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课文研析]《桃花源记》指瑕
作者:蒋永莲

《文学教育》 2007年 第07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现行的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二册教师教学用书(2001年5月版,第160页)对《桃花源记》课文后练习第二题(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的第三小题,“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的“绝境”一词解释是:“与人世隔绝的境地”。译文中也把这句话译为:“率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笔者认为其中“人世”一词不如用作“世人”。
       第一、根据《现代汉语小词典》(1988年10月版)里对词义的解释:“[人世]人间。也说人世间(第469页)。而[世人]世界上的人;一般的人(第510页)”。二者所表的空间概念有明显的区别。
       第二、根据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上(2001年10月版)的注释:“[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下同。”
       第三、根据对“世外桃源”这一成语的理解,“世外桃源”即“世人以外的桃花源”。
       第四、联系作者(陶渊明)所生活的社会时代背景,联想桃花源人的生活与当时外界人民的生活的不同之处。
       (1)桃花源里有着“良田美池桑竹”的秀美环境;而外界却是战乱频频,“峰火连三月”。
       (2)桃花源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人们居住安定舒适;而外界百姓却是颠沛流离、背井离乡、国破家亡、一片焦土瓦砾。
       (3)桃花源里“鸡犬相闻”,人们“往来种作”,“怡然自乐”,处处是人丁兴旺,祥和快乐的氛围;而外界百姓却饱受战火磨难,度日如年,终日生活在痛苦之中。
       桃花源里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战争、人人平等自由、家家丰衣足食这样一个安宁美好的理想社会,表达出身处黑暗、动乱社会之中的作者对美好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寄托了作者渴求自由美满生活的强烈愿望。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这句译文中,应该用“世人”,而不应该用“人世”。就作者本意而言,虽说桃花源是一个虚构的境地,然而这个境地毕竟还是在人世间,并不是在天空中,阴曹里。桃花源人只是与“世上的人(或一般的人)”隔绝了,而不是与“人间(或人世间)”隔绝了。人们生活的环境,只是里外之别,隔绝了往来,并不是他们不在同一空间。如果用“人世”一词,桃花源与“人世”隔绝,也就是说,桃花源与人间隔绝了,会让人的理解产生歧义,把桃花源理解为不在人世间,导致迷信的想法……所以用“世人”比用“人世”恰当、准确。
       蒋永莲,贵州务川自治县都濡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