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学教法]情感与语文教学
作者:李海琼

《文学教育》 2007年 第0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情感是人的社会需要、精神需要能否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比较持久而稳定的心理过程。“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句话通俗地说明了情感在人们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中的重要作用。由于语文课的特殊性,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更有独特的影响。
       我们知道,当某事物符合人的需要时,人们就会产生喜爱、满意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会产生厌恶、不快的情感体验。语文教学是一项艰苦而复杂的劳动,知识面广,备课量大,短期难以见成效,常会影响教师对这个工作的选择。一个语文教师必须热爱并有志于传播祖国的语言文学,才有可能教好这门课。我们知道,情感是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程度密切相关的,认识越深刻,情感也就越炽烈,而积极的情感反过来对认识又有促进加深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对语文教学产生喜爱的情感,必须充分认识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积极接受祖国灿烂文化的熏陶,主动调节和组织自己的积极情感,满腔热忱地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教师对教学有了深厚的感情,就会产生强大的内驱力,其外化表现就是自觉地深钻教材,严谨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中利用课文内在的情感,展开丰富的想象,结合自己的认识和经历,进入角色,把无声的文字变为声情并茂的语言,选择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征的言语方式和动作表情,将凝聚的作品中的思想感情融化开来,再现作品的艺术形象,引起情感共鸣,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既增长语文知识,受到形象教育,同时又获得祖国语言文学的美感享受。当然,教师的情感表达也要适度,切忌“矫”和“滥”。
       语文教学又是一门艺术。教师倾心于自己的工作,为能向学生传授祖国源远流长的语言文学而自豪。有了这种对学生、对教学的深情厚意,就会自觉地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创新,从而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
       处于成长期中的学生富有热情和激情,而且表现强烈,喜欢借助文字来倾吐自己的情怀,在低年级,容易激起他们情感涟漪的,主要是教师带有情感色彩的语言和姿势;在高年级,对教师教学中不明显外露的深沉情感和微妙的情绪,学生也能通过抽象思维领会到。但总的说来,学生的情感还处在逐渐定型的阶段,其倾向性尤为重要。我们知道,情感的倾向性是情感各种品质中最重要的方面,它虽受认识水平、认识能力和认识倾向的制约,但反过来又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重大影响。如果学生喜爱语文并对语文课有积极的求知欲,在读写中领悟到科学的语文知识、得到审美需要的满足和提高了语文素养,他们就会对语文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学好语文的心理指向,从而更加主动积极学习。反之,如果学生认为语文难学而产生厌恶情绪,那是不可能取得好成绩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情感的影响何等重要!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倾向。在引导学生提高对语文课的认识和培养积极情感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学好语文的艰巨性,保持稳定的热情。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从中体验到乐趣,充分发挥积极情感的效能,在语文学习中不断取得进步。
       教师对语文的情感无疑会对学生学习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要热爱学生,专注语文教学。在课文欣赏中,要通过生动美好的语言发掘出语文对人生、对社会、对祖国山河的传神逼真的再现和其中蕴含的审美韵味,栩栩如生的解析作品中丰富生动的形象图景,准确无误地把握文章中逻辑严密的思维形式。教师这种充满感情的教学,无疑具有巨大的感染作用,能对学生产生激励效应,调动他们主动积极地阅读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在动力。在写作中,教师如果能够亲自“下水”,经常写诗作文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时,注意把学生的优秀作文向报刊杂志社推荐发表,这样就会更加坚定学生学语文的信心,强化师生间的情感,从而加深学生对语文的喜爱,促进其写作欲望的发展,抒发自己对人生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对理想愿望的不懈追求,逐步提高写作能力。另一方面,学生“亲师信道”,对语文的积极情感,反过来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样,师生和谐相处,教学相长,教师定会从中获得成功的心理满足,并由此转化为热爱学生、热爱语文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水平的力量。
       李海琼,教师,现居四川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