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硕士论坛]丰子恺研究文献综述
作者:张晓瑾

《文学教育》 2007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丰子恺(1898-1975年),漫画家、作家、翻译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原名丰润,又名丰仁,浙江崇德(现属桐乡)人。1925年开始文学创作并发表漫画,1928年任开明书店编辑,1931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当时即以漫画、散文著名艺坛,并写作了许多以中小学生和一般音乐爱好者为对象的音乐读物。新中国成立后定居上海,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市文联副主席等职。50年代,专门从事翻译工作,翻译过苏联音乐教育、音乐情况的相关书籍,在著书之余亦创作过学校校歌。
       笔者从现存的、已搜寻到的文献出发,对他的音乐类文献进行了统计。他一生共发表、出版了音乐类书籍53本、文章79篇及作词作曲9首,约占其所见论著的三分之一。而从丰子恺当时音乐著作出版的版次来看,有相当一部分书籍是屡屡出版的,最多达20次之多[1]。可以说,他在近代音乐教育史上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
       然而,在今天书市中常见的各类丰子恺论著中,音乐类文献所占的比例仅为5%。关于他的各种研究,大致分为艺术思想、美术、音乐、文学几大方面,音乐类所占的比例仅为10%。在现阶段的音乐学界,尚没有关于他的音乐类著作的专题研究。丰子恺生长在朝代更迭、新旧知识更替的时代,经历了学校教育改革、学堂乐歌运动等思潮,这些思潮都可以在他的著作及教育实践中找到印记。研究丰子恺在音乐领域内的实践及相关思想,对中国近代音乐的历史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从介绍丰子恺的第一篇文章——郑振铎于1925年发表的《子恺漫画序》[2]起,关于他的研究文论不下三百篇,相关书籍更达200多种。下面,笔者从研究内容、研究进程、音乐类研究三个方面作一简要的综述。
       关于丰子恺研究的内容,可以分为传记、漫画、文学、个性心理与精神世界、文艺观五大类。其中,漫画、文学研究最多,近年来对他的个性心理与精神世界、文艺观的研究有逐年升高之势。而研究性论文和著作类的研究角度也有所不同。研究性论文以漫画、散文为主,个性心理与精神世界、文艺观次之,与音乐有关的艺术教育方面的论文有5篇;著作类以传记为主,涉及到漫画、散文、艺术教育。音乐类研究文论约有文章二十篇,其中仅4篇学术专题论文,尚无音乐专题书籍出现。可见,在丰子恺研究中,音乐类研究并没有占到很大的比重。
       总的看来,目前学术性文章所占比例仍然不高,杂记、逸事类文论充斥于杂志。关于研究现状的介绍,较为详细且具有阶段性特点的文章分别为:陈星1994年的《丰子恺研究的回顾与评析》[3],分为港、台、大陆三个地区,总结了1925年——1994年的丰子恺研究状况;向诤在其后发表了《近六年来丰子恺研究述评》[4],对1994年至2001年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分为丰子恺与中国传统文化之关系的研究、丰子恺艺术观及漫画研究、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研究三个方面,并指出“相对丰子恺研究的其他方面,丰氏艺术教育思想的研究尚嫌不足”;吴颖在2007年发表了《孤芳不与众芳同,潇洒丰神影--丰子恺研究述评》[5],主要论述了丰子恺研究关于个性心理和内心世界的研究现状,挖掘他的思想形成及变化与宗教之间的关系。
       研究的进程从整体上看,呈现出由回忆性杂文向学术评论文章、由美术等单一领域向多个领域齐头并进的局面。例如早期的介绍性文字,有朱自清在1925年发表的《子恺漫画代序》[6]、夏丐尊发表在同年同月的《子恺漫画序》[7]、陈子展在1932年发表的《丰子恺的缘缘堂随笔》[8]等等。它们大都以介绍丰先生的漫画、散文、艺术家精神为主题,属于随笔、杂谈性质,其中以吉川幸次浪译《缘缘堂随笔》日本大阪创元社1940年4月版中的话最为精辟,并为日本文学评论家谷崎润一郎的《读缘缘堂随笔》引用。吉川幸次郎在文中说:“我觉得,著者丰子恺,是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这并不是因为他多才艺,会弹钢琴,写随笔的缘故,我所喜欢的,乃是他的像艺术家的真率,对于万物的丰富的爱,如他的气质、气骨……”。这些话得到当时在国内听闻消息的丰子恺的肯定,将其引为知己,在自己的《〈读缘缘堂随笔〉读后感》中称“他们好象神奇的算命先生,从文字里面,把我的习性都推算出来。”[9]60-80年代为丰子恺研究的初级阶段,香港、台湾、大陆的研究分头进行,内容主要以文学研究、漫画为主。大陆地区于1988年出版的殷琦与丰华瞻合编的《丰子恺研究资料》[10],可以看作这一时期总结性的著述。该书后附了丰子恺研究文章的目录,给研究丰子恺著述及后人对他的影响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从90年代至今,丰子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均有所扩展,研究者开始着眼从社会大背景、丰子恺思想成因、其教育活动实践等方面补充前期的研究,形成新的形势。其中,与音乐相关的研究性文论以1998年陈星著述的《丰子恺新传》[11]开先河,在书中的“理想实验”一章中,论述了丰子恺的艺术教育实践及思想。不足之处在于,仅是就丰子恺艺术教育生涯其中的一个阶段作具体论述,缺少整体观。其后,有黄江平、褚宏文、王天一、朱晓江、徐文武等人发表丰子恺在艺术教育及音乐教育领域的专题研究。
