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章写法]高职作文教学改革刍议
作者:刘坚平

《文学教育》 2007年 第07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写作能力的强弱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然而,目前高职生的写作状况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几年前,刚接手一个舞蹈班,第一次布置作文,一学生语出惊人:“‘种田人怕草,读书人怕考’,我们怕写作文。”大多数学生谈“作”色变,这是语文老师不可否认的事实。在日常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意识到改革的必然性与紧迫性,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一、及时批阅,圈点仔细;学生互改,一起进步
       正如教案是教师的心血之作,作文是学生的劳动果实,他们希望自己的劳动得到认同、得到欣赏、得到肯定。所以,教师绝对不能将作文本一收,然后就束之高阁,久久不给“回音”,这样会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应该在第一时间给予批阅,及时获取学生的思想信息,趁热打铁地捕捉他们思想的火花、解决他们遇到的难题,这样才能让学生感觉有收获的喜悦。
       批阅时,应对谴词造句、写作手法、选材、篇章结构、中心立意等各方面都进行详细的圈点,先说优点,委婉道出不足之处;在评语中,还应尽量告之就本篇文章而言怎样布局、怎样用语、怎样修辞等,让学生不仅对自己的优缺点了然于胸,而且还知道该如何将之更加完善。
       作文批改也并不是说要老师一人包揽,如果次数多了,老师辛苦不说,还会有“一言堂”之感,有时不妨适当地让学生自改、互改。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先做个自我评价,然后由四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每组负责批改四篇作文,要求小组成员在读完各篇作文后,互相讨论,交流意见,共评得失,使作文要求更加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
       二、表扬为主,批评委婉;个别督促,效果也佳
       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碧玉尚有瑕疵,何况人乎?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谴词、造句、选材、立意等方面只要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也应多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反之,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就会“望而却步”,这样就难以“登堂入室”了。一次,我把一首流传已久堪称经典的题为“泥土”的小诗(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怕被埋没的痛苦/就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提供给学生,让他们从中提炼观点,发表议论。可是有名学生却反其意而用之,写了一首题为“珍珠”的短诗:我就想成为一颗珍珠/虽遭磨难也不想埋没自我/假如你我都作泥土/没有精彩的世界会令大家痛苦。这样一首小诗显然不符合这次作文的要求,我批道:“你好大胆,竟颠覆了经典。不过,你的这首小诗叛逆中蕴含理性思考,平实文字散发着时代气息。”我因此给他打了100分。
       还应抓住学生的一个心理就是:他们不会满足于书面的表扬,因为那样可能别的同学并不能看到评语,他们希望老师能当众肯定他们、赞扬他们,因此,可精选几篇质量较高的作文做范文朗读,让学生在众目睽睽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更能激发其写作的欲望,有文思泉涌、恨不能时时写作之感。
       那么,作文水平欠缺的学生是不是让其停步不前、不管不顾呢?可以亲昵地、近距离地、面对面地进行个别辅导、督促,让他能体会到老师对他的重视,让其感觉“只要我努力我就会妙笔生花”,这样的个别谈话的效果并不比朗读范文弱。
       三、以读为范,提倡仿写;以说促写,下笔成文
       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学生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有益的。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是指文章体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再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司马迁的《史记》善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这些手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模仿是创新的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其后必须“与古人离”,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好文风。“仿”不能机械的模仿,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仿”的目的是使学生运用从范文中学到的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和语言,激发起学生作文的兴趣。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受约束,而要有自己思维的特点。实际上学生进行模仿性写作训练时,创造思维之光就在其中闪耀。他们的习作,正是他们张开的创造思维的稚嫩的双翅,慢慢的他们就能搏击长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四、同时同地,师生共作;互评互赏,共同进步
       我的初中语文老师,除了他上课时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陶醉其中的感人画面外,最让我记忆犹新的,还是他总是给我们朗读他自己的作品,那时我们好像要与老师赛跑,总想作文上能与他媲美,虽然一直和老师有很大的差距,但我们自己都可以感觉到自己的成长。
       我喜爱写作,也常写些文章,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一直督促自己给学生布置文题后,与他们一起同时同地作文,要求他们做到的,我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则,给他们起榜样的作用,给他们动力进行写作。一旦发现学生作文有独创之处,就会情不自禁地赞叹:了不起!你超过了老师。
       作文后,拿我的文章让学生传阅评判,这样,学生更为老师的亲和力所感动,不仅学到了写作的基本方法,而且不知不觉中被老师引入到一个更高的山峰,乐不思蜀,不知疲惫。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情感上的因素外,还要指导学生平时多注意观察积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养成多阅读多思考多练习多修改的习惯等等,这些都是九层之台的垒土、基本之基本。
       我们对改革试验的进步作了总结,觉得训练应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1、主体参与原则
       写作是一种观念形态的活动。外因只能起辅助作用,起决定作用的是主体的能动性;由此,我们提出:语文教师应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要强化动机的驱动力,使学生养成为生活而写的习惯;不是为文而情,而是由情而文。在生活中学写作,以写作带动学科能力的提高以及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
       2、技能训练原则
       我们在训练中重视技能操作训练,具体训练了摄材、选材技能,立意技能,结构谋篇等技能。我们重点训练学生修改的技能。在训练过程中,学生完全有能力替代教师修改自己的文章。在技能训练中,改变虚假、编造之风,提倡“真实”也是异常重要的。我们由名著名篇剖析入手,由学生典型范文修改入手,由下水作文开始,反复强调真实,并让它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
       3、反馈原则
       训练后及时反馈,能提高训练的效果。如果训练结果不及时反馈,不仅违反学习规律,也会挫伤写作的积极性。所以,每次知识讲解和训练指导掌握在20--30分钟之间,第二天交习作,第三天就有反馈信息。许多同学非常重视老师的打分和简单评语,这很能维持写作热情。这改变了以往作文本堆在桌上半月才发一次的状况,推动训练热情持续高涨。
       4、品格培养原则
       就人文品格的养成训练而言,我们在作文改革的尝试中不但应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还让学生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在同学的互评中,批语准确恰当,也寄予了厚望。通过作文这个渠道,我们有意识地用健康向上的、文明高雅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想象力去引导他们,让他们脱离低级趣味,走上健康的审美之路。学生在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中,能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也用自己稚嫩的笔,去鞭挞种种丑恶的现象。从某个角度来看,高职学生创造品格的养成,是他们生存的手段之一。基于这种考虑,我们注意发掘他们的创新品格。
       参考书目:
       1、钱理群、庄桂成《我是一个清醒的理想主义者——钱理群教授访谈录》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3年11期。
       2、韦志成《作文教学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
       刘坚平,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