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学教法]语文课堂情境的设置
作者:蒋丽华

《文学教育》 2007年 第0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古人云:“志不强者则知不达。”志即感。没有情感,求知欲望不强烈,要掌握一定的知识是很难实现的,而人的情感体验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如果教师善于创设情境,去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健康的情感体验,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因此设置情境已经成为语文课堂上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怎样才能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激活课堂,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呢?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很多教师往往只注重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却忽视了情境的创设,要使学生在整堂课中都能保持极高的学习热情,思维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教师则要处处设置情境,以此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课文是每个语文教师教学上的重点,如何让学生进入课文中的情境中去,仅仅像以往,靠老师的一根粉笔,一张嘴,一本课本,就能打动学生,就能让学生进入情境,是很难实现的。情境教学的目的是在于学生,所以首先就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结合课文内容,拓展教学思路,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
       1、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情境
       一个人的阅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种种情感体验,是每个人最熟悉的。如果能将语文课堂上的情感体验,转换成生活的方式进行体验,那就等于变语文为生活,让语文更贴近与生活。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尝试将学生领出课堂,走入大自然,利用大自然的情景来为教学服务。教学《秋游》一课时,讲到“天空中的云,有的像……有的像……”我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大操场,让学生实地对天上的云进行观察。当时天气晴朗,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与课文中的情境差不多。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想象。追着要告诉老师,这朵云像骆驼,那朵云像手枪;这朵云像白兔,那朵云像绵羊;这朵云像一只公鸡,那朵云像一棵树……学生发言极为激烈。然后再领学生进课堂,进行《秋游》的学习。由于学生有了直接的体验,对课文中的内容不但理解得透彻,而且朗读得特别有味儿!
       2、动手实验,演示情境
       在小学语文书本中,往往有许多课文,是与学生的生活经历是毫不相干的,学生对这一类课文的直观感受是空白的,所以课堂上,为了帮助学生学习,教师往往要动手实验,创设情境,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就可利用实验来创设情境。找一个小瓶口的瓶子,里面装一点水,再找一些小石子,用两个手指作乌鸦的嘴。老师边演示边讲解,让学生在这种演示情境中理解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从中还理解了“渐渐”、“一个一个”等重点词语的意思。实验演示,把静态化为动态,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为直观可感的动作场面,妙趣横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领会和掌握教材内容。
       3、借助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鼓励学生说话的“兴奋剂”,是展开想象的重要手段。小学生的思维,随年龄发展,由形象直观到抽象客观发展,他们对形象直观的知识更容易接受。而和教材配套的插图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这一需求而设的。在苏教版小语课本中的插图,从来就不是配角地位,而是与课文并行的主体。教学时只有使图与文两者互动起来,才能使学生有情境感,快乐感。如教学《蜗牛的奖杯》一文,我在教学中,就充分借助了图画,再现情境,第一幅图,它是以前的蜗牛,它长着一对有力的翅膀,能在空中自由地飞翔。第二幅图,这是得奖后的蜗牛,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惟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第三幅图,它是现在的蜗牛,天长日久,沉重的奖杯变成了坚硬的外壳,一对有力的翅膀已经退化了,只能在地上慢慢地爬行。简单形象的简笔画增添了学习的乐趣,也使文本极具画面感和情境感。
       4、播放音乐,渲染情境
       如果说有一种东西最能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的情感,那就非音乐莫属。音乐,能让人迸出生命的火花,让一切都变得更加精彩。音乐,在语文课堂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配上音乐的朗读,更优美,在音乐中的体验,更生动,在音乐中的理解,更简单……让我感悟颇深的是05年的盐城之行,两位青年教师执教的《月光启蒙》中的感人音乐,让我有了再做学生参与其中的冲动,听到最后更是让我情不自禁,与文中的主人公一起哀伤、忧愁。当美妙的音乐,恰如其分地流淌起来时,不光是一种单纯的美的享受,更是对课文更深的感悟。
       第一次是课的开始部分,当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着课文画面的时候,伴随着教师温柔讲解,柔美的音乐声犹如月光一样轻轻洒满整个会场时,连我这个听了一天课,疲惫不堪的人,都一下子被那份悠远,纯净的音乐所深深吸引。子女依偎在母亲身边的画面是美的,可是,有多美?无论课文的辞藻是多么华丽,无论作者的语言是多么诗意,对孩子们来说,如果没有那段柔美的音乐做烘托,都是苍白的。这一次音乐的响起,不光让刚刚上课,精神还有点涣散的同学,心宁静下来,更是拉进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接着一次音乐,是回顾童年时母亲为我所做的那一切: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依然伴随着那一段令人陶醉的音乐。让学生徜徉在这样的音乐中,回味着在母亲的启蒙下,我从混沌到豁然开朗的一个过程。
       在教学到最后时,又出示了《月光启蒙》的部分原文,最后一次音乐响起,这是一段与文本丝丝入扣的音乐,是一段触摸着人的心弦的音乐。伴随的是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当孩子们还沉浸在刚才对童年无穷回味中时,老师的话锋一转,音乐也随之变得幽怨,孩子们一下从天堂的快乐跌到现实的哀伤中,音乐的反差,更加体现了情感的反差。这种反差冲击着学生的心灵,唤起了学生的生命激情和自由感受。此时,台上学生一片抽噎,台下老师一片唏嘘,更有善良的女教师泪流满面。如果说字里行见透露的是作者对母亲满腔爱意,那么,适时的音乐,更是和作者的文本水乳交融。
       5、扮演角色,体验情境
       小学生都非常喜欢童话故事。对于课本上的几篇寓言,也是情有独钟。在这些课文的教学中,导入和学习时,学生都是非常感兴趣的。如果在朗读时,仍能使学生保持一种十分兴奋的心情,无疑是十分有利于学习的。而分角色朗读,就是一种很好的手段。我在指导《狼和小羊》的分角色朗读时,为学生准备了头饰(狼、小羊),让学生到讲台边来表演。由于头饰渲染了气氛,学生们都格外地兴趣盎然,争先恐后来表演、朗读。甚至有的学生将对话背了下来。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道具,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得开心、读得开心、演得开心。
       创设良好的情境,不仅使学生学习得更加有趣,也使教学变得更为有声有色。在教学中,要适时、适量地为学生创造各种条件去体验情境,使他们能在一种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肯定不只这样几种。但语文课应是在如此多的方法中结合课文和儿童的心理特征,创设符合课文内容的情境,从而达到语文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真正快乐、轻松地学习语文,感受语言,培养语感,感悟生活。
       蒋丽华,江苏启东市桂林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