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作家研究]李白诗歌中的想象艺术
作者:万 峰

《文学教育》 2007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唐代大诗人李白是艺术想象的行家里手,艺术想象独特,想象的范围广阔。过去、现在、未来、天上、人间、地下,艺术想象的翅膀任意飞翔。如果说,宇宙以及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有个极限的话,那么,艺术想象却可以超越一切时间、空间的限制,是无边无沿的。
       这种丰富的艺术想象首先体现在李白的乐府诗中。在这类题材的诗歌中,他更偏重于主观抒情,因而更能体现其诗歌创作发兴无端,气势壮大的个性特色。其妙处常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可以说它有寄托,也可以说它只是书写感慨,想落天外,奇之又奇。如《蜀道难》主要是通过对蜀道的描绘,在讴歌大自然奇险与瑰丽的同时,也抒发了诗人自己追求功业未成的悲愤。我们从中感受到的不是典雅之美,也不是秀婉、纤丽之美,而是一种动人心魄、别具特色的奇险之美,壮伟之美。这种美的意境和形象的形成,是由于天才豪逸的诗人调动了独特的艺术手段,对蜀道山川的奇险巍峨进行了出色描绘的结果,是诗人成功地驰骋了艺术想象的结果。应该说没有想象便没有艺术。
       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作细致的描述。李白作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再加上诗人的放荡不羁、特立独行,他的感情往往是喷发式的,宛如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诗人正是借助于想象来抒发这种强烈的情感的,因为想象是放飞情感的翅膀。于是李白诗歌中的想象是变幼莫测的,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如“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人生短暂浓缩于一天之中,可谓想象大胆,思想的活跃性极大。如《古风》第十九: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豹狼尽冠缨。
       这首诗大抵是李白在洛阳失陷以后写的,其中的艺术想象也是非常大胆的。诗人被谗佞排挤,不满现实,幻想自己上了莲花山,得到仙女的引导,腾云驾雾,登上了云台,谒见了仙人卫叔卿。这时,诗人似乎已经脱离了凡尘,离开现实世界到另外一个仙境中去了。可是,诗的结尾笔锋一转,又回到了现实,并且大声疾呼:“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豹狼尽冠缨。”“胡兵”谓安禄山之兵,“豹狼”谓安禄山所用之逆臣。“流血涂野草”,指人民流血之多,苦难之深重。这一结尾,充分表现了他对叛乱者的增恨,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同情。
       读李白的这首诗,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屈原的《离骚》。屈原被放逐后,曾经幻想自己驾着飞龙,在空中飞行。可是,他在空中往下看,忽然见到了祖国的故土,于是他悲伤起来,马也停止前行,他十分悲痛的唱道:“陟步皇之赫戏兮,忽临睨乎旧乡;仆从悲余兮,蜷局顾而不行。”从李白和屈原的诗可以看出,真正的爱国主义诗人即使在他对黑暗的现实世界不满、幻想升天时,终究还是眷念自己的故土,不肯逃避现实的。
       有人说,李白诗“发想超旷”,还有人说,李白古诗是“想落天外”。别林斯基说:“在诗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创作过程只是通过想象才能得到完成。”李白的艺术想象确实如此,可以说达到了“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的境界。正像巴尔扎克所描绘的:“他的心灵飞翔在高空,他的双脚在大地上行进,他的脑袋却在腾云驾雾。”同时代的大诗人杜甫高度评价李白的成就,说他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自身的那种“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非凡自信,那种“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的独立人格,都使他能够不受世俗的束缚,充分发挥其想象才能。他以其丰富的想象艺术创造了无数不朽的艺术珍品。
       万峰,教师,现居山东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