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外国文学]试析《摩诃婆罗多》中安巴公主的形象
作者:肖 涵

《文学教育》 2007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摩可婆罗多》是古代印度著名的两大史诗之一,是一部篇幅庞大的梵文叙事长诗。在中国的史诗《格萨尔王》被发现之前,曾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摩诃婆罗多》的意思是“伟大的婆罗多族”。全诗共十八篇,约十万颂(颂是一种印度诗体,一颂两行诗,32个字)。史诗的中心故事是婆罗多族王国内部两个王族——俱卢族持国百子和般度族般度五子争夺王位的斗争。
       一、《摩诃婆罗多》的故事情节概述
       婆罗多族的后裔奇武王有两个儿子,哥哥持国,天生是个瞎子,不能继承王位,只好传位给弟弟般度。持国有一百个儿子,通称持国百子;般度有五个儿子,称般度五子。般度继位不久就死去,长子坚战年幼,只好由持国执政。坚战长大后,王位应该由他来继承,但持国的长子难敌要霸占王位,于是,婆罗多族内部围绕王位展开了争夺战。
       难敌设了一系列的圈套:先是建了一座金璧辉煌的蜡宫企图烧死般度五子和母亲贡蒂,然后又用掷色子的方式赢了坚战的国土、兄弟和妻子,并当众侮辱般度五子共同的妻子黑公主。般度五子和黑公主被流放到森林12年,第13年还得再隐名埋姓躲藏起来,若被发现就要再流放12年。
       13年的流亡途中,般度五子实际上已经做了战争的准备。13年期满后,般度五子在召集盟国举行的军事会议上,决定先派黑天为使者与难敌进行谈判,底线是只要一个村庄大小的地方容身就可,但这个要求被难敌断然拒绝,谈判破裂,大战爆发。有四、五百万军队,一千多位国王卷入了大战。经过十八天毁灭性的大血战,般度五子得胜,坚战继承王位。
       继位后的坚战心灰意冷,放弃了王位和兄弟妻子到喜马拉雅山修道,路上兄弟四人和黑公主相继死去,只有坚战一个到达天堂——天堂没有仇恨。
       二、印度的火玫瑰
       天堂里没有仇恨,也没有悲痛,然而在通往天堂的尘世路上,放眼望去,都是同室操戈,骨肉相残的血,妻离子散的泪。
       在这条路上,坚战及其兄弟们是可歌的,但不令人可泣。而那些温柔善良,忠于爱情,坚贞不屈的女人们——她们才真正令人扼腕长叹,令人长吟长啸!
       其中,就有安巴公主,她是最娇艳的玫瑰,却是复仇的火玫瑰。
       安巴公主本是一个天真烂漫、美貌多情的公主,但一系列的挫折使她最后变成了一个杀手。在古印度文学舞台上,安巴公主是一位性情凛烈、命运奇特、最具有反抗精神的艺术形象。如果说大多数作品里,女性的反抗还限于语言的话,她的反抗则是不屈不挠,直到胜利,是付诸了行动的。她为仇恨而死,又为报仇而生,报了仇后又死去,完成了传奇而又悲惨的一生。
       安巴公主的曲折离奇的一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为爱而爱,又痛失所爱的“本我”阶段。
       迦尸国有三位高贵、美貌的公主,安巴公主是其中一个,并早已和梭波罗国国王沙鲁瓦鸿雁传书、心心相印。然而,婆罗多族的老太公毗湿摩打败了所有求婚者,包括沙鲁瓦。沙鲁瓦调集人马想把安巴公主抢走,不料又被毗湿摩打败。
       安巴公主勇敢地捍卫自己的爱情,在婚礼上毅然向湿摩提出不愿嫁给自己不爱的奇武王,愿意嫁给自己所爱的沙鲁瓦王。毗湿摩只好派人按照礼节把她送到梭波罗国。但沙鲁瓦却认为自己被毗湿摩打败,丢尽了刹帝利的尊严,拒绝娶安巴公主。安巴公主只好又回到了象城。毗湿摩劝奇武娶安巴,奇武坚决拒绝娶一个爱着别人的女人。安巴无奈,只好请求毗湿摩娶她,而毗湿摩曾指天发誓终生不娶,受誓言约束,不能娶她。6年后,安巴又一次到梭波罗国,沙鲁瓦仍然心如铁石,再次拒绝了安巴。
