的儿子和陈季方的儿子是堂兄弟,都夸耀自己父亲的功德,彼此争论不休,他们就去问祖父。祖父说:“元方难为弟,季方难为兄。”意思是元方好得做他弟弟难,季方好得做他哥哥难。后来用“难兄难弟”形容兄弟都非常好。现多反用,讥讽两人同样坏。
       ⑵匕鬯不惊:语出《周易· 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匕”和“鬯”,都是古代祭祀用品,“匕鬯不惊”原指宗庙祭祀不受惊扰,后来用以形容军纪严明,不惊扰百姓。
       ⑶钩心斗角:语出杜牧的《阿房宫赋》:“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原指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向中心攒聚。斗角,指屋角互相对峙,好象兵戈相斗。后用来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如:反动统治集团内部,为了争权夺利,总是钩心斗角,互相倾轧。
       ⑷望洋兴叹:语出《庄子· 秋水》:“望洋向若而叹曰……”,原指骄傲的河伯见到伟大的事物(辽阔的北海)而感叹自己的渺小,现比喻做事因力不胜任而感到无可奈何。
       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如分庭抗礼、风花雪月、别无长物、李代桃僵、尾大不掉、摇旗呐喊、捉襟见肘、空谷足音等。
       由此观之,我们在使用成语时,一定要追根溯源,深思而慎取。要用科学的、发展的眼光去研究学问,弄清成语内涵与外延之间的辨证关系,尤其是成语在新的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定含义。在成语使用中要追根究底,大胆质疑,不能满足于一知半解,不能盲目地鹦鹉学舌,不能机械地照搬照挪而贻误后学。
        韩延明,杨希祥,陕西省商南高级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