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章写法]想象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梁廷秀

《文学教育》 2007年 第0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想象是一种思维形态,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基础。吴承恩的《西游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但丁的《神曲》都有奇特瑰丽的想象。古今中外,多少作家凭借丰富的想象,把过去和现在,理想和现实,神奇和平凡,咫尺和天涯,天上和人间,存在和虚幻等,相互沟通为一体,创造出一篇篇不朽的作品。可见,想象思维在写作中何等重要。
       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又怎样将想象运用于作文教学呢?
       一、激发作文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心理学家认为: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是内心的满足。不是当作负担。在当前学生普遍认为“作文难”的情况下,作文教学应采用各种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首先,结合范文教学,引导学生学习优秀作家运用想象思维来进行有趣的想象性作文训练。如教《海底世界》、《琥珀》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指导学生写幻想性小故事《海底世界漫游记》、《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我登上了月球》、《二十年后的我》等想象作文。同学们对这些题目很感兴趣,在这些新奇有趣的想象性作文训练中,不仅陶冶了他们的情操,而且让他们感受到创造性劳动的愉快。
       其次,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世界对于儿童来说,是一个新奇的、富有魅力的天地。通过观察,周围世界那些鲜明的形象、色彩、音响,像一幅幅图画,会激起学生写作的兴趣。在他们的眼里,山呀,水呀,星星,月亮,周围世界的一切都是活的,会跑也会飞,会说也会唱。因此,我们在作文时可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如春天,带学生去寻找春姑娘的笑脸,去观察春雨后的新绿;秋天,我们开展了背诵写秋天景物的诗,朗诵写秋景的佳作,摘抄写秋景的好词好句,到室外找秋天,编写《秋天的童语》的故事。如有的学生听着秋雨滴答的声音,写了《雨滴的对话》,其中有大雨滴、小雨滴和雷公三位主人公,小作者把它们带给大自然的影响以对话的形式表现出来,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还有同学写《一片落叶的自述》就是根据自己捡到的树叶展开了大胆的想象,把树叶的出生,成长以及落地后的结果以人物化的语言描述出来。大自然浓郁的芳香,庞大的形体,鲜艳夺目的色彩和沁人心脾的美感,会使学生的写作兴趣盎然。
       大自然的美,确实是无与伦比的。这样,学生在作文中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任何没有生命的物体,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去赋予它的生命,学生潜在的创造性会得到充分地发挥。
       二、开辟写作思路,拓宽想象的空间
       想象是人的创造性活动的一个必要因素。进行想象性作文实际上是将积累的表象加以改造的过程。它是创造性的形象思维的结果,其目的就是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想象思维首先必须为学生开拓可能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古话说,“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学生的思想若是“鸟”,我们要为他们“开天”;学生的思想若是“鱼”,我们应为他们“造海”。只有思维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学生才能将记忆中的表象奇特地加以组合,创造出新的形象,走进新的天地。
       那么,怎样拓宽想象的空间呢?
       在教学过程中,我从三个方面来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一是从已有的生活体验创设情境想象开去;二是借助童语的手法进行夸张、拟人想象开去;三是选取适当的阅读教材改写、续写想象开去。在《凡卡续写》中,凡卡给爷爷发出信后是怎样的遭遇?爷爷来接他,又把他带回乡下;或者是爷爷根本没收到信,凡卡仍在鞋店里受到种种折磨;或者被迫逃走,或者受尽折磨致死……这些,都是学生想象的广阔的空间,可以让儿童的智慧在无边无际的大海里遨游。
       由于想象是一种积极运用表象的心理过程,它最终要产生出新的形象。因此,激发学生想象来自两个方向的因素:一是需要的推动,二是直接的印象引起。也就是说,儿童的想象是在热烈的情绪支配下,带有一定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在学生进入与主题相关的特意创设的想象情境后,产生一种需要的推动和直接的印象。这种情绪势必在大脑皮层上产生相当强烈的兴奋中心,这种兴奋就引起儿童的想象活动。
       小学生酷爱听故事,尤其是最能促使孩子们想象的童语故事,利用故事拓展他们的想象空间也是很重要的一条途径。最简单的方式莫过于故事续编。在学了《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坐井观天》、《龟兔赛跑》后,我鼓励学生对后来发生的故事进行想象。于是,他们想象井里的青蛙跳出了井口,看到了美丽的大自然,看到了天象个圆圆的大碗扣在地上;想象小羊机智地逃过了老狼后,请大象伯伯帮忙,惩罚了凶恶的狼;想象聪明的乌龟第二次和兔子赛跑时,用滑板再一次赢了兔子……
       三、抓住瞬间念头,激发学生想象欲望
       日常生活中,上街、旅游、做家务,看电视、课外阅读等,常因为听到、看到、做到、想到而产生一些灵感,一瞬间闪念。如这里真美啊!这盏粉红的灯光真柔和、温馨、浪漫;这个故事真好听,这段话写得真好等等,在某种环境下产生某种感慨,这是很正常的。把这种无意的感念引到有意的写作上来,凭借某一个词、句或某一个情景,某一种感受进行扩散思维,展开想象。
       例如2003年10月15日,中国“神舟”五号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拔地而起,直上九天,成功进入太空预定轨道。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在环绕地球飞行14圈后,于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安全返回地面,降落在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上。
       同学们在电视里看到这情景后,异常兴奋,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于是我指导同学们想象杨利伟叔叔到太空后,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写一篇想象作文。同学们写作情绪非常高,有的写《太空遨游记》,有的写《火星人的邀请》,有的写《杨利伟太空一日游》,还有的写《美丽的“神舟”,捎上我的问候》等作文,其中有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道:“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锻炼好身体,长大以后,也要象杨利伟叔叔一样,坐上宇宙飞船,亲自看看太空的美景,问候一声月亮,你好。”
       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想象的欲望呢?老师在指导想象作文时,适当创设情景,掌握有关知识,确实很有必要。这样,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而不至于茫无头绪,不知所措。
       我们以植物、动物或自然为对象,引导学生编写故事,是想象性作文上常用的手段。要使学生创作成功,必须在课前对故事中出现的对象——某一植物、动物或自然物进行展示,让学生分别感知它们的形象,并结合它们的习性,引起学生对它们的关注。
       在内容上作了这些铺垫,同学们在动笔时,才有可能根据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形象的结合和创造,编写生动的故事情节,写出优美的习作,在成功中让他们享受创造的乐趣。
       在训练中,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幅画或一组画。然后根据画面的形象进行再造想象,写成文章。一幅画的作文,学生要根据画面的内容,构想一个故事;一组画的作文,学生要按画面内容虚构情节,要把画面之间衔接起来,连贯成一个整体,组成完整的故事。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一是想象空间要拓宽,二是题材要有儿童情趣,三是在内容上要做适当铺垫。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无限的,它能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实践证明:运用想象思维指导学生写作,是打开学生思路、丰富文章内容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既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李吉林著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2.《新概念想象作文》(傅鲁民著 珠海出版社 2000年出版)
       3.林晓林 王联兴《作文指导新思路》,《小学语文教学》2002年第3期
       梁廷秀,广东深圳清华实验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