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本读法]文言文句读的几种方法
作者:文福春

《文学教育》 2007年 第0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说二》记载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也,’非有一足也。”说的是,鲁哀公因为听说“夔”有一只脚,觉得很奇怪,就问孔子。孔子告诉他说,夔是在尧时期通晓音律,对天下实行音乐教化作出很大贡献的一个乐官,舜继位后,曾想另寻他人做乐官,尧就忠告舜说,像夔这样的人,有一个就够了。偏巧鲁哀公读古书不懂句读,把夔理解成了有一只脚的怪物,堂堂国君也难免闹笑话。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看出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的原因,是因为断句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对文意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会误解古文的原意。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所以在平时学习时,教师要重视文言文的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我们如果碰到断句题,先不要急于答题,可以先诵读这个文段,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大体的了解,缩小答题的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运用一定的方法来分析其中的难断之处。
       一、抓语气词
       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至于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之而于以者,乃札札句之旧体;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据事似闲,在用实切。”可见,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语段中需要断句的地方。如“夫”“凡”“斯”“故”“盖”“岂”“请”等语气词多用于句首;“也”“矣”“欤”“耶”“哉”“乎”等语气词多用于句尾。当然还有些复音虚词也是我们断句时不可忽视的依据,它们大部分都在一句话的开头,如“且夫”“若夫”“乃夫”“于是”“虽然”“至于”“已而”“向使”“是故”等等。
       如:给下面文段中的划线句子断句:
       昔虢太子死,扁鹊治而生之,扁鹊曰:“我非能生死人者,我能治可生者耳。”然不遇扁鹊,亦不生矣。若夫膏肓之病虽医和不能治矣故曰死生有命其正理也不得其死未可以死而死也幸而免者可以死而不死也
       [解析]在这段文字中有些语气词“虽”“故”“矣”“也”“者”等,这在我们正确断句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答案] 若夫膏肓之病/虽医和不能治矣/故曰/死生有命/其正理也/不得其死/未可以死而死也/幸而免者/可以死而不死也
       二、抓对话中标志性的词语
       有的文言文断句题是一段对话,遇到这样的对话题应根据上下文判断问者答者。对话、引语常用“曰”“谓”“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或“对曰”而将主语省略,所以要明辨出问者、答者后再明辨句读。
       如: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解析]此段在断句时弄清是“沛公”和“良”之间的对话,再抓住几个“曰”就能正确断句了。
       [答案]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三、抓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四六句居多,还有许多固定结构,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正确断句,比如“……者,……也”判断句式,还有表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表被动的,如“为……所……”“见……于……”“受……于……”;还有一些表反问的,如“不亦……乎”“何……为”“孰与…… 乎”等等。
       文言文中善于使用修辞手法,最常用的有互文、排比、对偶等,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使文章句式整齐匀称,这也为我们准确断句提供了方便。
       如: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战国策·中山策》)
       [解析]此段中的对称句有:“与不期众少”与“怨不期深浅”;“其于当厄”与“其于伤心”;“以一杯羊羹亡国”与“以一壶餐得士二人”。我们在断句的时候如果注意到这些对称句,此题就不难解了。
       [答案] 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四、抓句子的结构成分
       在做断句题中,文段中有些词语是该居上还是居下,有时难以断定,这时我们不妨用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来对其进行分析。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主语和宾语一般由名词或者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充当,而谓语又是构成句子的核心,我们只要抓住谓语动词,再根据动词位置及前后词语的关系进行推断,就能提高断句的准确率。
       如: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
       [解析]语段断句的难点在于“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这个地方,到底是断成“公披衽而避琴/坏于避”还是断成“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这里就要看“琴”在句中充当什么成份,是充当“避”的宾语还是充当“坏”的主语了,很明显就是后者的主语,这样就很容易断句了。
       [答案] 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
       当然在运用句子成分判断时要注意,古文中有一些常见倒装结构,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等,所以我们在断句时,可以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正确划分句子的结构,然后断句。
       总之,文言文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它需要平时多朗读,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做题时要利用上下来推断语义,再抓语气词,找对称句,在词语是属上还是属下的判断时,可根据语法知识来仔细辨别推敲。只要平时下了功夫,多做些有代表性的练习,一定会熟能生巧,在短时间内准确断句!
       文福春,湖北监利县实验高级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