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章写法]培养写作兴趣的方法探讨
作者:梁炳林

《文学教育》 2007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一提到作文,学生就谈文色变,畏之如虎,作文已成了学生心头的一块病,挥之不去,让学生头疼,让老师头疼。在每次作文中,不少同学的作文,语言平淡,没有什么精彩的语句,干瘪得很;内容不够充足,缺少说服力,应用的事例,十多年没有改变,举来举去,“爱迪生发明电灯”,“居里夫人发现镭”,十分老旧,缺乏新意,体裁上“四不像”,无病呻吟,没有主题,不知所云;写出了“个性化”的作文,个性化也只有自己知道;更有甚者,“假、大、空”文章没有实质内容,所表达的情感虚假得很,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假的,缺乏真情实感,不能以情动人,这是作文的一个较为突出的毛病。为什么学生对作文如此害怕,以致难以完成一篇完整的好的作文呢?这就涉及到一个兴趣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他自身就会产生写作的动力,就会有欲写不能罢的强烈愿望。因此,培养写作兴趣,对于提高作文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哪如何才能提高写作兴趣呢?
       首先,让学生成为学习生活中的有心人,从而对写作感兴趣。
       文章是生活、工作、学习的反映,文章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文章的真情实感。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丰富的作文素材是作文的前提条件,缺少了它,写作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作文,就是要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事用文字表达出来。按理说,学生生活还是较为丰富的,每天听广播,看新闻,有些同学还上网,可是一到要写作文就急得抓耳挠腮,没有内容可写,或三言两语就完了,甚至一布置作文,就翻箱倒柜找作文书,有些同学东抄一段西抄一段,或者干脆一整段抄下来,应付了事;有时考试常发现抄袭作文。这就是因为同学们大多没有用心去感受,没有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没有把观察到的化为情感上的感受,从内心上对这种事物产生感情,从而产生兴趣,又会对事物进一步的观察,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从而有了充分的生活积累,有了“底气”,比如笔者有一次布置作业,请用一百字左右描绘出班上的一位同学的特点,结果不少同学两个人面对面“描写”,说明平时很少观察同学的行为习惯,不是生活的有心人。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成为生活的有心人,教师自己首先要成为一个触觉敏锐的有心人,能够捕捉学生的生活亮点,有目的地指导他们观察,有意识地帮助他们作文。课前三分钟演讲,要求同学在台上声情并茂发言,台下的同学注意观察演讲的同学的表情、手势,每次有一位同学指出其优缺点,改进的建议,从中学会互相观察,积累心得;又如在家观察父母、家人的特点,有位同学就很会观察,抓住父亲的鼾声,这样写道:“父亲的鼾声里熔铸着多少艰辛,多少苦累,多少心血”,这就是很成功的描写。总之,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做法,提高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让学生有了生活积累,提高写作的自信心。叶圣陶说:“凡是技能,惟有在实践中方能练就。”由此可知,学生将每次观察到的点点滴滴及时记录下来,就是一次小小的练笔。有了亲身体验,学生写起作文就得心应手了。
       其次,充分利用课文知识,从而使学生对写作有信心。
       现在为了备考的需要,不少学校对教材处理不好,有的只上文言文,有的干脆丢到一边,教材真的一点作用都没有吗?否也。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很多课文的材料可以用上的,如以“坚持”为话题,可以引用越王勾践,他不是卧薪尝胆,十年积聚,一朝灭吴,报了家仇国恨吗?又如以“逆境”为话题,可用司马迁,他本来好端端的当他的太史,谁知一语不慎得罪汉武帝,被处宫刑,他心中悲愤在《报任安书》中充分体现,如果司马迁屈服于命运,则无《史记》。与此同时在文中可以引些有关名言名句,增加文章的文学底蕴,如烛之武智退秦师,解郑于危急;邹忌巧谏齐威王,齐国“战胜于朝廷”;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无一不说明人生需要智慧,智慧就是力量。总之,在讲课的时候,老师要有意识、有目的讲一些人物事迹,历史故事,增加讲课的生动性,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拓视野,增加文学底蕴,从而使学生对语文感兴趣,不再害怕作文,习作时有材料可写。因此我明确提出学生要有意识地将历史人物或文学人物广为人知的事迹或细节用简洁的语言排列出来;将相关历史人物与表现该人物品质、思想或性格的材料积累起来,这样文章就会增加底蕴,有文采,有厚度,更有深度。因此,学生作文就不会有困难了,底气足多了。
       再次,让学生在赏析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对写作感兴趣。
       在平时教学中,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表达效果,从而喜欢上语言文字的锤炼,培养出敏锐的语感,感受运用语言文字的快乐。在感受的过程中,特别要抓住词语,体会用语的准确性,生动性。如“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上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滑”字,这个动词巧妙地表现出了湖面的静,游船不愿惊动湖的美感,这个字用得非常好。又如《许诺》一文中,“‘这是一个人格问题!’A叉着腰说。”“叉”字写出了此人对不守诺的人非常气愤,他自己却很正义,很守信用,是个正人君子。通过对语言的体会,让学生对语文感兴趣,从而养成锤炼语言文字的习惯,提高用语的能力。除了感受之外,还应利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写作,如在学完小说单元,通过学习《祝福》,《装在套子里的人》,学习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是语言、动作、细节等手段,描写人物一定要抓住特点,才能写活人物,明白了理论后,一定要有练习,让学生抓住同学的主要特点,或者行为,或者习惯,有位同学抓住了一位体重过胖的同学,把之形容为“坦克”,非常形象。这样既练习了观察力,又在短时间里锻炼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及语言运用能力,一举多得,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了轻松,在轻松中得到了学习,从而对语文感兴趣,对作文感兴趣,那就不再畏惧作文了。
       最后,尊重学生习作,鼓励学生参加作文。
       尊重产生动力,产生兴趣。在批改学生的习作时,教师应珍惜学生的每篇习作,把它们当作自己费尽心思创作出来的作品。这样换位思考有利于教师在改习作时变得慷慨大方,毫不吝啬地对学生进行表扬。对于写作还处于较低水平的学生,教师更应该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哪怕他们一篇习作中只有一个词语用得好,也要在那词语下画上表示赞赏的圆圈。习作改完后,教师还应该及时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在班上绘声绘色地宣读习作中的精彩之处,或者将习作张贴于教室的学习园地供大家欣赏借鉴,充分以欣赏的眼光尊重学生的习作;还要鼓励学生投稿,即使是一首小诗也行,只要能发表,就能充分激活学生的作文兴趣,正如诗人舒婷所说,写作是比较自愿的事,它是流自心灵的东西,我们的鼓励就是学生写作的动力,动力越大学生的写作欲望越强,流自心灵的东西也就越强。
       无论用何种方法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但有一点,我们是要明确的:对学生充满爱。著名教育家夏丐尊曾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教师应让学生在感受我们对他们的爱的同时,收获写作的快乐,收获作文的成功。
       梁炳林,广西容县高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