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探索争鸣]论儿童文学对素质教育独特功能价值的实现
作者:李玉鸽

《文学教育》 2007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素质教育是在“树人”,儿童文学的根本目的则“在于通过文学的独特价值,使尚未完成向上述的社会的人成长的儿童、或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儿童,逐步接近于完成向健全的社会的人的成长。”[1]两者在目标、原则、理念和方法上存在全面契合。别林斯基认为,文学“是一切教育、一切学术,尤其是初级教育的基础”。20世纪20年代严既澄在《儿童文学在儿童教育上之价值》一文中说:“人生在小学的时期内,他的内部生命对于现世,都没有什么重要的要求,只有儿童文学,是这时期内最不可缺的精神上的食料。因此,我以为真正的儿童教育,应当首先着重这儿童文学。”[2]儿童文学对素质教育有着独特的功能价值,这在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也有明显体现。而要实现儿童文学对素质教育的独特功能价值,有赖于提升成人、尤其是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现实中,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严重欠缺,这已经成为影响儿童文学独特功能价值实现的瓶颈,亟需通过专门培训来解决。以下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儿童文学之于素质教育的独特功能价值
       文学之于人生的价值功能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体认人生、延展人生、滋养人生。[3]至于儿童文学,其认识、教育、德育、审美、娱乐功能也已得到普遍认同。北京师范大学的王泉根教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八大方面的16种功能。[4]上笙一郎则将儿童文学的功能归纳为以下八条:加深对自然、社会与人的认识;培养人道主义精神;养成批判的精神,思考人生的道路;丰富想象力和幻想力;提高对美的感受性;消除内心的不安,培养机智和幽默感;培养民族性的思维方法和对事物的感受能力;锻炼对语言的感觉,提高表现力。[1]要而言之,儿童文学的独特功能价值有以下几点:
       (一)扩大视野,提高感知生活的能力
       儿童极具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的成长需要对生活进行广阔的观察和探索,需要各种各样的经历、体验的磨练和激发,而生活的局限往往使他们很难得到这一切。儿童文学能帮助他们突破生存空间狭小的局限,成为他们扩大视野、认识大千世界的一个窗口,给儿童提供了一个最丰富也最安全的感知生活、体验生活的机会,帮助他们增加见识、开阔视野;丰富他们的生活知识、生活阅历;促进他们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激发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发现和探究热情。
       (二)开启智力,发展想象能力
       儿童最善于想象,爱好想象是儿童的天然财富,但儿童的想象力也需要发展提高,以实现无限的创造。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对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最具想象色彩的童话作品,能够为儿童读者提供极大的想象空间,让他们在想象的世界里自由翱翔,丰富其的生命体验和审美经验,最大限度地开发和释放自己创造的潜力。脑功能定位说认为,就想象力而言,右脑功能比左脑功能更为高级。而要大力开发右脑,必须积极加强文学艺术教育——美育,儿童文学教育正是美育的重要内容。[5]
       (三)熏陶情感,呵护心灵
       儿童心灵和情感的发展对其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儿童时期具有的情绪能力,而不是他们的IQ,是他们以后生活中能否成功的最好预示。心灵与情感的发展是思想、知识、经验和能力的发展无法替代的,而促成心灵与情感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文学艺术。儿童文学可以帮助儿童体验和习得人类的情感,陶冶情绪;同时还可以使儿童感受到快乐,得到一种情感交流基础上的心理释放,减轻或解除现代社会容易产生的紧张、焦虑、不安等有害于身心健康的情感负荷。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儿童文学是纯真幸福童年的陪伴与守护。
       (四)陶冶情操,塑造完美人格
       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就是使受教育者能够主动地将人类文化成就内化为自身较为全面的素质。在儿童教育中,这个内化过程的核心就是儿童人格的养成和发展。儿童文学独有的美学特征,决定了它在培养儿童健康人格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儿童通过对儿童文学的阅读和理解,会不由自主地被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所蕴涵的思想和情感所打动,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复杂情感,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美的事物,他们对社会与人生的体验和认识在阅读中得到深化和丰富,进而领悟到生活的真实含义。这一过程有助于儿童健康人格的养成。[6]
