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探索争鸣]试探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高仙红

《文学教育》 2007年 第0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美国著名成人教育家戴尔·卡耐基在《语言的突破》一书中说:“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百分之八十五要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而在这百分之八十五中口语交际能力占很大比重。目前,我国语文教育界对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还仅仅停留在重视呼吁状态。对口语交际理念认识的模糊,教学理论的缺乏,特别是课堂教学研究严重不足,导致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教学实践并未展开,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还处于自发阶段。为了培养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一、培养动机,克服交际障碍
       首先,要引导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以增强口语交际训练的自觉性。我们可以就现代社会对人们口语交际能力的迫切要求,就说话训练对智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听说读写语文能力全面发展的重要性等方面,向学生阐明进行说话训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通过播放演讲家的精彩演讲录像或录音,或组织学习名家的演讲辞,让学生体会演讲家的语言美、语态美和思想美、风格美,以启发他们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兴趣。此外,动员学生走向社会,去做宣传、搞调查访问、参加座谈会,到各种交际场合去锻炼,也有助于他们实地了解各行各业对口语交际能力的要求。练是为了用,学生一旦体会到学得口语交际技巧,有助于自己进行社会交际,获得公众的好评,就会更加重视口语交际训练了。
       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在公众场合说话怯场现象,可以从多方面引导。其一是做好充分的发言准备。在回答问题之前,尽量在心里打好腹稿,想好从哪些方面说。在演讲之前,先写好稿子,多读几遍。最好能烂熟于心,临场发言时就不会心里发慌了。其二是消除学生消极的心理暗示。中学生往往对周遭事务比较敏感,如过分地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关心自我在别人心中的形象。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克服学生的自卑感。其三是正确认识环境。要把听众当成自己的朋友,当众讲话时,可以把眼光对着那些熟悉的面孔,或向你微笑的面孔,这样心里就不会慌乱。如果有人走动或表情漠然,也不必在意,在可能的情况下稍稍调整说话内容。发言之前如果能提前熟悉会场,紧张的情绪也会消除许多。
       二、双向互动,强调学生主体
       口语交际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双向互动性。口语交际训练如果没有必要的“你来我往”,学生就难以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因此,口语交际教学要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实践,培养学生在交往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从而掌握语言的能力及机智。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营造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产生学生们“不愿说”的现象的一个重大的原因在于教师。有的教师爱唱独角戏,不给学生“说”的机会;有的教师爱做课堂主人,不能尊重学生的“说”。倘若学生发言时声音小或者结结巴巴、语无伦次,教师往往对此大为不满,怒斥一番。学生毕竟阅历浅,考虑问题肤浅,当着老师和同学的面还有胆怯心理,这种现象应视为正常,怎能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呢?老师这样做,往往使这类学生的自信心几乎降到零点。
       学生是口语交际的主体,是整个活动的主角。交际中要激发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鼓励他们在说话中学说话,在交际中学交际。学生是思维活动的主体,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口语交际中,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交际情境,应用已有的交际技能,结合自身的生活实践体会和灵活的语言机制,在交际互动中训练思维。有的教师针对学生当众讲话心理过分紧张的畏难情绪,提出“五允许”的政策。一是允许说错;二是允许补充;三是允许修正;四是允许质疑;五是允许保留。这些做法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打消思想顾虑,消除紧张,惧怕的心理障碍,创造充分地阐述个人见解的机会,并促使学生无论是自己发言还是听别人的发言,都能采取严肃认真的态度。
       平等的师生关系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宽松自由的环境和气氛,让学生心无旁忌,由在座位上说到在讲台上说,由有准备地说到没准备地把握地说,由回答一个简短问题到口头作文较长时间地说,逐步增强学生敢说的自信心。
       三、创设情境,激发交际兴趣
       情境是口语交际赖以发生和进行的前提条件,人与人的交际都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背景之中与某一具体对象为完成某一特定的交际意图而进行的。时间、地点、交际意图等就是情境,构成了口语交际活动的前提;口语交际活动过程就是理解情境和运用语言的关系,情境是口语交际活动的主要矛盾;最后口语交际的完成是以得体、适切情境为指归的。所以创设一个情境就是提供一次完整的口语交际活动。故要让学生有真实的口语交际活动就必须把口语教学置于真实的情境中。
       创设与实际生活相符的交际环境,容易使学生有一种身历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学生有了这种感觉,情绪也会因此变得高涨起来,学习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出来。学生有兴趣,动力足,自然会使他们的表达、交际收到良好的效果。创设交际情境常用的方法有利用图画、讲述故事、游戏表演、试验演示、模拟生活等。除此之外,还应选择一些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触频率较高的话题进行训练,使学生以实用为动力,非说不可。口语交际的话题选择得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说话的兴趣和热情。话题选得好,学生就会有话可说;话题选择得不好,学生就会思路窒息,无话可说。久而久之,就会对口语训练产生畏难和厌恶的情绪,影响口语训练的质量和效果。选取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是训练口语交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可以开展“课外补课到底好不好”、“上网是利还是弊”“我看中学生早恋”等讨论;也可以选取生活中的热点话题,介绍新闻,评点实事,如讲述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故事,中国足球能走多远、食品安全、交通堵塞等,确定一些开放、多元、贴近生活、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话题,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
       四、强调反思,培养交际技巧
       首先,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日常口语交际行为。王荣生博士将口语交际的课程内容区分出三种“质地”:反思性的、形成性的、技巧性的。他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口语交际能力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是学生往往对这种缺陷没有意识,甚至误以为圆满。这种缺憾,也不可能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得到改善,这恰恰需要在语文课堂上教。反思性的口语交际课程还可以通过“讲述”学生不成功的口语交际故事,观看真实生活中交际实情录像,让学生观察分析自己或他人的交际活动,唤醒学生正确口语交际的意识。
       其次,要运用程序性知识的教学,掌握口语交际的技巧。认知心理学将知识划分为两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其中陈述性知识主要用来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这类知识具有静态性,大多通过记忆获得,因此也叫记忆性知识,我国的传统教材一般较注重这类知识的传授。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实质上就是一套有关办事的步骤和过程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因此与陈述性知识相比,它对技能的形成更具有指导意义。国外的口语教学非常注重通过活动教学发挥程序性知识的这种定向作用,以此来缩短学生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避免在口语技能行为习惯形成中由于缺乏指导,只能暗中摸索,从而导致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例如在英国的口语交际课程《商务电话的黄金规则》中就洋洋洒洒列举了18条具体的接听技巧。这种具体细致的程序性知识对学生口语交际技能的形成更具指导意义。
       因此,在口语交际的训练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探索,引发动机、克服障碍、双向互动使学生敢说;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想说;强调反思、注重技巧使学生能说会说。
       高仙红,教师,现居浙江临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