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本读法]复述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毕朝晖

《文学教育》 2007年 第0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复述,狭义的理解是“重复”,即保持原文面貌,要“原汤原汗”,当然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否则就不是复述了。最基本的要求是复述者应熟悉文本,抓住事件的主要内容,人物、名称以及具体的时间等,切不可模凌两可,张冠李载,桃代李僵,这就与事实不符,只能制造笑料了。其实,复述不单纯是重复,还可以添加适当的联想与想象,以使复述更丰富。如人物的心理活动、表情、行动等等,融入复述者合适的联想和想象,会使人物栩栩如生,如真人现身,历史回放。如在复述《皇帝的新装》时,复述到皇帝派遣大臣视察骗子织布进度时,大臣都看不到所织之布,而骗子在旁聒躁说:“凡是不称职”的大臣都看不到。此时,复述者就可根据大臣此时的心态,联想到大臣在不久前可能发生了贪污行贿之事,生怕在看布时露出破绽。这是完全可能的,复述者自可在想象空间中自由驰骋。又如复述都德的《最后一课》,小弗郎士是一位顽皮不爱学习,喜欢旷课的学生,在最后一堂课上,小弗郎士番然醒悟,听讲认真、学习认真。复述此情节时,完全可以把小弗郎士此时的心事、神态以及他专心致至学习的情形进行放大,这更能表现小弗郎士的爱国热情,更能感染听众,激起听众的共鸣。
       复述的准备工作自然要放在熟悉文本材料上,为了避免复述过程中丢东落西,可先记住主要内容,重点内容,通过抓钢契领的办法记住文本、故事情节、结构、线索、关键词句等。如复述《狼》一文,就应记住故事情节“遇狼——惧狼——御狼——杀狼”,《黔之驴》一文也是如此,对于复述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大抵如此。有些课文层次较清晰,如按时间顺序、行踪顺序、空间顺序等行文。只要记住表示顺序的关键词句即可,如复述蒲松龄的《山市》,只要抓住了几个表示时间推进的副词就可把握住课文内容。文本材料中有些语句和细节较为关键,是文章主旨精华所在,复述时不可遗漏。像《散步》中最后的“我背上的同妻子背上的,等于整个世界”;又如鲁迅《故乡》中结尾句“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这正如地上的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为了使复述能感染听众,复述还要做到绘声绘色,活灵活现。这要求复述时复述者要融入文本,与文本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主人公悲述者悲,主人公喜述者喜。这些要通过复述者语气的变化来体现,具体说来,人物悲时述者语气低缓、沉重,人物喜述者语调轻快、张扬;环境气氛紧张,复述时语气疾速,似疾马似乌云密布。环境轻松活跃,复述时语气昂扬、舒缓,似珍珠落玉盘,又似蝶恋花丛,百灵试韵。为了使复述艺术化,复述者可借助“肢体语言”辅助,使眼、脸、口、头、手、躯体等身体部位配合复述动起来,让复述有艺术、有滋有味。借助肢体语言,要让复述夸张处且夸张,描摹处且描摹,手舞足蹈处且手舞足蹈。此举的目的是使阅读与动手动口的实践协调发展,整体提高综合素质。
       笔者经常组织复述训练,在实践中有两点问题要告诫同仁:一是误解复述,把复述搞成概述,概述不等于复述。学生在复述时,把课文的主要内容概述出来算是“复述”,这是错误的理解,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复述真正的内涵。二是别解复述,背诵式的复述。把朗读、背诵当成复述的代名词。述,这里是“讲述”的意思。有些学生在复述时把课文从头背到结尾,一字不差,一字不变,这是别解复述。复述既要保持原文面貌,又要体现复述者的综合素质,要求复述者“摄其灵魂,不拘泥、不拘格”。三是曲解复述,把复述当成课文的翻版,无丝毫人文性可言,讲者面无表情,听者木然。这需要学生掌握复述的技巧,加强复述训练。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复述是提高言语智能的主渠道之一。在阅读教学中,希望老师和学生能充分认识复述的重要意义,明了复述的要求,特别要掌握复述的技巧,加强巩固复述训练,提高阅读能力,促进人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毕朝晖,湖北英山县长冲中学教师。