       由于丰子恺艺术教育的特质之一在于重视整体性,音乐教育很多时候是放在艺术教育这样一个大领域内来谈,后世研究者为了研究更全面,大部分也是从艺术教育的角度来研究他的艺术教育思想的。音乐类研究文论数量不多,且基本集中在近六、七年。其中关于音乐教育思想及实践的研究,共同之处是从丰的艺术教育功能、目的出发,揭示起音乐教育的审美意义;肯定了丰子恺在普及大众音乐方面的作用和对学校音乐教育做出的贡献。徐型在1999年发表的《丰子恺的儿童文学创作》[12]一文,提到了丰子恺的《音乐故事》,要求儿童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并指出其关于艺术理论基础的阐述对儿童来说较有难度。缪天瑞在2004年发表《集多种艺术于一身的音乐理论家丰子恺老师——纪念丰子恺老师逝世三十周年》[13]的文章,回忆了丰子恺音乐教育生活的片段,简要评述了丰子恺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地位,总结了丰子恺的艺术教育的相通性的思想,对我们由丰子恺的美术教育思想和实践来研究其音乐教育思想实践具有启发意义。何宵燕在2004年发表《谈丰子恺的音乐教育观》[14]一文,从丰子恺关于音乐教育实践的设想出发,谈到了他大力宣传口琴文化、勤勉严肃的劝学观点,并提出了丰子恺倡导乐器改良一说。徐文武2004年发表了《丰子恺艺术教育实践中的音乐教育思想》[15]一文,这是迄今所见唯一一篇全面述及丰子恺音乐教育思想的文章。该文重点论述其艺术教育的内涵和其艺术思想形成所受的影响,肯定了其思想启蒙的重要作用。此外,还有一些回忆性杂文、评论,在这里暂时不展开评述。
       综上所述,前人研究的丰子恺音乐教育思想成果包括:一,注重美育思想,主张通过音乐、美术多种艺术手段结合的方式进行教育;二,音乐教育的过程应该循序渐进,始终保持勤勉严肃的学习态度,不可随意对待;三,注重幼儿音乐教育,认为儿童的教育应该符合其天性,先从游戏中发觉兴趣所在,再因材施教;四,重视基础音乐教育,即国民的音乐启蒙,以音乐振兴民族精神。这些研究概括了丰子恺音乐教育思想的大部分内容,肯定了丰子恺音乐教育的贡献。这为后期丰子恺音乐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平台和理论视角。
       注释:
       [1]丰子恺,《音乐入门》,开明书店,1948年廿一版。
       [2]郑振铎,《子恺漫画序》,《小说月报》1925年11月16卷11期。
       [3]陈星,《丰子恺研究的回顾与评析》,《浙江社会科学》1994年第3期。
       [4]向诤,《近六年来丰子恺研究述评》,《文教资料》2001年第3期。
       [5]吴颖,《孤芳不与众芳同,潇洒丰神影——丰子恺研究述评》,《文教资料》2007年7期。
       [6]朱自清,《子恺漫画代序》,《语丝》1925年11月第54期。
       [7]夏丐尊,《子恺漫画序》,《文学周报》1925年11月198期的。
       [8]陈子展,《丰子恺的缘缘堂随笔》,《青年界》,1932年3月7卷1期。
       [9]转引自陈星,《丰子恺研究的回顾与评析》,《浙江社会科学》1994年第3期。
       [10]殷琦、丰华瞻,《丰子恺研究资料》,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1]陈星,《丰子恺新传》,北岳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12]徐型,《丰子恺的儿童文学创作》,《南通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9月15卷3期。
       [13]缪天瑞,《集多种艺术于一身的音乐理论家丰子恺老师--纪念丰子恺老师逝世三十周年》,《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14]何宵燕,《谈丰子恺的音乐教育观》,《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7月。
       [15]徐文武,《丰子恺艺术教育实践中的音乐教育思想》,《中国音乐学》2004年第4期。
       张晓瑾,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05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