       (五)提高审美能力,实现美育功能
       儿童文学的首要功能即在于“美的教育”,这是其他功能实现的前提。从根本上讲,儿童文学就是为了满足儿童的审美需要而存在的。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对于提升和丰富儿童的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儿童文学评论家刘绪源认为审美具有整合性和统摄力,“美感一经产生,总是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包含着近乎无限的转化的可能性。凡美感,总是积极的,向上的,总能净化人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将你引入一种新的境界。”儿童文学作品的审美作用与其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娱乐作用是相互联系,互相渗透的。[4]
       二、儿童文学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
       (一)儿童文学中所包含着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语文教育的目的相一致
       儿童文学是以儿童为本位的文学,是立于儿童生命空间的文学,是儿童文化的表现者、激发者、倡导者,其价值观基于对儿童文化肯定、张扬的立场之上。这样的儿童文学正是儿童文化与学校文化的桥梁。儿童教育当以儿童为本,它应是与儿童生命的沟通与交流,儿童文学则可视为儿童精神生活的陪伴与守护神。儿童文学是美好的,为儿童创造了体验高尚美好情操的艺术氛围,能使儿童的思想感情受到濡染,提升精神境界。这与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相一致。
       (二)儿童文学是语文教育最独特最重要的资源
       语文教育强调在学习中实现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材担负着双重的任务,为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学习提供材料,为学生进行思想品质、道德意识的教育和人文素质的培育提供材料。儿童文学之所以成为语文教材的首选,就因为它具备了这两方面的特点。魏寿镛、周候予在《儿童有没有文学的需要》一文中指出:“我们用儿童文学来教学,是‘投其所好’,‘合其自然’,对于儿童的身心方面有莫大的好处。”[7]儿童文学作品作为小学语文教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在目前我国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文学性教材占到85%左右,其中,除去古代诗歌,基本上是典型的儿童文学作品以及采用适合儿童的语言、艺术表现即具有儿童文学色彩的作品。而语文新课程标准更要求在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儿童的课外阅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要完成145万字。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孙云晓的调查、[8]浙江师范大学周晓波的调查[9]及我们自己所作的调查,儿童文学是儿童课外阅读最主要的选择,儿童文学阅读占他们阅读的绝大部分。可以说,优秀的儿童文学已经构成语文教材的基本内容,成为语文教育的重要而独特的资源。
       (三)儿童文学对语文教育的方法启示
       儿童文学对于语文教育尤其是小学语文教育不仅在于提供了教学的主体内容,而且更在于可以为科学的小学语文教育提供基本的教育教学方法。而恰恰对这一点,小学语文教育领域普遍缺乏自觉的意识。可以说,如果小学语文教育不能从儿童文学中汲取教育思想和方法,就无法完成作为小学语文教育题中之义的文学教育。而所谓儿童文学的方法,可以归纳为感性化和趣味化两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应该立足于儿童的心灵状态和思维特征。小学儿童语文能力的特征是长于感受、感悟,短于理性分析。因而,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应该拒斥抽象、概念的理念化方法,而采取儿童文学那种形象、具体、直观、整体的感性化方法。语文教育如果遵循儿童文学的艺术原则,遵循文学教育的科学规律,则语文教学所采取的自然是感性化的方法。另一方面,作为以快乐为特色的儿童文学,趣味性恰恰是其重要特质之一。富于趣味性的儿童文学会将深谙儿童文学魅力的语文教师引向趣味化教学之路。此外,在具体的教学处理、教学设计方面,儿童文学也会在教学中发挥引导和启发作用。正是基于这一点,朱自强教授提出了“儿童研究先于语文教育研究”的观点。[10]从某种意义上讲,儿童文学的教学方法与语文“新课标”所提倡的教学理念在精神上是一致的。对于中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儿童文学是语文教育改革不可或缺的独特视野,儿童文学为语文教育改革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理论资源。
       
