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学教法]赏识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李 卫

《文学教育》 2007年 第0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中的赏识教学不可少,无论是一番动人的富于鼓励的话,无论是一个点头,一个微笑,都会像一泓爱清泉,它不但是启迪学生心智的大门,同时也是学生积极进取的源泉。
       一、用赏识教育提高学生“说”的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1.赏识学生“言”。为了使语文课堂气氛活跃,就必须激励学生踊跃发言,让学生开口说。我经常举一些诸如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丘吉尔等伟人积极参与辩论、演说的例子,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激励那些在课堂上跃跃欲试却又不敢站起来说的学生,鼓励学生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把勇敢提到第一位,至于讲得好坏是次要的,一个人站起来就能带动一大片。这样课堂气氛自然活跃起来,即使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缺乏自信心的学生也会在活跃的氛围中受到感染,勇敢地站起来发言。
       2.学生“言”的过程中,伴随着赏识教育。一般来说,在学生“言”的过程中,教师要凝神听,注意发现学生的优点,辅以点头、微笑等态势语。这样既可以表达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使“言”的学生得到赏识,又可以使其他同学在得到赏识之外,认真对待每一次的“言”。
       3.教师要在凝神听的基础上尽可能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予以激励和赏识。这种肯定可以是多方面的,如胆量、态度、姿态、普通话的规范、音量音调、用语得体、生动形象等等。无疑,几乎没有哪一个学生不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尤其是对于那些平时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他们比一般同学更渴望得到赏识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因此,教师要注意消解对这些学生的定势心理,摘掉“有色眼镜”,善于“披沙拣金”,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充分给予肯定和赏识,因为教师的肯定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可,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二、用赏识教育提高学生“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使语文课堂轻松愉快
       现在的小学生,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我表现欲望,他们喜欢通过作文表现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应该说他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的写作动情点也是非常多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写作中动情点,善于调动、激发学生的情感。在一次造句练习中,我发现一些优美的句子,就把它们抄写在黑板上给大家看,还在句子旁边注明是哪同学所写的。这一做法激起了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他们感觉这样比口头表扬更加光荣,从而写作的欲求更加强烈,更多优美的句子也从他们的笔尖流泻出来。再如上《伊索寓言》前,我问学生:“你们喜不喜欢唱歌?”学生齐答:“喜欢!”我说:“怪不得你们每天放学路队的歌唱得那么好。”我又问:“你们喜欢写作文吗?”学生齐吼:“不喜欢!”我接着说:“作文不难,犹如你学唱歌,只要喜欢就行。其实,我们身边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都可以成为寄情写作的对象,只要你善于观察与思考,并能学会“抓住寓意与故事之间的联系”,就能生发出一篇篇佳作来,我们平时读的《格林童话》、《克雷洛夫寓言》等就是这样产生的。不信,请大家来读读《狐狸和葡萄》和《牧童和狼》吧!”两个故事学完后,我又说:“你们看,写作难吗?”他们齐答:“不难。”我顺势说:“那好,现在我们就以身边的蚂蚁啦、蝴蝶啦、苍蝇啦……风啦、雨啦、雪啦、黑板啦……为写作对象,也来写个寓言故事吧!”此时,同学们情绪高涨,不到半小时,许多学生便写出了一篇篇像模像样的寓言故事。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的成长动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适当的正面评价和赏识,激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展示不同观点,赏识孩子,使其心灵始终处于舒展状态,营造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语文教学氛围。
       李卫,男,江苏连云港师专第二附属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