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学教法]语文教学导语的设计
作者:李敬华

《文学教育》 2007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新课标提倡改革旧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而课前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序幕”,是教学的第一环节,教师如何设计新颖、别致、精彩的“开场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好的导语在课堂一开始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强烈兴趣,把学生的思维聚拢起来,进而提高课堂的效率。语文教育是情感的教育,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极富情感的,导语设计得当,可使学生思想情感得以陶冶,文学才智得以增长。导语的设计到底有哪些可操作性的具体方法呢?
       1、运用故事,引发兴趣。在人类语言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语文课文,常常话出有因,语中有典,把与课文有关的故事作为导语,既能增添课文的情趣,又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时,我就先给学生讲了“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故事,让学生对齐威王有所了解,并急于了解和齐王有关的另一个故事。这样,就在学生热切的盼望中,新的一课开始了。
       2、阐述背景,提出问题。文章的写作都是在特定的背景下完成的。尤其对于时代感强的作品,学生不易理解,就需要阐述写作背景。如在讲《风筝》一课时,我给学生讲了当时特殊的社会背景和思想风俗,并且讲了鲁迅的生平和作品风格,然后结合问题:“放风筝在我们看来是一件快乐的事,而文中风筝事件事出有因吗?鲁迅对风筝怀有什么特殊的感情呢?”这样一来,深刻的作品化难为易,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能更好的把握文意,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运用科技,声图并茂。一成不变的刻板式的方式,往往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从而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热情。所以,充分利用歌唱、录音、投影仪、多媒体等现代形式来导入新课,有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讲《皇帝的新装》让学生观看flash动画,学生在呵呵一笑的同时也对故事情节有所了解。在《斑羚飞渡》中用动画演绎了一段蚂蚁抱团冲出大火的场面和斑羚飞渡的画面,当一群群蚂蚁葬身火海,当一只只年老的羚羊落下悬崖时学生们似乎见到的是实景,一个个感动至深。讲《云南的歌会》让学生听一段刘三姐对歌,学生立即沉浸在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中,情绪昂奋。学生认真看,注意听,细细品味,全神贯注。运用现代化技术来进行语文导入,让学生对课文有了直观的了解。
       4、联系生活,感受真切。学生对平时的生活经验非常熟悉,如能联系生活经验导入新课,会使学生更好的学习课文。如讲《羚羊木雕》时,我问道,“你和父母之间有没有分歧和冲突的时候,又是因为什么事呢?事后你觉得彼此应该怎么做呢?”学生纷纷举例。比如我在讲《吆喝》时,用“平时你听到过那些吆喝声?这些吆喝有什么作用?”两个问题导入,学生的兴趣马上被激发了出来,气氛活跃,效果很好。在讲《星星变奏曲》中我问:“如果你在静谧的深夜仰望星空,闪烁的星星会勾起你什么心情呢?”这和学生的生活很相关,学生发言很积极,我接着说:“在文革时期也有一位诗人——江河。他也爱在夜晚遥望星空,他想到了什么呢?”由于学生有类似的生活体验就愿意去了解文章中作者的独特体验。
       5、利用插图,因势利导。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对部分课文配有插图,教师如能充分利用,作为入文的教学手段,也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讲解《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时,利用文中插图导入,让学生读其中一个人物的描写让学生来猜描写的是哪个人物,学生学课文的兴趣大增。再如教《庄子故事两则》之前,我让学生先仔细观察再看图说话,要求把人、事、物一一细述,并加上合理的想象。同学们对图中人物的外貌、神情、动作甚至心理活动都描述得十分生动形象,学生随后当然愿意跟着教师一起推敲字句,品味内容,顺其自然地理解了文中故事,领略了人物的风采。
       6、吟咏诗词,增加容量。中学生比较钟爱诗词中一些脍炙人口的句子,并且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古诗词知识。用古今诗文名句导入新课,有时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又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如在学习《次北固山下》时,我先请学生背诵与思乡有关的名诗名句。一时间像“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等名句纷纷被学生背出来,思乡的氛围营造了出来。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作者的情感,也很自然地导入了课文。
       7、创设意境,身临其境。许多文章有很强的画面感,教学这类课文,教师可借助电教手段,或读或吟,创设出课文情境,使学生对课文的意境身临其境。如讲诗歌《天净沙·秋思》,我结合诗中意境,读了一段话:“深秋的黄昏,一位风尘仆仆的游子,迎着萧瑟的秋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我让学生闭眼想象看到的画面,进而去学习原诗。此时,学生就会满怀情趣,投入到学习体验中。可见,描摹具体的实境可以让学生如临其境,加强他们的情感体验,震撼他们的心灵从而得到情感共鸣。
       8、实物展示,简洁直观。借助实物引入,简洁直观,易于为学生接受,并能增强真实感。这一方法在说明文教学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如讲《说“屏”》一课时,我找来了一个屏风的模型,让学生随便地谈谈有关屏风的话题,学生开始各抒己见,此时再来学介绍屏风知识的文章,学生就不会觉得枯燥。在讲《端午的鸭蛋》时我从超市买来了两个鸭蛋,我说:“这是在我们当地买到的,高邮咸鸭蛋和我们这里的鸭蛋有什么不同?”学生立即投入到文章中找答案了。
       9、温故知新,加深印象。学习是一个温故知新的过程。有些知识需要反复提示,才能牢固掌握。在教《范进中举》时可用同是批判封建礼教科举制度的《孔乙己》导入,讲此课时,我说:“孔乙己无疑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先找同学回忆一下孔乙己的故事”……“那么范进呢,却让你在微笑中含着眼泪。”讲《出师表》时可以从上节的《隆中对》导入,可先找一位同学说说学过的有关诸葛亮的故事……学生马上想到隆中对中的故事情节,我让一位学生简单复述后说:“诸葛亮出山后,为报刘备知遇之恩,立下汗马功劳,这一年,为劝刘备之子刘禅出师,他上书一表,下面我们学习感人泣下的《出师表》。”用已知知识做铺垫,促进知识的延伸是此种导入法的价值。
       10、对比赏析,同异分明。语文教材有的课文就是将两篇反映同一主题、感情基调不同的课文合为一篇,这样更适合用比较导入法。如《乡愁诗两首》就可以这样导入:“乡愁是文学作品常见的主题,但是诗人们写作的风格却不尽相同,同一主题的诗却存在差异,今天我们所学的《乡愁诗两首》就表现了这一点:余光中的《乡愁》浓郁低沉,席慕蓉的《乡愁》清新缠绵……”另外在讲《醉翁亭记》时,我就利用刚学过的《岳阳楼记》来让学生在学习之初用对比的眼光来分析课文。“两者都是作者被贬而作记,有何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呢?”比较阅读是一种更深层次锻炼学生能力的方式,在导入时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用这样的方法,对学生思维和分析能力的提高是大有益处的。
       导语的设计是一种教学艺术,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所以导语设计的方法也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虽然导语所占的时间有限,也许只是几分种,但是这里却是一个精彩世界得以展示的序幕。实践证明,精心设计导语,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展示出精彩的一课。
       李敬华,河北邢台市第五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