       应该说,安巴“本我”阶段的个性是比较单纯的,她向往真爱,不像其他两位公主那样逆来顺受,然而命运不在自己手里,理想与现实是相悖的,这个高傲的、美貌的、任性的公主虽有棱角,但她的棱角立即被狠狠地劈去了一个角,她开始认识这个现实了,她懂得委曲求全了。
       (二)寻人报仇,为仇而死的“他我”阶段。
       绝望和忧伤使安巴温柔的心变得冷酷了,她认为自己的悲惨命运是毗湿摩造成的,发誓要找人杀死毗湿摩。此时安巴的性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由追求到幻灭,完成了由“本我”到“他我”的转变,变成了一个“复仇者”。
       她找遍了全印度,也没有一个人是毗湿摩的对手。安巴又寻求战神帮她打败毗湿摩。战神被她感动,赐给了她一串永不凋谢的花环,许她谁戴上这个花环谁就能杀死毗湿摩。
       安巴去求般遮罗国国王木柱,遭到木柱拒绝,悲愤的安巴把花环挂在木柱的王宫门口。安巴又找到了持斧罗摩,请求他杀死毗湿摩。持斧罗摩和毗湿摩大战三天三夜,最后被毗湿摩打败。安巴彻底绝望了,她已丧失了生活的勇气,但复仇的怒火却鼓舞她活下去。她历尽千难万险来到喜马拉雅山修苦行,终于感动了大自在天(湿婆),许她在下一世可以亲手杀死毗湿摩。为了早日转世投胎,安巴点燃了一个巨大的火堆,纵身跳入熊熊烈火,把自己活活烧死。
       (三)死而复生,终于报仇的“非我”阶段。
       不久,般遮罗国国王木柱的王后生下了一个公主,这便是安巴托生的。到此为止,安巴公主的命运发生了质的变化,她已不是原来的安巴了,她成了为杀死毗湿摩而降生的杀手——她已“非我”。悲剧人物超越了自己和死亡,不再为生存而生存,而是为了反抗而存在,为了复仇而死亡。
       小公主在宫门口玩,见到了自己上一世挂在那里的花环,便取下来挂在自己的脖子上。木柱生怕由此得罪毗湿摩,便把女儿放逐到森林里修苦行。过了几年,竟然修成了男身,束起了瀑布般的秀发,人称束发武士,在俱卢大战中杀死毗湿摩后又被俱卢军残部杀死——命中注定的。
       毋庸置疑,安巴公主是史诗塑造的一个悲剧形象。悲剧的起因仿佛是因为毗湿摩打败了沙鲁瓦,从而拆散了安沙二人的姻缘,连安巴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她才报仇。其实,这只是一个表象,或者说,只是悲剧的诱因之一。当然,安巴不可能超越她那个时代,意识到自己的悲剧是古印度一整套所谓的“规则”、“经典”、“制度”造成的,是沙鲁瓦脆薄如纸的感情造成的,所以我们才说,她报错了仇。
       再说,就是嫁给了沙鲁瓦又如何,也未必就能一生幸福。时代性的悲剧,制度性的悲剧,加上男人们虚伪的荣誉,一个弱小女子置身其中,能够像安巴那样报了仇,已经是传奇了——要是忍心点破了,那是神化了的报仇,现实中未必能如此。
       要是当初同有坚贞的爱情,那又另当别论了。然而她有,而且很强烈。有爱就有恨,有情就有仇,爱恨情仇,也算是安巴公主悲剧的又一个诱因吧。
       
       参考文献:
       1、《婆罗多的战争》方立编译河南人民出版社
       2、《妇女心理学》[美]珍尼特·希伯雷·海登等著范志强周晓红等译云南人民出版社
       3、金克木《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的楔子剖析》《外国文学研究》1979年第3期
       4、《外国文学简编(亚非部分)》朱维之 雷石榆 梁立基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年2月第1版 第79——83页,第83——91页
        肖涵,河南平顶山市财贸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