       三、儿童文学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一)儿童文学课堂教学非生态化
       儿童文学是一种为儿童量身定做的特殊文学,它既指向文学,也指向儿童。理想的儿童文学教学上,既要彰显其文学性,也要突出其儿童性,前者指向诗意、感性、美、后者指向快乐、有趣、游戏精神。如此,儿童文学的独特育人功能才能发挥出来。但现实课堂中的儿童文学作品教学与一篇非儿童文学作品教学几无差异,教师单纯地强调认知能力的发展与德育的教化,单纯从语言工具性入手,把作品看作为知识的载体,进行字、词、句、篇的分析训练;作为德育的载体,挖掘主题,突出教化之功。有机械的分析与灌输却无感性体验。许多儿童文学被教得面目全非,乏味之极。这种教育充其量只是以儿童文学为手段的教育而不是儿童文学的教育。它既没有看到儿童文学作品的特殊性,也没有看到儿童阅读的特殊性——偏重直观感受,易于情感投入,善于模糊解读,拙于鉴别评价。这种教学方式当然是很不生态的,也决不是新课标理念要求下的语文教育。
       (二)儿童文学课外阅读呈放任自流状态
       课外阅读在语文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没有一定量的阅读,儿童的语感能力绝对不能形成,而这恰恰是学习语文的关键。正因为此,语文新课标提出了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要完成450万字的课外阅读量。从长远利益考虑,儿童时期养成喜爱阅读、善于阅读的品格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学习成长至关重要,而这一点人们往往忽视了。课外儿童文学阅读虽然是一种自觉的阅读,儿童有更多的主动性,但儿童的阅读经验毕竟有限,成人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指导必不可少。现实中的儿童课外阅读几乎呈放任自流状态,教师管得少,家长疏于指导。社会上的图书馆、学校的阅览室里儿童文学作品少得可怜,当代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很难到达孩子们身边。谁向少年儿童推荐介绍合适的儿童文学作品,怎样引导孩子们看书,这些问题在现实中没有答案。儿童的阅读较为盲目,售书广告和同学之间的相互推荐成为他们选择书籍的最主要方式。
       (三)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欠缺是影响儿童文学功能价值实现的瓶颈
       儿童文学之于素质教育确乎重要,但上述现实状况却令人忧虑。症结就在于成人缺乏儿童文学素养,这其中尤以语文教师欠缺儿童文学素养为最关键。根据我们在十个教学实习基地(含幼儿园、小学、中学)所做的调查(200份问卷)和访谈得知,这些教师中毕业于中等师范学校的仅仅上过两个单元(言语和小说)的儿童文学课文,毕业于专科、本科的有少数选修过儿童文学课程。这些教师中喜欢阅读儿童文学的不到3%,能说出一到两个当代儿童文学作家及其作品的不到2%,能了解并指导儿童课外儿童文学阅读的不到3%,能自觉意识到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儿童文学与非儿童文学课文有不同之处且能采用儿童喜欢的方式来上课的不到5%,与此同时,能较为完整、准确地表述儿童文学的定义、特点的教师不到1%,能认识到儿童文学与新课标教学理念有相通之处的几近无人。所有数据都令人沮丧。正因为缺乏儿童文学素养,教师难于对儿童文学课外阅读进行有效指导,即使是课堂教学也问题多多,比如多年来,语文教师一直把《驿路梨花》、《小橘灯》当成散文而不是小说来教,把改编的《坐井观天》这样一个儿童故事当成寓言来教。上童话类课文没有天真想象的飞跃,上诗歌则缺乏诗情诗性的美。这样教学,儿童文学的独特价值只能荡然无存,其结果,儿童只获得了一堆僵死的语文知识。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和小学语文教师做过专门的座谈,也观摩了部分教师的阅读教学。当教师意识到一篇课文是儿童文学并能按照儿童文学的教学原则去进行教学时,其课堂教学效果较之以前大有改观。因此,可以说,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缺乏已经成为儿童文学对素质教育独特功能价值实现的瓶颈。
       四、实现儿童文学对素质教育独特功能价值的策略
       (一)向社会推广儿童文学,提升整个社会的儿童文学素养
