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探索争鸣]“阳光”一词的新义新用法
作者:黄锦珍 郭三科

《文学教育》 2007年 第0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阳光”的基本义是“日光”。近几年产生了令人注意的新义和新用法。
       一、仍为名词,产生并运用了比喻意义,作修饰语(定语):(一)在表示事物或活动意义的词语前,派生出了几个比喻义:1、由阳光的普施温暖,比喻给人温暖,如“阳光助学、阳光爱心、阳光帮扶、阳光关爱活动”等。“阳光用语”中的“阳光”则比喻温和、亲切,激发人上进的;2、由阳光的无私普照、明朗透亮,比喻透明、公正、公开,如“阳光价格、阳光村务、阳光执法、阳光审计、阳光监督、阳光评估、阳光稽查、阳光仲裁、阳光运作、阳光操作、阳光政务、阳光审判、阳光招生、阳光政府、阳光监管”等;3、由太阳发热放光的巨大潜能、活力,比喻事物具有发展的活力和美好前景,如“阳光产业、阳光科技、阳光事业、阳光行业”等;(二)在表示人或者人的性格、行为特征时,派生出一系列比喻义:1、以阳光的朗照比喻性格开朗,健康向上,如“阳光气质、阳光心理、阳光心情、阳光心态、阳光性情、阳光性格”等;2、以阳光的灿烂比喻笑容的灿烂(爽朗、舒畅、明丽),如“阳光的笑容”等;3、以阳光的多方面的性能,比喻人的精神气质和外在风貌——开朗、热情、健康、纯洁、自信、充满积极向上的活力和朝气等,甚或比喻明媚、亮丽,如“阳光少年、阳光男孩、阳光女孩、阳光飞人刘翔、阳光演员、阳光镇长、阳光丽人、阳光妈妈、阳光MM(妹妹),(我要一个)阳光的2007年、阳光人生”等。
       二、活用为形容词,作状语后或补语前的中心语。“阳光”的上述新用法通过比喻产生了新的意义,如“温暖、透明、公正、开朗、灿烂、明媚、亮丽、热烈、热情、奔放、纯洁、蓬勃”等。人们将“阳光”这个名词通过活用,提取其比喻的、表性质/状态的深层语义特征,转类为形容词而创新地表情达意。既然当形容词来使用,那就可以在它前面加程度副词修饰,于是就有这样新兴的表达:“她的微笑很阳光”,“录取工作确实很公平很阳光”,“他的性情依然阳光”,以及“最阳光、更阳光、非常阳光”等搭配组合(这种“副词+名词”的组合,近年来已经不少,如“很淑女/很绅士/很垃圾/太流氓/很专业”等)。也有了在“阳光”后面带补语的表达,如“(人也)阳光了一些/许多”。人们还将“阳光”和形容词并列在一起用,也可看出将之活用为形容词了,如“马拉松参赛者,应崇尚马拉松体育精神,阳光健康,勇敢坚强。”“你可以看到阳光、健康、可爱、时尚的镇长形象。”“××阳光,优雅,无忧无虑。”“作家的文字应该更干净更积极更阳光。”“希望明天能够阳光一些,快乐一些,幸福一些。”“他是一个活泼、阳光、大方的好男生。”从“阳光”作句法成分和其功能来看,在这些新用法新表达中,有的作定语,有的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或联合词语作谓语中的一项),可受程度副词修饰,可带补语,这些正是形容词所具有的语法特点。
       三、活用为动词。有此类新的用法和表达:“我们的政务要阳光起来”,“让你阳光每一天”等。这比有些人给“阳光”加后缀“化”,构成动词“阳光化”的表达显得更干脆一些。
       词义具有固定性、变异性、发展性。人们创造性地运用词语,会使之产生临时意义,而临时意义也可以逐渐形成词的固定意义。通过比喻方式可使一些具体的、具有性状语义特征的名词产生临时的比喻义,有的还会成为固定的比喻义。这有大量的语言事实说明,也是词汇学的常识。如名词性词语“虎狼”,就因通过比喻产生了固定的比喻义——“比喻凶狠残暴”,如“虎狼之心”中的“虎狼”;“蛇蝎”,也有比喻义——“比喻狠毒”,如“蛇蝎心肠”中的“蛇蝎”。再如“刀子嘴,豆腐心”的说法。其中“刀子”的比喻意义是“尖刻”,“豆腐”的比喻意义是“软”(不仅名词,如动词“包装、出局、顶风”,也都产生了新的比喻义)。“夕阳”原指“傍晚的太阳”,其新的用法使之今天已经固定了一个比喻义。《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在所附的《新词新义》中,已为之“补义”:“比喻传统的因缺乏竞争力而日渐衰落,没有发展前途的。”《现代汉语词典》还为“朝阳”“补义”:“比喻新兴的、有发展前途的。”“夕阳产业”正好与“朝阳/阳光产业”形成对立统一关系。由以上词义发展情况来看,“阳光”比喻意义的产生,也是顺乎语言表达的需要,自然而然的,不足为奇的。
       钱钟书先生曾指出“喻之多边”现象,其成因是“盖事物一而已,然非至一性一能,遂不限于一功一效。取譬者用心或别,著眼因殊,指同而旨则异;故一事物之象可以孑立应多,守常处变”。(《管锥编·周易正义·归妹》)如“柳”,在“柳眉”中是取柳叶的细长来比喻的;在“柳腰”中是取柳条的迎风摇摆来比喻的。“铁”在“铁人”中比喻坚强,在“铁的纪律”中比喻明确、严格。“阳光”这个事物,具有多种多样的性质、状态和功能(如上所述),人们可作多角度多层次的认知和反映(视觉的、触觉的,甚或通感的、想象的)。人们可以按照表情达意的需要,选取其一个特性作比喻,也可以选取、共用、包含几个特性作比喻。这样,在具体的语境中,前一种情况,“阳光”的比喻意义是单一的,如“阳光政务”中“阳光”;而在后一种情况中,“阳光”比喻意义则是多种的。如“阳光男孩/女孩”中的“阳光”,到底都比喻哪些方面,“阳光男孩/女孩”应该是什么样的?网友有讨论,大体指性格开朗,乐观热情,心底纯洁明净,朝气蓬勃,充满青春活力,给人以温暖友爱亲切感,气质动人,具有魅力,让人喜爱的孩子。这些特征与人们对“阳光”的多角度多方位的认知和感受(包括通感移觉的)、联想,不无关系。这种表达何等简约!其语义、情感蕴含又是多么丰厚。
       关于“阳光”的新用法新用例,是笔者在网上搜索到的,已经普遍地出现在网页、报刊等媒体。人们这么喜欢如此运用,体现了创新求变的心理诉求,给语义、语法、语用增加了新的内容和表达形式,也有词汇、语法、语用理论的支撑。可以肯定,阳光依然阳光,“阳光”的原义与新义、新用法必定同阳光相存相伴到永远。
       黄锦珍,广东江门市新会陈经纶中学教师;郭三科,陕西商洛学院中文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