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章写法]浅议新课改下的作文教学
作者:赵银春

《文学教育》 2007年 第0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的表达,尽量减少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从上面表述可以看出,作文既是一种表达和交流的方式,又是一种认识和再现生活的过程;它不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能力。因此,在新课标下教师必须要突破已经形成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开放的教学方法,授学生以渔,给学生一把钥匙,让学生放飞自由想象、联想的翅膀,在生活的广阔天地上自由驰骋,自由述写自在之情。那么,如何给学生一泓清泉,使其知源通塞、感兴作文呢?结合多年的作文教学经验,我认为以下三点不可缺。
       一、关注生活、激发兴趣
       每次让学生写作,他们大都怨言颇多,总觉得每天都重复着相同的生活,大事不见,小事太杂,即使费时尽力写出一篇来也往往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或脱离生活,或对生活理解肤浅、片面,甚至偏激。究其原因,不外乎学生作文远离了写作的源泉——生活。为此,新“课标”中的写作教学明确指出教师要鼓励学生深入生活,参与实践,关注时事,体验人生。
       唐人白居易曾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里的“时事”就是现实的社会生活,为时为事就是说要求作者直面现实生活。作为教师更应让学生明白:伟大蕴涵于平凡,深刻藏匿于浅显。一个动作,一个表情可能就是一个典型;一声轻语、一次微笑可能饱含着丰富的情感,虽然处处描写“小”,却能时时表现“大”,一草绿而知万木春,一叶落而晓天下秋。生活中不是缺少写作材料,而是缺少发现材料的眼睛。即使是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心境下,它也会呈现不一样的感觉。如一声平常的鸟鸣,在心情畅快时,它流注在你笔端的可能是婉转动听的优美旋律,而当你心情沮丧或失意时,它给你的却是聒噪与厌烦,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也。只要细心观察,生活中的许多细节都可通过不同的角度展示到习作中。
       当然,关注生活不是空洞的说教,在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教师,必须要把羁鸟放归森林,池鱼放入海洋。如把学生带进奇妙的大自然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让学生用心灵去与自然、社会“对话”,培养其关注自然、社会的意识和能力。教师也可对学生进行美感诱发、艺术熏陶,让学生感悟生活,审视生活的真善美,进而使他们情不自禁地产生风发泉涌般的写作兴趣,创作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
       二、挖掘生活、创设情景
       生活中能够触发我们联想的事物很多,即便是简单的普通生活,同样能折射出社会生活的“七彩阳光”。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应当培养学生在发掘生活、分析生活上下功夫,多指导,少限制,多鼓励,少说教,启发学生不失时机的进行“生活挖掘与创作”,让他们养成自觉深入生活的习惯。
       另外,创设写作情景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唤醒他们处于沉睡状态的生活记忆,促使学生产生写作的冲动。因此教师可以从学生作文的实际出发,有意创设一个具体的场合、景象或境地,让学生置身其中。如让学生写“母爱”这一永恒主题时,教师不妨让学生听一首满文军的《懂你》,这首催人泪下的歌曲,听完后,学生的眼前肯定会浮现出自己的母亲,那些为儿女操劳一生的天下母亲。再如,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学生一定会被那种振摄人心的向上的强大生命力所感染。只要肯用心,写作的灵感就会如泉水般源源不断地涌现。
       因此,善于挖掘,可以激起学生写作的需要,创设情景,可以唤醒学生写作的灵感。
       三、抒写生活、打造精品
       作文往往是学生生活感悟、情感体验、才智灵性的一种综合体现。作文教学不仅要指导学生关注生活、激发兴趣、创设情景、挖掘生活,更要从学生的年龄、经历、兴趣、爱好等特点出发调动学生情感、思维等多方面的因素使之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抒写生活的写作教学当中来。
       为此,教师必须要为学生搭建一个自由抒写生活的平台,提供一个开放的写作空间。避免因限制而禁锢学生思维。因为对中学生来说,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定型,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写作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如果要求过高,限制太死,那么将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从而限制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不利于语言的流畅表达,也不利于其个性的显现和张扬。所以在作文训练时,既要紧扣写作训练要求,又要尽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进而指导他们从自己的所想、所感、所知、所愿出发,充分发挥他们抒写生活的创造潜能。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字的力量来自我们的思想和感情。情感是写作的血液,真情则是文章的灵魂,说真话,言真情是文章自成高格的关键因素,为此新课标强调“要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古人尚云“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心理研究也表明:任何认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情感诱发下产生的。这道出了情感与作文关系之密切,作为教师,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用他们自己的双眼观察生活、认识生活、透视生活,并将摄入眼帘的最富情趣的材料与自己个性化的审美灵感与理趣相碰撞,从而情不自禁“言心声,抒真情”,以至达到言情则沁人心脾之佳境。
       当然,文无定法。好文章更要精心打造。因此在写作时,教师应当指导学生仔细斟酌,精心构思,在准确、周密、简炼的语言基础上,用活泼、优美、隽永、凝炼、机智、幽默的语言,独到的思路,高超的技巧,完美的结构,力求使文章先声夺人,充分展示自己文章的魅力,以此打动读者。
       总之,新课标下的写作教学教师必须转变陈旧落后的观念,摒弃程式化的训练方式,让学生拥有一泓清泉,掌握一把钥匙,挖掘自身潜能,自由抒写,灵活创作,让写作成为生活的需要,让自己成为真正的写作主人。
       赵银春,甘肃武威十一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