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本读法]谈谈初中名著导读教学
作者:刘志勇

《文学教育》 2007年 第07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时下对于名著导读,语文教师的做法可谓异彩纷呈。新课程在每册的教材后面添加了三节的名著导读内容,有些老师对这些材料视而不见,他们要天天给学生做训练还要讲解,无暇顾及。有些老师第一堂语文课就提醒学生要看中外名著,对名著导读只是轻描淡写的说要同学们看看,注意一下,或者挑里面的与中考有关的制成“压缩品”让学生背。只有少数的老师才会去琢磨这样的课怎么教学,以取得一定的成效。我在名著导读的教学中也做了一些尝试,就此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材中的名著导读对作者、主要人物和情节作了简要的介绍,展示了作品精彩的片段并进行了简要的点评。有的学生凭兴趣看一下,而大多数学生是很少看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通过多种方式或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拉近学生主体与文本的距离,使之产生一定的阅读期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有关精彩的视频片段,通过视觉、听觉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教学名著导读《水浒》时,选取央视电视连续剧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一精彩的细节让学生欣赏。学生本来对这样的名著不太感兴趣的,通过欣赏里面精彩的语言、服饰、动作和场景等,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一步步地走进人物,走进作品中去,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里面所蕴涵的思想。此外,甚至可以通过游戏引导学生读名著。如,学生爱玩《大话西游》这个游戏,教师因势利导触发学生的热点、“乐点”,寻找与原著的不同,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事实表明,兴趣越浓,动机就越强,那么阅读也更具有意志力。
       二、消除障碍,与大师进行“平等”对话,走进文本
       在很多情况下,学生由于现有的知识储备有限,或由于被考试困扰而对那些大家的作品的了解可称之为零。这时,让学生去读导读里的内容,很可能一头雾水。如许多中学生不喜欢鲁迅的作品,显然与鲁迅的思想、作品的风格和当时的时代背景等因素有关。可是,钱理群先生在南京师大附中讲鲁迅却获得了很大成功,很显然,钱先生深入浅出,富于魅力的讲解拉近了学生与大师的心灵上距离。比如在教学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外国小说时,我先给学生较为详细的介绍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基本情况和他饱受磨难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并告诉学生这部小说可以说是作者的自传,有深刻的道理蕴涵在其中。本来不大喜欢读外国作品的同学听老师一讲,慢慢沉浸到作品中,开始细心的读精彩选段。
       三、亲身感受体验,促进阅读情感的升华
       现在有的学生养成了不太好的阅读习惯,对作品的阅读往往都是“粗略式的阅读”、“快餐式的阅读”。这种阅读往往是浮光掠影,草草收兵,只了解皮毛,没有什么收获。我们老师在导读时应该让学生进入深层次的阅读,引导学生走进人物丰富多彩的世界,把握情节的发展脉络,对人物形象、语言特点和艺术特色等进行全方位的理解,做到“开卷有益”。故事性很强的比如在教学导读《三国演义》时,让学生进行讲故事比赛,强化阅读兴趣,适当修正阅读中的不足,激励学生进行细阅读和深层次的阅读。
       四、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在七年级教材名著导读的前面给我们介绍了一些阅读名著的方法,比如阅读以自读为主,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略读与精读相结合,做笔记等等这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在导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每个读者有着个性的差异,都有自己的阅读方法,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用自己能够理解和喜欢的方法阅读,不迷信任何模式,灵活变通,“找到自己与大师心灵的通道”。
       但是,在名著导读的教学过程中,仅仅教材上的一些名著对于学生还远远不够,或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或不合学生的口味。我们要教会学生举一反三,找寻属于自己的阅读视野,尽力达到自己的阅读期待。
       总之,我们的名著导读教学必须重视起来,“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以更好的发挥名著导读中“导”的作用,用好教材。
       刘志勇,浙江温州平阳新纪元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