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作家研究]李清照词的愁情艺术
作者:倪晓英

《文学教育》 2007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在作者如林、名家辈出的我国古代文坛上,李清照是一位才华出众、成就卓越的女作家,她以词闻名,也工诗、善文、并有词论流传。李清照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一对门当户对、情投意合的恩爱夫妻,本可白头偕老,长作学问,但命运多舛,婚后不久赵明诚出守莱州,建炎三年八月赵明诚死于建康(今南京),李清照从此颠沛流离,孤零零地走完了她的后半生。读罢李清照的词作,字里行间浸透了一个“愁”字,国破家亡之愁,夫妻生离死别之愁成了李清照词的主题。
       一、深闺锁“愁”
       清照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出生在山东济南府柳絮泉畔一座朱门粉墙的大院里,其父李格非以文章受知于苏轼,与廖正一、李禧、董荣号为“后四学士”,著作颇丰。李清照的母亲王氏,为神宗时宰相之女,李清照与秦桧的夫人王氏是表姐妹,如此家庭,使李清照的命运定格于闺阁之中。应该说,在未嫁赵明诚之前,闺房是锁不住李清照的,从读书、习字、学画到荡秋千、出游、“打马”,少年时代的李清照无疑是一位无忧无虑的乐天派,在她的小令《点绛唇·蹴罢秋千》和小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闺门闲暇的欢乐表现得淋漓尽致。宋徽宗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赵明诚出任莱州知守,自此,李清照闺房紧闭,离情缠绕,落墨皆泪,满纸是愁。送别赵明诚,李清照有一首《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这是李清照闺阁言愁词的杰作。全词上隐下显,跌宕曲折,极力渲染不忍离别的愁苦状。在这首词中,李清照的“愁”,是通过在深闺中睹物所思展现出来的。李清照的词,绝大多数缘起闺房,由身处闺房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来托起那一片片情愁。
       二、以景衬“愁”
       清照将自己紧锁在闺阁之中,同时也将自己紧锁在忧愁感伤之中,但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又岂是一个“锁”字了得。李清照词“愁”的表达,还溢于春秋时令和花草树木之中,“春风”、“秋雨”、“海棠”、“红梅”、“白菊”、“牡丹”、“黄花”、“柳枝”、“芭蕉”、“梧桐”是李清照“帘”外世界的寄托。女词人身居帘内,愁满闺阁,女词人目极窗外,一怀愁绪,又上心头。这类缘情布景,借景衬愁的词在李清照笔下很多,笔者以为情景相衬最佳的莫过于《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女词人笔下,风急、雁过、黄花、梧桐、细雨、黄昏,组成了一幅凄凉的图画,而这幅图画与那独立垂帘之下的弱女子相映,其凄凉之感跃然纸上,字字令人潸然。李清照词在运用以景衬愁的表达方式时,常常泼墨花草树木,或自喻,或对比,把个“愁”字写活了。在《行香子·草际鸣蛩》中,女词人以梧桐落叶衬托自己易逝的年华。又是一年秋风起,情愁不知升几许?触景生情,叹物叹时更叹人,其愁不言自明。李清照词中以物比人的方法,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用得最妙。“离别”和“相思”导致了“愁”与“瘦”,以帘外之黄花与帘内之主人相比映衬,以黄花之瘦衬自己之瘦,其生命似乎已与黄花合而为一。难怪清代学者谭莹在《古今词辨》中说:“绿肥红瘦语嫣然,人比黄花更可怜。”
       三、借酒浇“愁”
       中国古代诗词中有关酒的作品数不胜数,似乎中国古代的骚人墨客,大都和酒结下的不解之缘,要从饮酒之乐中寻找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李清照词中写酒的有10余首,但几乎每一首中的“酒”都连带着一个或隐或现的“愁”。如《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疏钟已应晚来风。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女主人愁绪满怀,饮酒未酣,已成醉人,可谓酒未醉人人先醉。女主人与心上人在梦中相见,她欣喜若狂,不觉惊破了美梦,醒来一看,她孑然一身,空对红烛,有道是借酒浇愁愁更愁。
       倪晓英,山东郓城黄集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