       目前,儿童阅读虽然越来越受到重视,但阅读推广的氛围还远远没有成熟,对儿童阅读的认识还存在很大的偏差,多数的教师把阅读看作是课内语文学习的补充,家长们也认为学好课本才是最重要的。因而有必要向社会推介儿童文学,提升整个社会的儿童文学素养。政府尤其是其教育主管部门、文化宣传部门责无旁贷,应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用举办讲座、开展活动的方式进行推广、培训。在这方面,吉姆·崔利斯在美国倡导推广的儿童阅读活动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而其专著《朗读手册》更能为我们带来具体详实的指导。[13]国内在这方面还刚刚起步,亟待大力推广,而辽宁省的“百万父母”计划就提倡得很好。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少儿图书馆建设的投入,尤其要增加其购书经费,有条件的学校也要重视学校图书室甚至是班级图书室建设,努力建设书香城区、书香校园、书香教室。除了社会重视之外,师范院校应把儿童文学课程列入到文科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去,而各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也应开设专门的儿童课外阅读课。
       (二)重中之重是全面提升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
       诚如“亲近母语”儿童阅读教育研究中心创始人徐冬梅所说,推广儿童阅读,大力地呼吁,全力地倡导,实实在在地实验很重要,但最核心的是培养一批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的专业队伍,培养一批有较高儿童文学素养的、有热情的、勇于实践的书香种子教师。[11]儿童文学素养应该是中小学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现在以新课标理念来考量评价教学、教师,也完全可以以儿童文学作为一个标准,看语文教师是不是用儿童文学的方法上儿童文学课,能不能对儿童的课外儿童文学阅读进行有效指导。在校本教材开发方面,应大力选入新鲜的儿童文学作品,通过这些促使教师认识到儿童文学素养的不可或缺性。更为重要的是,要像开展新课标培训学习一样,大力开展对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培训工作。可利用假期举办讲座集中进行培训,也可通过继续教育的方式加强学习。另一方面,师范院校应把儿童文学课程列入到文科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去。同时,还应设立儿童文学培训基地,让在职的中小学语文教师都能接受正规的儿童文学培训。这方面上海的教师进修方案和江苏的“亲近母语”讲座就做得非常好。在台湾,20世纪80年代以来,所有的师范生,无论文科、理科,一律要修儿童文学课程。在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设有全国最大的儿童文学教学基地,每年有600多名未来的中小学教师在这里专修儿童文学课程。[12]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
       参考文献:
       [1]上笙一郎.儿童文学引论[M].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3.
       [2]严既澄.儿童文学在儿童教育上之价值[A].王泉根.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文论选[C].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47.
       [3]朱寿桐.文学与人生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于虹.儿童文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5]陈英.论文学教育对中学语文教学的驱动效应——关于素质教育、英才教育的思考[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5).
       [6]方卫平,王昆建.儿童文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魏寿镛,周候予.儿童有没有文学的需要[A].王泉根.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文论选[C].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
       [8]孙云晓.如今的孩子读书是个啥样[N].中华读书报,2003-07-23.
       [9]周晓波.素质教育中的小学生文学接受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儿童文学,2004,(1).
       [10]朱自强.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育的内容和方法[A].朱自强.儿童文学新视野[C].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
       [11]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12]韦宏.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8).
       注:本文属湖北省教育厅十五规划课题——“当代儿童文学与儿童素质教育研究”(编号:2003d224)的研究成果。
       李玉鸽,男,湖北襄樊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儿童文学、写作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